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团队本科教学
1、团队专业教学理念:
(1)教学理念不断更新
团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注重实践,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构建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探索现代名医成才的新途径。团队实施“三个构建”,即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追求“三个支撑”,即雄厚的学科和师资力量、一流的教学设施与环境、先进的教学管理与制度,以此形成高水平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教学保障体系。
(2)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团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充分利用经典案例分析、讨论、思考或辩论等在教学中的优势,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了验证自己所学知识的机会,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自主空间,帮助学生养成多思、多问、多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能力和对问题分析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3)追求教学艺术
团队善于积累与总结教学经验,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追求教学艺术。授课时语句通顺,思维清晰,层次分明,重点要突出。作为知名医学工作者,团队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善用文雅的美辞,学生评价团队授课是一种高层次享受。
2、团队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以及人才规格的需求,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本科生,使其完成高等教育后成为具有国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2012年,首次创办了麻醉学卓越医生班,并招生60人,2013年又招生60人。卓越医生班深入贯彻“加强基础、深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充分利用学校与附属医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探索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教育与基础教育、高年级紧密结合临床专科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基础、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高素质、创新型生源,并为社会提供适应能力较强的本科毕业生。
经过近2年的工作,已为“卓越医生”培养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积极探索和完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组建了高水平教师团队
选拔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专业老师,为各年级配备了导师,进一步强化了专业思想教育,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倡导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指导工作,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的水平。
(2)牢固树立学生对专业的信心
麻醉学专业学生前两学年以公共课和基础课学习为主,缺乏对临床医学和本专业的感性认识,缺乏学术兴趣。本专业早期配备专业导师,充分肯定和激励学生的优点与特长,引导学生早期接触和了解专业,并指导学生了解本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前沿发展动态。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3)贯彻和突出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综合素质好、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高年级阶段配备有助于科研与技能训练的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发挥其个性特长,并经过整个大学期间的指导和培养,成为本专业合格的实用型人才。通过强化专业训练、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以更好适应现代化社会医疗市场的需求,发挥应有的作用。
(4)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麻醉学专业摈弃以往狭隘的专业教育观念,将传统的刚性教育模式转变为个性化培养模式,将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行个性化分流的同时开展主辅修制,学生达到标准可在主修及辅修专业同时毕业并获得学位。实现了交叉融合;既重基础,又体现个性化,深化了“因材施教”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5)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科基础,搭建复合型知识结构
为学生设置了宽厚的基础知识、广博的学科知识以及精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打破了以往学科与知识之间的壁垒,拓宽学科基础,提供了复合型的知识体系。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多层次的课程平台以及专业性的特色课程群落,拓宽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设计学习计划,搭建起个性化、复合型的知识体系。
(6)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团队关心和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排除心理障碍,教育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学术会议、撰写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全面发展。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可持续性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自己设计技术路线并开展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鼓励学生提早进入科研实验室,融入导师的科研团队或课题组。
(8)产学研合作发展,多元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加强了学校与其他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科研、生产和管理的实践平台。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改善了人才培养脱离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现状。
3、团队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
根据教育部2007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的明确规定。麻醉学专业制定严格实行年度考核和岗位聘用一票否决制;加强绩效考核,鼓励教授走上本科生讲台,近年来麻醉学专业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达到100%。
(1)实行聘用制度,加强聘期管理
对教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等与本科教学工作相关的内容进行研究,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必须履行的岗位职责,对本科教学做出明确的要求。并以岗位说明书为依据,加强聘后管理,对不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予以干预。聘期结束后严格按岗位说明书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聘、低聘和解聘依据。
(2)完善分类管理,做到人尽其才
对以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的教授要求每年给本科生讲课;对科研为主型的教授规定每两年必须为本科生开设一门课,不开课的学期必须给本科生开几次讲座,介绍学科前沿知识。无特殊原因,对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职务。
4、团队取得的教学成果(获奖,论文,项目等)
(1)承担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1)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3)南昌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4)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5)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临床麻醉学
6)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示范中心
7)麻醉学专业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8)麻醉学教学团队获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9)创新性实验教学团队获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10)临床麻醉学获江西省高等学校优质课程
11)南昌大学麻醉学创新创业基地
(2)获得的教学成果
1)江西省高等学校优质课程(等同于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2008年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负责人)
3)2010年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负责人)
4)2010年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五)
5)2012年南昌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负责人)
(3)承担的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经费(万元) |
项目负责人 |
起止日期 |
经典病案讨论在实习教学中的教学研究 |
省教育厅 |
0.1 |
雷恩骏 |
2006年 至2008年 |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促进实验教学的研究 |
省教育厅 |
0.3 |
雷恩骏 |
2008年 至2010年 |
通识教育课程“围手术期医学”的建设与教学研究 |
省教育厅 |
0.1 |
雷恩骏 |
2011年 至2013年 |
新型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省教育厅 |
0.5 |
雷恩骏 |
2013年 至2015年 |
多学科学生联合利用实验狗进行动物实验的教学研究 |
省教育厅 |
0.3 |
赵为禄 |
2007年 至2009年 |
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阶段精细化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省教育厅 |
0.3 |
陈世彪 |
2012年 至2014年 |
提高和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与创新技能的研究 |
省教育厅 |
0.1 |
尹世平 |
2005年 至2007年 |
通识教育课程“围手术期医学”的建设与教学研究 |
南昌大学 |
0.5 |
雷恩骏 |
2011年至2013年 |
优秀网络建设课程“麻醉设备学” |
南昌大学 |
0.5 |
雷恩骏 |
2008年至 2009年 |
优秀网络建设课程“围手术期医学” |
南昌大学 |
0.5 |
雷恩骏 |
2010年至 2011年 |
优秀网络建设课程“麻醉学” |
南昌大学 |
0.5 |
雷恩骏 |
2012年至 2013年 |
重点建设课程“麻醉设备学” |
南昌大学 |
0.3 |
雷恩骏 |
2007年至 2009年 |
重点建设课程“危重病医学” |
南昌大学 |
0.3 |
钱克俭 |
2007年至 2009年 |
(4)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及自编教材情况
论文(著)题目/教材名称 |
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 |
时间 |
临床医学实验教程 |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 |
2009年10月 |
临床麻醉学试题库 |
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 |
2006年11月 |
临床麻醉学试题库教学光盘 |
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 |
2006年11月 |
临床麻醉与疼痛诊疗疑难危重病案讨论荟萃 |
科学出版社(参编) |
2009年8月 |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促进医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第11期) |
2010年11月 |
省级优质课程临床麻醉学建设经验 |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第31卷 |
2007年10月 |
多学科联合利用动物狗进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研究 |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第31卷 |
2007年10月 |
医学生临床实习面临新问题现状及应对措施探析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39卷 |
2008年11月 |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对大学校园生活的影响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40卷 |
2009年12月 |
20G静脉穿刺针芯行腰穿运用于实习带教 |
江西医学院学报第47卷 |
2007年6月 |
多学科联合进行动物狗手术实验体会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41卷 |
2010年12月 |
多专业学生联合进行犬的心肺复苏实验研究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41卷 |
2010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