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深入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项目

作者: 杨岑 编辑: 管珊珊 刘宇豪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新日期: 2024-08-29

近日,信息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深入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项目,选派实践团队前往全国各省市红色革命圣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开展仪式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参观访谈、生产体验等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矢志成为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高素质人才。活动受到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青年网专题报道。

助力建设新能源,振兴乡村好“光”景

信息学院结合我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及的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探索建设高可靠性可再生能源微电网这一目标,“智电兴乡”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8月在沈抚示范区拉古满族乡拉古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活动。

在当地党组织的帮助下,实践团开展了居民走访、企业调查、环境考察等多项活动,充分调研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和居民实际需求,结合自身所学的自动化、电气等学科知识,致力于为拉古村提出新能源发电建设方案,助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贡献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力量。

走进基层,全面调研居民需求

“来这你们就是来对了,这里是拉古乡的第一大村,党员都有一百多位,村子的人文生态的结构也相对完整,经济发展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村民基本可以在村里实现自给自足。”拉古村第一书记杜张鸾在欢迎实践团成员时笑着说。

杜张鸾的协调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先后拜访了十余户有着不同电力需求的居民以及药店、超市等小微商户,并前往当地工业生产的代表性单位——抚顺罕王直接还原铁有限公司参观交流。团队以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围绕用电需求、用电痛点等方面,全面了解居民日常生活、小微企业运营的电力需求与用电习惯,并针对现阶段亟需解决的用电难题进行沟通交流,为后续微电网系统的设计打好民意基础。

走近生态,全力了解资源条件

“我们这里啊,山好、水好、人好,环境好,资源也多,不少单位都在我们这有试点工程呢!”在调研拉古村的生态环境时,为实践团带路的村“两委”成员边走边自豪地说,在拉古村生活了近二十年的他,对这个自成体系、怡然悠闲的村落有着很深的感情。

探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发现拉古村三面环山,光照时间足、面积大,当地与国家电投集团合作,多处建设有大型光伏发电板;村中有拉古河穿流而过,此时正值汛期,水资源非常丰富。在当地居民的配合帮助下,团队成员先后近距离进行了光伏板观摩和尺寸测量,完成了不同时间对多河域流段水流速度、河面宽度和高度等测量,为后续的微电网布局设计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撑。

建言献策,全心科创振兴乡村

整合居民走访和环境调查结果,实践团结合专业知识,对拉古当地的资源利用提出三个建议。一是基于拉古村三面环山的地形特点,考虑建设光伏电站和屋顶光伏项目;二是基于拉古河的水资源条件,建模计算水力发电在拉古村建设实际;三是基于拉古村农业、畜牧业基础,挖掘秸秆、动物粪便等生物清洁能源的发展,通过合理设计发电节点,达到节约电能、解决粪便堆积、避免秸秆焚烧等环境优化效果。

聚焦微电网理论设计的同时,实践团更是对当地的自然生态保护尤为注重,微电网中太阳能电站、水电站和生物质能电站的选址和建设均考虑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以确保项目的实施不会破坏当地自然景观,努力将其打造为拉古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未来,实践团将在本次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继续深耕专业领域,以新能源为靶点、以专业知识为指导,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区域扩展等方面深入探索,逐渐建设、完善拉古村智能微网管理优化方案,坚持用所学知识贡献国家“双碳”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农村科技进步、服务乡村振兴。

据悉,近年来,信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第二课堂育人工作改革创新,全面加强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代表的具有东信特色的德智体美劳五育核心金课建设。项目运营的四年中,共派出实践团队500余支,覆盖2000余名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和第二课堂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闻推荐
通知公告
媒体东大
东大要闻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