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学院,努力学习是一种习惯,根植于内心;追求卓越是一种态度,埋藏于基因。在学校百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深深鼓舞了我,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铸就了我拼搏的目标。”在《人民日报》专版刊登的《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中,学院2020级本科生宋政杭入选在列。
“学院‘学在东信’的理念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让我明确学习和发展目标,我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航空企业的系统工程师。”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比赛现场,学院控制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吴凡斩获就业赛道(高教组)全国银奖。
“在信息学院,每个人都在学习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好的学风,让我们收获满满。”2021级本科生刘思彤、2022级本科生潘跃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全国特等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新时代育人工作,信息学院坚持将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学在东信”优良学风建设统筹下,以强化品牌项目为“切入点”、以强化“三全育人”为“着力点”、以强化科创实践为“突破点”,下好学院学风建设“长远棋”“关键棋”“致胜棋”,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增添信心活力,让“好学风自有大成就”落地开花。
一、强化品牌项目“切入点”,下好学风建设“长远棋”。
信息学院始终重视挖掘品牌育人功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学院党政一把手挂帅亲征,以班导师、研究生导师为主体的专任教师挺膺担当,学生工作干部提供全方位保障,在“学在东信”总品牌引领下,孕育打造多个精品学风项目,强化内容供给,创新工作载体,潜移默化蕴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向学、求学、乐学的良好风气。信息学院院长李鸿儒教授寄语2020级本科毕业生:“同学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四个面向’,做真科研、学真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学院2020级本科生刘嘉伟在大二时作为观众第一次参与学院“青年说”故事分享会后,高兴地向辅导员表示,“吴乐舟学长刻苦专注、怀抱梦想、不懈追求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也要和学长一样在大学四年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科研、竞赛和志愿活动,投身学生工作和学习实践,在奋斗中收获,等到毕业之前再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2023年,刘嘉伟获评全国自强之星,以主讲人身份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投身军营的初衷、军旅经历以及退伍复学后如何克服困难在学习科研、创新创业活动新赛道上奋斗和收获的历程。
“青年说”品牌活动是信息学院长期坚持的学风建设项目之一,每年开展“卓越学人”评选,颁发“学以立言”“学以立功”“学以立德”奖牌,在获奖同学中优中选优,制作优秀榜样事迹宣讲视频,在“东信小苑”微信公众号展播。控制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班级班长吴凡是获评的“卓越学人”之一,他深耕学业,研究生期间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东北大学一等奖学金,并发表论文及软著;他践行所长,多次参与录制国家广电总局党史节目录制、百年校庆专题录制等各类文化实践活动,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赛道(高教组)全国银奖,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2022年度“大学生互联网+”金奖及“挑战杯”银奖,获评沈阳市优秀研究生等称号。
除了青年说品牌活动之外,学院还线下汇集优秀学生组成“青年说·成长”宣讲团,对接各党、团支部,结合主题党、团日,进行学业成长经验巡回分享;持续开展“学术人生”“学术沙龙”“强国路上的东信人”网络思政等项目,通过邀请知名学者、校友畅谈人生经历,分享成长经历感悟,引导学生做好学术生涯规划、激发科技创新潜质;启动“科学家精神传承计划”,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风建设资助计划项目”,编排原创学科舞台剧《能不奋勉乎吾曹》,推动科学家精神、学院品牌文化、爱国主义文化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视化呈现和全媒体传播,增强新时代东信学子建设一流学科的信心与担当,目前已入选中国科协等六部委“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首批重点推介剧目(全国仅10项)。
学科舞台剧《能不奋勉乎吾曹》
二、强化“三全育人”“着力点”,下好学风建设“关键棋”。
信息学院始终坚持“师生全覆盖”和“学业全过程指导”的培养理念,以“三全育人”工作梯队为抓手,全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何大阔是自动化专业2002班的班导师,他每次见到学生就语重心长地教导学生,“想要成为当今社会的栋梁之才,必须要树立高远的志向,成就人生理想,必须兼济天下,把个人成长成才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家国情怀、爱国之志转化为具体实在的努力。”2023年百年校庆之际,300余位校友回到母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座谈、沙龙活动。“奋斗者”号主驾驶试航员、2014届硕士赵兵再一次回到母校给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感悟和载人深潜历程。赵兵在活动后深情地表示,“非常感恩导师赵姝颖老师、谭文军老师、闻时光老师的教导,这为我后续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走到哪里,都以身为一名东大人而自豪!今后还将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奋力拼搏,海洋研究的工作还远未停止,还有大片的未知等待着我的团队和在座的学弟学妹们一起去探索。”
“奋斗者”号主驾驶试航员、2014届硕士赵兵
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校友导师“引航计划”,邀请“长征五号”发射任务工作者李宁等百位优秀校友进行座谈分享;开展班导师“启智计划”,聘任学院教授博导担任新生班导师,本博贯通实验班落实全员“导师制”,每年开展140余场线上线下交流;开展朋辈“头雁计划”,近80名成长发展指导员与年级、班级、寝室完成对接,同时遴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业困难学生“一对一”结对,开设“学长答疑室”、成立“线上线下帮扶小组”,进行学困帮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1班班长海彬,作为“头雁计划”领航人,不仅在学业上开展指导,还结合全国“青马工程”、辽宁省学生联合会等学习经历,引导广大信息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勤学奋斗,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
推进企业导师“励业计划”,邀请对口单位一线工作者开讲生产实际工作,与深圳市英捷思技术有限公司、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设置专项奖学金;开展辅导员“立德计划”,建立“一生一档”,实现谈心谈话无死角、全覆盖,同时推进功能型党支部、师生联合党支部建设,扎实开展教职工党支部红色“1+1”结对子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三、强化科创实践“突破点”,下好学风建设“致胜棋”。
信息学院立足于一流学科建设,坚持发挥人才优势和学科特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创新性构建“五光十色”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全面对标学院人才培养要求。其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智领未来”育智工程聚焦学生科创实践能力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付出,我们终于拿到了特等奖!”能脉之眼——多维度管道内检测机器人项目团队在2023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为了解决我国传统油气管道检测技术垄断、成本高昂等问题,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流体管道胶囊机器人,项目团队潜心科研,经历三代技术迭代,终于研发出国内首款多维度管道全息内检测机器人。勘能脉微殇,捍国重安康,能脉之眼团队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管道缺陷检测机器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勇担重担,锐意创新,用东大人的力量,守护国家能源安全。2021年以来,学院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在学校七星级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2项,每年都有百余支团队投入到“双创”浪潮中,在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
“玉才”双创冬令营是信息学院在第二课堂建设上的创新举措,也是“智领未来”育智工程的品牌项目之一,活动针对创新竞赛聚焦解决实用技术培训、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应用训练等问题在寒假期间展开集中培训,目前累计参加人数已达到4000余人次。学院着眼于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实施开展“玉才”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精研尚学”学术视野扩展计划,做好第一课堂补充,切实提升智育实效。近年来,学院学生分别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膺金奖、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在2022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为东大首次摘得美国数学学会特别奖(AMS Award)、并获国际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
学院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科创活动
学院开展分年级“健身润心·修德筑梦”五育融合班级建设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