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教育部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全国共有12所高校获批,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成功入选。
教育部批复文件
学院以东北大学信息学科为依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新工科建设为内涵,聚焦未来工业智能领域,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工业智能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探索未来工业智能人才培养的新范式,推动我国未来工业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态构建,促进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增强民族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工业智能领域储备高端人才。
未来技术学院文化墙
2020年9月,东北大学与华为公司签署共建未来技术学院协议。2021年9月,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工业智能为技术方向,完成人工智能与智能钢铁两个本科实验班招生。2022年9月,成立华为数通-未来菁英研究生实验班,开始未来工业智能领域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2023年9月,百年校庆之际,学院深入探索书院制建设,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革新。
“未来工业智能”特色新工科实验班以“数理人文基础+专业交叉核心模块课程+学分自修课+挑战课题+硕博贯通课程”的特色课程体系为能力构建基础,通过实质性落实学分制、导师制、项目制、贯通制培养,探索了未来工业智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范式;“通用智能+”多学科专业交叉实验班,探索建立面向未来的工科专业“智能”筑基课程体系,个性化定制“智能+工业”和“集成电路”夯基课程包与问题驱动的全流程“认知、分析、学习、探索、求解、验证”一体化 PBL挑战课题能力跃升培养模式,以实现“智能+工业”的多学科交叉的创新能力培养。学院依托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建设34门本科生课程,成立“智能基座”奇点俱乐部,并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
华为昇腾高校行活动
学院成立东北大学—华为数通菁英硕士研究生实验班,以交叉性、前沿性科研课题为依托,瞄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关键软件、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以高水平协同育人校企双师制培养为核心,以产业驱动能力渐进课程体系、PBL挑战课题模式专业实践、面向工程新技术研究与重大工程设计的学位论文模式为主体,以多渠道多层次校企协同管理模式为保障的特色培养体系,培养面向未来产业紧缺的 “数据+通信+软件+智能”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型卓越人才。学院博士研究生创新实验班立足以学科交叉研究为核心的未来工业智能、智能工业、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网络与大数据科学与应用5个研究方向,通过“学科导师+专业导师”的“智能+”双导师培养模式,遴选17名院士、知名教授和青年学者组成博士生导师团队,优化学校相关学科布局,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东大—华为数通菁英硕士研究生实验班开班仪式
学院与华为北京研究所、辽宁代表处、华为云、2012实验室等多部门密切合作。人才培养方面,双方共建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共建东大-数通未来菁英研究生实验班,共建东北大学—华为公司未来技术实验室。科研合作方面,双方在数据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材料等领域开展合作,依托辽宁省AICC(Atlas)算力平台开发“沈阳·太一”(The One)多模态推荐模型,是辽宁首个大模型。同时,正在推进工业智能模型、缺陷检测与轧制力模型、微震岩爆预报模型、医疗NLP与CV模型和工程新材料发现模型5个基础大模型项目。
建设中的东大—华为未来技术实验室
学院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共同建立以关键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更为紧密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框架协议下,学院与科大讯飞签署捐赠协议并共建东北大学—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实验室,进一步夯实工业互联网产业底座,携手开创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新局面,共同推动科技创新走向新高度。
东北大学—科大讯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学院与无锡市开展战略合作,将按照5-10年建设期,通过开展未来技术和产业决策咨询、大学生社会实践、产学研合作等,加快汇聚未来工业智能高端人才与资源,为学校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无锡市与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签约仪式
年轻的未来技术学院正在进行全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充分依托学校的专业优势和头部企业的技术优势,在开展创新型领军人才书院制培养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信息技术赋能生命健康、钢铁工业、深部工程等,为实现我国智能工业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豪情满怀谱写时代新篇章。
(责编:孝媛、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