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2023低碳储能科学与工程(国际)暨储能交叉论坛在沈阳召开

作者: 骆文彬 编辑: 刘宇豪 赵春时 更新日期: 2023-12-29

12月19—21日,2023低碳储能科学与工程(国际)暨储能交叉论坛在东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由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省科协技术协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以及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峰研究员和东北大学骆文彬教授为执行主席。本次会议是辽宁省科协和沈阳市科协重点支持的学术交流活动,大会以“低碳储能—高效转化”为主题,汇聚储能工程领域科技界与产业界600多位专家和学者于一堂,国内外知名的9位院士和20多名国家级人才作大会报告和主题报告,报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领域的最新研发进展及产业界成果,探讨当前储能工程领域的瓶颈性和技术性能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专家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刘岗,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刘卫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孙晓慧,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成典等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唐立新致辞表示,储能解决方案能够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平衡能源供需,提升电网稳定性和灵活性,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问题,调节电网负荷,提升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构建更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先进的电池技术、超级电容器和新型化学储能方法不断推动能源转型进程,为实现低碳未来提供坚实基础。

成会明表示,“碳中和”的本质就是能源问题、气候问题和发展问题。“碳中和”有助于中国在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加速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开发和全面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进行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而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将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刘岗致辞表示,作为连接传统和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桥梁,储能技术能有效存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确保稳定供应,解决间歇性问题,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和韧性,保障能源安全。

刘卫东致辞表示,储能科技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具有深远影响,同时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起关键作用。学术界的前沿研究与产业界的需求结合可促进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推动储能科技发展,朝着绿色、可持续的目标前进。

唐立新、成会明分别以“材料科学的大数据分析与优化”“宽温域电池”为题作大会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相关主题,探讨储能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全新方案,开展跨行业的高端学术交流,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储能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指引了方向。

要闻推荐
通知公告
媒体东大
东大要闻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