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游学纪】英伦回来话教育
  • 作者:罗 华 摄影:罗 华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12-10-18字体:[
  •      
     
     
     
     
     
      今年暑假,作为学校暑期赴英学习班的一员,我参加了英国林肯大学的学习实践活动,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大家积极参与了全英文语境下英语课程的学习,还赴牛津、剑桥、杜伦、巴斯等名校参观。英国之行让我们提高了英语水平,开阔了视野。对我来说,体会最深的就是对英国教育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是课堂,我感觉到英国的课堂教学有几个特点:一是形式上比较轻松和活跃,看不到国内课堂上那种整齐固定的桌椅,英国教室的座椅最底端很多都安装了可以移动的轮子,根据上课或分组讨论需要可以把桌椅排成不同的形状。我们在参观一个中学时,看到学生们上课就是围坐在老师的周围;二是过程中强调互动和交流,我们的第一堂课,教师就给每一个学员取了英文名字,我的英文名是Lewis,这样方便老师点名提问,每一堂课,学员们几乎都回答了问题,学员在听讲过程中有疑问也可以直接提出,教师会耐心地讲解;三是内容上注重实践和探索,教师上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不照本宣科,提倡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书籍和网络,布置的作业与我们的生活和游学有紧密的联系,有的作业必须走上林肯市的街头实地了解才能完成。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的英国学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接触的青少年都很活泼,表现欲特别强,他们看到我们会很高兴,并主动跟我们这些外国人打招呼,当我把相机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微笑地面对,这是青少年天真烂漫的表现。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对英国的人才培养很感兴趣,人才培养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英国的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呢?英国云集了世界上最著名、最古老的大学,象牛津、剑桥这种世界一流学府,牛津大学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包括4位英国国王、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英国首相。而剑桥大学是诞生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高等学府,8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此执教或学习,70多人是剑桥大学的学生。这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人才培养质量。
     
      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杰出人才,英国的教育是怎样培养人的?我想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首先看它的基础教育。英国小孩从6岁到18岁受到的教育分为“Primary”(6岁-11岁)、“Secondary” (12岁-16岁)、“Post 16” (17岁-18岁)三个阶段,相当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英国学生都学的很轻松。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学习的目地是为了获得知识,然而英国小学却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但孩子每得到一项知识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英国式的学习包括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最后得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经历了这个过程后,知识变成了智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一种能力叫创造力。英国教育的聪明之处是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这种教育方式一直到英国学生读完高中,期间,英国学生是比较轻松的,也可以说是“休闲”的12年。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英国教育一点点加大学习任务。到了高等教育阶段,英国的学生开始刻苦学习,玩命地学。英国大学的学位包括“Bachelor”(3-4年)、“Taught Masters ”(1年)、“Research Masters ”(1.5-2年)、“Research Doctorates ”(3-4年),分别是学士、授课式硕士、研究式硕士和博士。英国高校的学制普遍比其它国家高校要短,每个学年,学生们都要完成大量的课程。在课堂上教授们讲的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后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很多高校都有24小时的图书馆,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如果跟不上,就得延长学制或有被大学淘汰的危险,在那里根本不可能出现混文凭的现象。这也证明了一点,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英国的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前最有价值的黄金学习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英国学生在本领与情商的提高上会有质的飞跃。
     
      在我国教育界,一直存在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矛盾”:我们的中小学生学科知识学得很扎实,每年在国际各类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的成绩也是遥遥领先,但我们的创新人才培养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年轻时候的竞争力,为什么成年后没能持续下去?
     
      有学者用金字塔来形容中英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在于,中国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正金字塔,年纪越大学习的空间越小。而英国学生的学习是倒金字塔,他们学会的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中国学生寒窗苦读,为的是闯过高考的“独木桥”,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让他们觉得上大学是无比轻松的一件事情,于是,放松成为一种普遍的状态,部分中国学生是刻苦学习12年,到大学休闲。英国学生是“休闲”12年,大学开始刻苦学习,在高等教育阶段得到充分锤炼。
     
      另外一个方面,中国学生接受的教育“满堂灌”的时间多,整齐划一的时候多,缺乏的是独立的批判精神、勇敢的怀疑精神和自觉的反思意识。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包办”了孩子们的成才之路,抹杀了他们的个性,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发展,同时,也直接间接地伤害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什么英国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英国的教育重在启蒙,注重发掘潜力,注重培养兴趣,尊重个性的发展,孩子在这三者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多一份质疑,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热情,多一些创造。
     
      当然,中国教育也有自身的优点,中国教育强调修身,在学习的同时注重品德修养的形成,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知识的熟练掌握。纵观中英教育的种种差异,如何把中英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也许会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想起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对青年大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即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虽然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提出来的,对我们这些高等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营造环境、创造条件,让当代青年大学生能奋发图强、吃苦耐劳、注重方法、活学活用,把握好大学宝贵时光,在学习生活中实现三个结合,在大学阶段为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