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wancheng
![]() |
- Professor
- Supervisor of Doctorate Candidates
- Supervisor of Master's Candidates
- Name (Pinyin):zhuwancheng
- Date of Birth:1974-02-12
- E-Mail:
- Date of Employment:2001-04-01
- School/Department:Northeastern University
- Administrative Position:Professor
- Education Level:With 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for Doctorate Study
- Business Address:Old Adminstration Building 331
- Contact Information:86-24-83687705
- Degree:博士
- Professional Title:Professor
- Status:Employed
- Academic Titles:Director
- Alma Mater:Northeastern University
- Teacher College: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Discipline:Mining Engineering

- ZipCode:
- PostalAddress:
- OfficePhone:
- Email:
- Profile
- Research Focus
- Honors & Awards
- Social Affiliations
朱万成,男,1974年2月出生于新疆呼图壁县。东北大学二级教授,采矿工程专业和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2006-2007),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2020),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2020)。199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并推荐攻读硕士学位,1998年3月和2001年3月在东北大学分别获得矿山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和采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3月起在东北大学任讲师,200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千人层次),2006年晋升为教授;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被遴选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获得了第六届辽宁青年科技奖;2008年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届青年科技奖(金奖);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百人层次),同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和应用类项目资助;2010年被评选为第七届辽宁省先进科技工作者,2011年获得沈阳市五四奖章;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3年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4年获得澳大利亚长江研究学者奋进奖学金资助;201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被评为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同年被补选为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7年入选国家第三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并被评为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2018年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并获得河钢金鼎奖。
朱万成教授曾在香港、澳大利亚和德国工作或从事合作研究,曾于1999——2003期间四次应邀赴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2月——2006年2月期间,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做博士后访问学者(Visiting Postdoctoral Fellow)。2006年10月——2007年11月期间,受德国洪堡基金会的洪堡奖学金资助在波鸿大学作洪堡学者(Humboldt Research Fellow),期间曾受到了的德国总统的接见。现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会员,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CSRME)常务理事和该学会下属的“岩石破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分会”副理事长,“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采矿岩石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地下工程分会”“岩体物理与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和“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国际杂志副主编、《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副主编,兼任国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矿业科学学报》《金属矿山》《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和《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杂志的编委。
朱万成教授一直从事岩石损伤与破裂过程及其诱发矿山动力灾害的机理研究。围绕着“岩体损伤与破裂及其致灾机理”这一科学问题,以“岩体损伤”为主线,考虑岩体结构特征和“三高”赋存环境(可统称为致灾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煤岩体参数及损伤的表征方法,构建了“三高一扰动”条件下岩石损伤与破裂的本构关系,发展了岩石损伤与破裂过程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三高一扰动”下岩石的损伤与破裂过程及其诱发岩爆、突水等矿山动力灾害的致灾机理;建立了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矿山采动致灾过程分析方法,研发了矿山采动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云平台,相关成果在河钢石人沟铁矿,山东黄金新城金矿、阿尔哈达铅锌矿,鞍钢弓长岭露天矿、大孤山露天矿等矿山得以应用,用于矿山边坡滑坡和空区垮塌灾害的预测预警,通过现场技术措施的实施,防控了矿山动力灾害的发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持或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课题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分别由中科院出版基金和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译著1部,已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Materials and Structures》《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炭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力学进展》《力学学报》《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300余篇论文,其中有115篇被SCI收录,50篇为第一或通讯作者,240篇被EI收录,40篇被CPCI-S收录,论文最高影响因子(2019)为7.135。论著被他引11237余篇次,其中被SCI收录的他引为2644篇次,CNKI他引8593篇次。Web of Sciences统计的H指数为35,Scopus统计的H指数为39,引文期刊有250余种,其最高影响因子(2019,ACS NANO)为28.938。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省部级二等及以上奖励18项(近五年为5项,其中3项排名第一,其他排名为第三或第四),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排名第四),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4项(9项为第一发明人,19项为前三发明人),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6项(4项排名第一,其他为第二、三或第五)。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 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
- 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第三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
- 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 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颁发的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 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 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千人层次)
-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德国洪堡学者
-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 第六届辽宁青年科技奖
- 东北大学青年岗位能手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届青年科技奖(金奖)
- 《采矿学》国家精品课程
- 《岩石力学》辽宁省精品课程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辽宁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
-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
- 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 第七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 沈阳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 东北大学江河奖教金
- 东北大学优秀教师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澳大利亚教育部奋进奖学金长江研究学者称号
- 沈阳高校优秀教师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宝钢优秀教师奖
- 全国冶金教育系统年度杰出人物奖
- 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
- 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 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
- 河钢金鼎奖二等奖
- 辽宁省第七届优秀专家
- 沈阳市第七届优秀专家
-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
- 爱思维尔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力学
- 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奖
- 深部岩体损伤与破裂及其致灾机理的研究
- 新城金矿主竖井周边矿体开采保安矿柱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 岩石破裂过程灾变机理与失稳前兆规律
- 2019-现在,ISRM Commission on Deep Mining, Member
,2019.11-Now - 2019-现在,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Editorial Board Member (编委)
,2020.10-Now - 2017-现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Associate Editor(副主编)
,2017.7-Now

1998.3-2001.3
东北大学 | 采矿工程 | Doctoral Degree in Engineering | With 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for Doctorate Study
1995.9-1998.3
东北大学 | 矿山工程力学 |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 | With 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for Study as Master's Candidates
1991.9-1995.7
东北大学 | 采矿工程 | Bachelor's degree | 本科

2008.4-2008.5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2014.7-2014.11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 Endeavour Australia Cheung Kong Research Fellow
2013.12-2014.3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 Senior Visiting Scholar
2010.3-2010.4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 Visiting Professor
2013.7-2013.7
Wits University and CSIR Centre for Mining Innovation
2013.1-2013.1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Manchester
2012.12-2013.1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 Visiting Professor
2006.10-2007.11
Ruhr University - Bochum
2004.2-2006.2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 Postdoc Fellow
2001.9-2002.9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0.5-2000.9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Research Assistant
1999.8-1999.11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Assistant
2001.4-2021.11
东北大学 |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 讲师、副教授、教授

1.Name of Research Group:Center for Rock Instability and Seismicity Research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Group:在采矿等工程领域,冒顶片帮、岩爆、突水、煤与瓦斯突出等矿山动力灾害的发生都与岩石的损伤破裂与失稳密切相关,这些岩石工程动力灾害发生机理、预测预警及防控,也越来越需要人们加深对岩石破裂过程及其失稳机制的理解。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所的前身是1995年由唐春安教授发起成立的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中心(Center for Rock Instability and Seismicity Research,简称CRISR),其宗旨就是研究探索岩石乃至其它脆性材料的变形破裂特性及由此诱发的失稳破坏现象,为采矿工程设计、灾害预测、预警及防控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并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提出有效的灾害防控技术。
CRISR团队成员共计18人,其中包括教授5人:朱万成、杨天鸿、徐涛、李连崇、于庆磊;副教授6人:魏晨慧、刘洪磊、刘溪鸽、张鹏海、牛雷雷、李荟;讲师1人:关凯;实验师2名:侯晨、邓文学;博士后1人:牟文强;科研助理4人:何蓉花、邓君平、刘明、高楠。在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团队成员年富力强,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简介
围绕着“岩石损伤与破裂机理及失稳控制技术”这一学术主题,以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为目标,紧扣“岩石损伤与破裂过程”这一科学问题,考虑岩体结构特征和深部“三高一扰动”(高地应力、高渗透压力、高地温、开采扰动)赋存环境(这里统称为致灾环境)的影响,开展采矿岩石力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创新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研究所以“岩体损伤”为主线,提出了岩石类介质参数及损伤的表征方法,构建了“三高一扰动”条件下岩石损伤与破裂的本构关系,并发展了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三高一扰动”下岩石的损伤与破裂过程及其致灾机理,建立了现场监测数据与损伤力学模拟相结合的致灾过程分析方法,研发了金属矿山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云平台,在依托矿山实现了矿山灾害预测预警,相关成果在河钢石人沟铁矿、济钢张马屯铁矿、山东黄金新城金矿、鞍钢齐大山铁矿等矿山得以应用,用于指导现场实践,通过现场技术措施的实施,防控了矿山动力灾害的发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