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学生园地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活动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研究生“学子风采”(十一)|刘钰洋:博观约取 求冠居亚

刘钰洋,女,共青团员,江西上饶人,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21级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重大工程复杂性、项目全生命周期治理。截至目前,获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参与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横向课题等共3项,主持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1项,参与ICCREM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共3次并获2022年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工程管理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另参与专著编写1项,市县级乡村振兴走访调研1次。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建筑是我的生命,我愿意为建筑奉献此生!”刘钰洋这样说。还在上初中的时候一颗热爱建筑的种子就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她广泛地阅读建筑有关的书籍,书房里堆满了相关的书籍谈及建筑史时总是能滔滔不绝,把建筑史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时期讲了个遍正是在建筑的启发,刘钰洋踏上了工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之路。“我认为建筑与复杂系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建筑的演化不就是一类复杂系统的演化吗?所以我很想对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这是我做科研的动机之一。”基于对建筑的热爱与导师的研究指导,她将以往的建筑经验与复杂性科学相结合并转化成了科研成果,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理论与实践积累,向世界正确地传播知识,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而参加学术会议是她展示现有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因为会议可能会在论文完成后很长一段时间才举行,具有很强的滞后性,所以在每次会议上都会把自己现在在研究的主题和模型也简单讲讲,希望能对学者们有一定启发。”她总是不吝分享自己的学术思想与经验,她认为学术不能闭门造车,只有交流互通,学术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与《科技管理研究》熊主编合影

砥砺深耕 履践致远

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方能发挥重大作用。除了与复杂性科学的渊源之外,刘钰洋还参与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全过程工程咨询与BIM方向的实践研究。国家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许多传统行业都迎来了转型机遇,此时若能将科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一定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于是她积极拓宽自己的研究方向,主动参与了横向课题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在学术之中看到实践可能、在实践之中挖掘潜在的理论痛点。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导师罗岚的启发与指引与同门一起为工程领域注入新生能量,浓厚的科研氛围使她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成长迅速。“南昌大学对我来说是一块肥沃的土壤,导师与同门就像养分,他们时刻鼓舞着我,使我自信、坚定而奋发向上。”在申请课题与国家奖学金时她也曾犹豫不定,是导师与同门的鼓励让她放手一搏,不错过每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她认为年轻就要脚踏实地敢于尝试,好的平台会让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要勇于深耕勇于实践,拼搏使人倍感幸福与光荣。

与导师罗岚、同济大学何清华教授合影

恒者行远 思者常新

热爱建筑的她在跟随学院下乡走访调研后,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现在所看到乡镇邻里们的幸福生活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乡村振兴。”她备受感动,“得益于国家政策,人民居住条件真是大大改善了,同时建筑风格也得到保留,对发展旅游业和乡民创收都有很大帮助,我也很想参与其中!”对于未来的展望,她认为乡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支点,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从乡村中得到实践,团结群众,一定能迸发强大力量。

“我还在寻找新的机会,作为一名‘公管人’,必须意识到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的重要性。”刘钰洋希望有更多走进乡村、走近人民的机会,将毕生所学服务于广大民众,“工程和人是离不开的。新时代到来,工程行业急需变革,而乡村是广阔的舞台,如果能将两者相结合,说不定能干出一番成就!”刘钰洋深爱着这片土壤,迫不及待想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去。她表示在接下来的学术与职业生涯中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对待自己,发扬艰苦奋斗、忆苦思甜的精神,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着眼于脚下,展望于未来。


出品/公道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

供稿/罗婵娟 刘钰洋 朱诗钟

摄影/刘钰洋

值班编辑/唐欣愉 金铖锟 罗西子 田冉

责编/季亚萍 孙天翼

终审/周德忠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