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第二届材料加工国际研讨会(ISMP2023)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沈阳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东北大学和重庆大学主办,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担任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担任大会主席。会议以“绿色、数字、高质、创新”为主题,围绕金属材料制造理论、工艺、产品、应用、绿色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等方向,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介绍最新科技进展,交流近年来取得的技术成果,探讨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解决途径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为促进材料加工领域的发展、推动国际材料科学基础理论与工艺技术创新提供交流平台。此次会议由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
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钢铁与有色金属材料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同仁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来自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瑞典、德国、法国、爱尔兰、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材料加工领域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大会作学术报告,主题包括绿色低碳制备工艺理论与装备技术、金属材料加工数字化、多尺度跨尺度模拟计算和金属材料性能调控与服役行为等,内容涵盖先进钢铁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和铜合金等金属材料领域。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秘书长李芳,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强,中信集团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世文,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田正宏等嘉宾出席本次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近300余人现场参会,国内外超6700人次参与线上论坛。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慧远,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国分别主持会议。
干勇致辞表示,近年来材料加工国际研讨会的影响力已在材料加工与制造领域逐步扩大,来自国内外高水平的知名专家学者将为我们带来一场思想盛宴和学术大餐。新型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创新体系是制造业强国的三大基础要素,高端装备需要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一代材料,一代技术,一代工程”,创新驱动发展一方面需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材料,另一方面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智能化。希望各位专家将这两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加强行业技术交流,促进我国材料领域科技进步,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强致辞表示,建校百年来,东北大学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与国家需求和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9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充分肯定了学校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积极贡献,对学校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提出殷切期望。东北大学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扎实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学校与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长期保持战略合作,围绕推动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绿色智能制造、资源能源高效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谱写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机制创新、共谋发展的合作新篇章。面向未来,要积极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聚焦材料加工领域的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问题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产教融合、探索加速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实现材料加工前沿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引领行业技术创新与发展。
李芳代表有色金属学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期待与会各方聚焦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协同创新,汇聚实践智慧、展望未来发展。李芳表示,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今年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成立39周年,学会将牢记宗旨,坚定不移地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学会的学术优势,团结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普及行业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培养科技人才,为新时代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潘复生致辞表示,本次会议为促进金属材料与材料加工领域的发展,推动国际材料加工领域基础理论研究与工艺技术创新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材料加工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的成果,其中的进步离不开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更离不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工作和付出。期待在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的指导下,与会专家学者们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新突破,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
主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毛新平,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迪肯大学教授Peter Hodgson,中信集团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世文,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田正宏,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慧远,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利,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朱运田,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振宇,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总裁助理、科技部部长许晓红(罗坤首席研究员代),欧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教授Ruslan Z. Valiev,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Hongbiao Dong等11位国际材料加工领域的权威专家分别作题为《钢铁工业碳中和的思考与探索》《改善钢性能的晶界工程》《汽车铸造企业的数字化应用与转型实践》《双碳背景下宝武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方向》《新型低成本高强塑镁合金组织与性能调控》《汽车钢板加工技术的演变与发展》《优异性能异质结构材料的加工》《热轧过程生成式大模型开发与应用》《“绿色制造,制造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特钢绿色可持续发展》《NanoSPD生产的极端条件下的金属》《NanoSPD生产的极端条件下的金属》《学习炼钢——以转炉工艺的机器学习为例》的报告。
12月1日,国际分会场的17位专家学者在线上作了分会场报告。12月3日,金属材料低碳制备工艺理论与装备技术、金属材料加工数字化与集成计算(1)、金属材料加工数字化与集成计算(2)、先进钢铁材料组织性能调控与服役行为、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5个分会场的87位专家学者作分会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