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与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25-03-17 点击次数: 作者:高雅 摄影:李佳昊、赵诚颖

    3月16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与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召开。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苏州市市长吴庆文,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SDG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出席会议。会议由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主持。

    会议现场发布了第八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苏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南京大学与苏州高新区共同签署了《南京大学—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共建南京大学苏州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合作协议》和《南京大学—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苏高新南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合作备忘录》。

    会上,SDG中心苏州分中心、江苏省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半导体激光与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光热调控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声功能材料与工业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绿色智造重点实验室6个科研平台,以及南京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南京大学前沿科学共育基地2家育人基地正式揭牌。其中,SDG中心成立于2021年,是全球首个以大数据技术服务2030年议程的国际科研机构,为联合国相关机构会员国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决策支持、数据共享和智库服务。依托南京大学建设的SDG中心苏州分中心是SDG全球合作网络计划中首个启动建设的分中心。

    刘小涛表示,苏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聚焦打造新工科、新生态、新机制、新人才,全力支持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校区。希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更具特色的优势学科,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生态,打造更多校企联合创新平台,推动科研平台互动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积极推进人才发现和培养模式改革,引育更多学科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打造更高品质的校园环境,让广大师生生活舒心、工作学习顺心。

    谭铁牛指出,本次会议正值南京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备忘录六周年,他代表南京大学向苏州市委市政府对苏州校区建设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把苏州校区打造成为南大充满生机的新校区、苏州市可依赖可依靠的南京大学,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和决心。未来,南京大学必将更好地为苏州深入落实“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重要指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期盼学校与苏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集聚顶尖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优化完善校园及周边“硬环境”和政策“软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携手奋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谈哲敏表示,过去一年,校地双方紧密合作,苏州校区发展与日俱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总结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南京大学“奋进行动”第一个周期的冲刺之年和学校“改革攻坚克难年”,更是深入贯彻落实“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重要指示精神的起步之年。本次会议必将进一步凝聚共识,为2025年校地双方立足苏州校区建设、推进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南京大学将与苏州进一步深化合作,全方位推动校地深度合作,全力推动苏州校区建设发展迈向新台阶,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

    南京大学副校长索文斌汇报了苏州校区工作进展及计划。他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有组织科研、产学研融合等方面介绍了过去一年苏州校区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果,并表示,南京大学将持续建设好南大的苏州校区、办好苏州的南大,助力苏州建设智造之城、人才向往之地、梦想实现之都。

    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王欣然介绍了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建设情况。他表示,展望未来,学院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奋进新征程,持续打造产学研攻关联合体,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南京大学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杨鲲指出,通信网络是现代社会的神经系统,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目前学院在数据驱动的端到端通信、语音通讯、数字孪生网络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未来将继续加强校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苏州市领导金洁、祁松、顾海东,市政府秘书长俞愉,苏州高新区领导吴琦等,南京大学校领导刘淼、陈云松、焦瑞华、陆延青、陆现彩、李斌、丁爱军,苏州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苏州高新区相关领导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南京大学相关部门、在苏学院及苏州校区管委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