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南工 NAVIGATION
[光明日报]南京工业大学牵手西部山区学生共圆读书梦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日前,在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会议室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诗歌师生诵读活动。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黄丹学校教室里也正举行着同样的诵读活动。大学生和小学生通过互联网视频,一起开展了这场别开生面的“隔空诵读”活动。
隔空诵读
用诗歌扬起希望之帆
“哥哥姐姐好!”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社会学专业学生打开与黄丹学校五(3)班的网络视频,一张张好奇的小脸便显示在屏幕上,孩子们热情地跟视频这头的哥哥姐姐们打招呼。“朗诵开始啦!”主持人话音刚落,小学生们和大学生们便整齐地站好,用洪亮的声音开始朗诵。
通过互联网视频,相隔1800公里的两校学生共同朗诵了《将进酒》《沁园春·雪》《读书点亮人生》等不同时代的诗歌。“我们想通过朗诵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无论身处什么年代,无论贫困还是富有,无论身处东部城市还是西部山区,诗歌都可以带来相同的触动。”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辅导员王中元老师介绍。
“隔空朗诵很好玩,大哥哥大姐姐读得超好,我将来也要像他们一样!”面对镜头,黄丹学校的罗瑞雪小朋友显得有些羞涩,目光中却透着坚定。
“组织这次活动,就是希望让小学生能有和大学生一起朗诵的经历,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走出去,去看看更远的风景。”在黄丹学校支教的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高浩说。
图书募捐
用书籍铺就梦想之路
“我们有一个愿望: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书声琅琅。不幸的是,那些身处祖国西部乡村的贫困孩子无法享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尽微薄之力,为孩子们提供一批图书,让孩子们能够有自己的诗和远方。”4月初,南京工业大学校园里的一封倡议书引人注目。
“研究生支教团所在地黄丹学校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知识充满渴望。然而,限于学校状况和家庭条件,孩子们很少有课外书籍可以阅读。”高浩说,他们希望通过图书募捐满足孩子们的阅读愿望。
募捐图书倡议迅速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响应。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开展了“工资一日捐”活动,8名党员捐赠2230元购置了《论语》《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250册新书。
“书是我最珍爱的东西,看到这个倡议后,我利用假期回家拿出珍藏的书与孩子们分享。”法学院学生刘尤通这样说。五天里,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共收到500余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学校图书馆也捐出了500册期刊。满载着爱心书籍的九个大包裹,历时一周到达了黄丹学校,由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转赠给了黄丹学校小学部的18个班级。孩子们在阅读书籍以后,还将根据所赠图书扉页中的联系方式,以信件的形式和大哥哥大姐姐取得联系,分享交流读书感悟。
直播图书馆
用镜头打开好奇之门
在准备今年世界读书日活动期间,南京工业大学师生得知孩子们对大学图书馆特别好奇。于是,2016级法学专业的邓雅琪同学通过手机在线直播的方式带领黄丹学校五(3)班学生“参观”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
通过镜头,南京工业大学宽广清澈的溢清同济湖、雄伟壮阔的逸夫图书馆映入孩子们的眼帘。“哇!真大呀!”“好美呀!”手机那头,童声童语频频传来。
走进图书馆大厅,邓雅琪为孩子们讲解图书馆的构造、功能、藏书等相关信息。当镜头扫到一排排高大、整齐、装满书籍的书架时,孩子们的惊叹声更高了。直到在图书馆的直播结束,孩子们还意犹未尽,邓雅琪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学校的垒球场、教学楼。
“我院已经连续三届有学生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到西部中小学从事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通过他们,我们了解到当地学校存在图书资源较少、阅读条件较差等困难,便思考发动师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谈起这次特别活动时,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忠祥坦言,衷心期待有更多的热心人士一起加入到“大手牵小手,共圆读书梦”活动之中。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张金凤)
2018年5月13日《光明日报》第4版: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8-05/13/nw.D110000gmrb_20180513_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