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年后相聚在东大――63届选矿同学聚会侧记 [2005/10/14]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0-16浏览次数:2028

  明媚的五月,东北大学迎来了29位遍布祖国各地的皓首老人――四十二年前毕业的63届选矿专业的校友们。如今,这些事业有成的学子们,又重新回到了母校―哺育他们成长的摇篮。

华发重聚同窗情

    5月27日,东北大学招待所门前,悬挂起“欢迎63届选矿同学返校”的大字横幅。招待所二楼不时传来一阵欢声笑语。这批离校四十二年的莘莘学子,有的来自南疆广州,有的来自北端哈尔滨,有的来自西南成都、西北西安,还有的来自首都北京……真可谓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63年毕业时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如今都已是年近七旬。每来一位新同学,就会不约而同的聚拢起一堆人,一经“确认”,继之而来的就是一阵幸福喜悦的笑声。其实不足为奇,毕竟离别了四十二年呐,沧桑岁月留给人们的变化真是难以估料。
    63届选矿同学毕业时有112人。这次除有12人至今未联系到以外,尚有55人因各种因素无法到会。张瑞福同学虽然身体欠佳,硬是由夫人陪护前来及时赴会。得知同学聚会的消息,已旅居美国的靳玉荣专程从大洋彼岸飞来。历经四十多年离别再聚,又怎能不让人百感交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同吃同住,相处五年之久的同窗中已有16人驾鹤西去。
    随着久别重逢的欢愉渐次传递,热潮不断掀起,股股暖流涌进了会议室,溶进了关切的笑语里,注进了酒里。
    5月27日晚,相聚酒会在大学城举办。王文江同学代表63届选矿校友会筹备组向同学们致欢迎辞。酒会开始,大家频频举杯相互问候。这情溶于酒的晚宴,别说喝酒,今宵不喝也醉。借着酒兴,同学们即兴表演,王化民同学用俄语演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还是那样原汁原味。王庆祥同学的歌舞“快乐的罗索”,那顽皮之极不减当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时间大家不约而同的打着节拍,伴唱着五六十年代的歌曲。很多同学都拿出了当家绝活,供大家取乐。歌声笑声荡漾在整个席间,酒会变成了联欢会。晚会结束后,酒兴未了的同学又聚集在一起,他们要把久别之情尽情表述。要把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四十多年的苦辣酸甜,四十多年的想往和思念讲述给同窗学友。这一宿成了不眠之夜。
    28日上午,在大学城召开了校友座谈会。四十二年来,他们与共和国一起,经过艰辛和苦难,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国的选矿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期间有失败的痛苦,更有成功的喜悦。座谈会上要讲的话很多,由于时间有限,他们只能简单的汇报了自己毕业后的经历和体会。大家都有“相见恨晚”之感,谈到动情处,刘滨婵同学还流出了激动的眼泪。最后大家都表达了共同的心愿:保重身体,珍惜健康!
    下午,大家参观了东北大学校园。久别重逢的母校,像他们认不出当年的同学一样,完全变了,如花园般美丽。松柏成林,绿树成荫。不仅环境优美,而且硬件设施齐全。新建的主楼、图书馆、汉卿会堂、运动场、国家实验室和高水平的教学基地,还有新建的学生宿舍和大学城,就连大学城的学生餐厅和地下咖啡厅都那么气派。闻名全国的东大软件园,尤其令东大人骄傲。在校园里大家一边参观,一边联想起许多以前有趣的往事。在汉卿会堂、图书馆、风华园和校门前,凡是校园里新的、美的、有代表性的地方,无不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把幸福和欢乐定格在一张张照片里。

一身报国志未竞
    这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们,用他们四十多年的进取和实践,证实了作为国家选矿事业的脊梁的人生价值。其中多人获得了国家级科学大奖,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武汉理工大学非金属矿研究所研究员崔国志,在全国非金属选矿技术领域有很高的知名度,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无线电高频选矿在选拣技术中的应用》,被世界选矿界权威杂志《国际选矿》刊发。由他参编和主编的《特殊选矿》、《选拣技术》等著述,获国家优秀教材奖和国家建材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王文江同学毕业后从事青年干部教育工作,曾任辽宁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院长。任职期间,深入实际,钻研业务,先后撰写出版〈市场管理大全〉、《市场经济》、〈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等著作,曾获全国团校系统教材二等奖。来自鞍山的王化民,原任鞍山市建筑设计院院长,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鞍山黑色金属矿山设计院工作期间,对计算机在选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做出了许多数学模型,编制了选矿设计程序,他的这一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在全国计算机应用会议上发表。现在美国定居的靳玉荣同学,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期间,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单头多层扇形溜槽基础上研制成圆锥选矿机用于特大型选矿厂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国攀枝花矿综合利用会议”上受到了方毅副总理的表彰。多年工作在祖国大西南攀枝花钢铁公司四一○实验场的董学恩、黄士毅同学,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选冶实验,为攀钢类型矿石大高炉冶炼做出了较大贡献,他们参与的攀西地区四大矿区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试验项目获国家特等奖。原黄金学院教授刘滨婵同学,经过五、六年钻研在“金矿物自然可浮性研究――岩金矿石无捕收剂浮选研究及应用”上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国内外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次未能赶来参加赴会的,其中有些同学虽然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由于他们的成就和专长仍在为国家发挥着余热。如工作在北京有色金属设计总院邢雨瑞同学、在江西德兴铜矿大型选矿厂设计中,任项目总设计师,该设计被评为国家科学进步奖,如今仍然奔波在他主攻的领域之中。又如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教授级高工赵明林、赵纯录、鞠玉武等同学,在有色金属矿铜钼分离、无氰选矿工艺和援建阿尔巴尼亚阿尔巴桑联合企业的科学研究等都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获国家、冶金部科学进步奖,并被国内外一些企业采用。再如邵全瑜同学,这位全国有色金属选矿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有色金属选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做的《城门山铜硫矿选矿试验》和《德兴铜矿自磨试验》分别获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他设计的《德兴铜矿处理量达5000吨/日的ABC自磨选矿流程设计荣获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
    以上只是63届选矿同学所取得成绩的很小一部分。许多同学在选矿科学研究、设计、现场和教育工作上默默奉献,为我国的选矿事业上添砖加瓦,用自己的方式,用四十二年的实践报效祖国,为母校增光。 


夕阳唱晚情亦浓


    母校领导非常重视63届选矿同学的这次聚会,从方方面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对整个活动安排的十分周到。年近古稀的老校友们都把这次活动作为他们人生旅途上难以忘怀的印记。东大校友总会魏向前副秘书长、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韩跃新副院长亲自赶来看望大家,并作出了精彩的报告。
更让老校友们心潮激荡的是与思念已久的老师长们见面。五月二十八日下午五时,在大学城,他们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陈丙辰、王常任、孙玉波、魏克武、老忠奎和郑龙熙、郭永文等选矿专业的老师。令他们欣慰的是,这些老师们身板依然硬朗,精神益加矍铄。他们无不感慨自身的成长离不开师长们的精心培育。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充满革命的激情、英姿勃发的一代,如今已迈入人生的夕阳红。这些莘莘学子虽已年近古稀,可大都健康硬朗,他们传承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互励互勉,臻葆晚节,追求和谐。他们都把这次聚会,作为一生中永恒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