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东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东大 - 正文

【辽宁日报】丁义浩、王星儿: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立场

编辑: 王刚 更新日期: 2024-05-16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由谁评判等问题,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新时代文化建设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立场,始终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为永恒价值追求。

牢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深入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鲜经验,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强化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将自我价值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发展。因此,推动文化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首要政治任务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我们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中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既是中华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统一民心、汇聚民智的精神力量。要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不断提升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激励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针,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永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显著优势与鲜明特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文艺工作者要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把人民需要作为着力点,不断创作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要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融入文化建设之中。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多措并举促进文化产品创新与服务提质升级,以数字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坚持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为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夯实中华文明的思想根基,坚定文化自信,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在交流互鉴中传播中国声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鼓励中国人民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要加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提高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世界读懂中国。

契合人类价值追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蕴含着独特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契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要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全球视野促进不同民族和文明之间对话,鼓励世界各种文明交流互鉴,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单位分别为东北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新闻来源:《辽宁日报》2024514日第06


要闻推荐
通知公告
媒体东大
东大要闻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