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编者按:在学校教育教学大讨论活动期间,各单位紧密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一流本科”主题,碰撞出不少思维火花,本期刊发学生工作处处长黄希红在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部门论坛上的发言,文章如下:
根据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工作部署和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的具体安排,结合工作实际,学工委办学工处聚焦“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一流本科”开展学习讨论。下面,我就学习讨论情况谈认识。
深刻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结合主题教育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就要答好时代之问,把思想和共识凝聚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使命上来,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因此,我们应该深刻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要求”:第一,立德树人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双一流”大学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就应该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双一流”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建设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提供人才创新机制和思想政治保障。第二,立德树人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主线。立德树人应该紧密契合学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新需求,融入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等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第三,立德树人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体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体系。
近年来,学工委办、学工处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精细化实施”的思政工作新模式,实施党建+“四个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卓越引航”文化协同育人工程,促进“三全育人”与“四自教育”衔接融合。
此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我们以创设“把握立德树人‘新要求’,营造人才培养‘新生态’”为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力求为形成具有南昌大学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意见建议。
10月中旬开始,我处面向全体学工干部、专兼职辅导员、学生代表等群体,通过组织专家进行辅导报告、实地考察、举办竞赛活动、开展专题调研和学习讨论等形式,强化了“人才培养处于中心地位,教育教学处于基础地位,本科教学处于优先地位”的共识。我们从统筹推进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工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工作“三位一体”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特别是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面对面、心贴心,向广大师生询计问策,对下一步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调研收集到的问题认真进行整理汇总,共收集到4个方面14个具体问题。
努力营造人才培养“新生态”
下一步,学工委办、学工处将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让青年学子“忙起来”,让三全育人“动起来”,努力营造人才培养“新生态”,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深化党建+“四个协同”育人模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一是辅导员成长与学生成长协同。以辅导员成长为重点,以教育部即将出台的新时代辅导员工作条例为遵循,构建辅导员选聘、培养、使用、考核、奖惩和激励的体制机制,力争使辅导员队伍成为伟大工程的施工员、伟大事业的质检员、伟大斗争的战斗员、伟大梦想的服务员,发挥辅导员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近期着重推进辅导员“12345”工作体系,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二是线上与线下协同。在线下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在线上利用“香樟家园”、“家园网”等平台,积极推广“学习强国”,在师生中营造大学习的浓郁氛围,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深入实施数字家园计划,重点推进“数字家园”信息服务平台2.0版建设。三是点与面协同。一方面指导学院结合工作实际,以“星火引航”为基础,创新开展校院两级的学生党建活动,共同上好“思政大课”。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发挥学生骨干特别是“学长小教员”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学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四是党员亮身份与学生劳动观养成协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引领作用,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进行大学生养成教育,创建文明校园。
深化“四自教育”育人理念,让青年学子“忙起来”。一是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结合现有学生公寓住宿情况,在全校推进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学院试行“一班一室”的大一学生晚自习制度,实行辅导员监督责任制,针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邀请专业教师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集中答疑辅导,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二是优化学生自我管理的制度。在教室设置手机收纳袋,把学生的注意力“抢回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开展“倡导科学生活观”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三是搭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开发自我教育网络资源。通过慕课、微课等课程的菜单式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加强自我教育的针对性引导。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引导学生自觉成长的养成。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此次教育教学大讨论,我处专门就涉及学生评优评奖中的标准、评选过程、测评要素及整体评价等举行了意见征求座谈并面向全校发放了千余份调查问卷,进行意见征集。我们将对调查问卷、交流会征求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统计,研究修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以便形成更好的激励机制。增设学生“四自管理”试点单位,学生“出彩基金”,启动发展型资助质量提升计划,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效,为青年学生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让三全育人“动起来”。一是建立多元素、全方位、多维度的学校家庭育人模式。一方面凝聚思想共识,利用校领导接待日、课堂开放日等平台,适当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日常管理的督导工作。一方面强化共享互补,整合优质资源,遴选有代表性成就的家长开展座谈,分享经验和体会。另一方面强化多维沟通。发放“家校联系一本通”,建立家庭学校的沟通机制,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家长说”专栏,实现互动交流的合力。二是实现镜像式、个性化、导向性的学校社会育人模式。一方面设计镜像式指导。精确分析学生年级层次和所处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导。一方面构建个性化实践。加强校企沟通、校地沟通、校军沟通、校医沟通,建立一批校外大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实践基地。另一方面优化导向性环境。加强清扫“网络垃圾”和传媒不良导向的力度,从根本上净化社会环境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三是深化协同、协作的学校育人实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家长、校友会等的育人功能,构建“四师互动”的工作模式,调动辅导员、任课老师、班级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育人力量的积极性。
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学工部门将真心“端盘子、搭梯子、当红烛”,坚持服务教学、服务基层、服务学生,用足政策、用足感情、用足智慧,成就学生、温暖学生、感动学生,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办实事解难题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感染力。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永无止境,我处将以此次大讨论活动作为新的起点,紧紧抓住创新思想、更新观念不放松,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积极建设不动摇,以全新的思想理念、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精神状态、科学的发展举措,协同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