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奔跑在思辩人生的大道上――对话昌大学生魅力人物廖小龙
  • 作者:记者团戴晓玲 摄影:记者团戴晓玲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8-10-22字体:[
  •      

      个人简介:廖小龙,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052班学生。曾任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经济系主席;曾代表南昌大学参加第五、第六届海峡两岸全国大学生辩论赛,个人连续两届荣获“优秀辩手”称号,团队曾获得“大陆第四名”;077月代表南昌大学参加“CCTV国际大学辩论群英会”大陆地区选拔赛;06年江西省四大高校辩论邀请赛团体冠军,最佳辩手;05年、08年两届南昌大学大学生辩论赛团体冠军,最佳辩手;在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其两件作品一件晋级“全国总决赛”,一件获“省二等奖”;06年当选为南昌大学“学生魅力人物”。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啊,人们只羡慕它们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让人生变得丰盈,才能成为奔跑在人生路上的勇者――即使要付出很多。

    记者:你在辩论方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能说说你成功的原因吗?是不是从小就特别对这方面有过训练?

    小龙:首先我要说,一切辩论的成绩都不只属于我个人。比赛时我们是一支团队,成绩属于奋斗的每一个人。脱离了导师的指导,队友的配合,我什么成绩也得不到。

    再者,每个人获得的成功可以丰富多样,但成功的过程却无外乎两点: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这也印证了那句古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时候我就对辩论演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辩论,但是觉得把自己想说的话能够正确流利地表达出来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情。直到现在,我还特别喜欢听相声小品,尤其是马季老师的。那时父母总是买很多很多相声的磁带让我听。慢慢的,我开始学着模仿。马季老师很早以前的部分经典段子我到现在都能脱口而出。长大以后,我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在学校的演出中取得了成功,后来拿了省级的第一名。我现在说话里很多的幽默元素就是从那时积累下来的。与此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我初中的老师,是她给了我很多上台演讲的机会。其实我原来的口才很不好,比赛总是输,但是她总是不断地帮助我,我现在取得的成绩与童年的爱好老师的栽培是分不开的。

    记者:那长大以后呢?什么时候喜欢上辩论的?

    小龙: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努力不断超越的过程。在2001年的暑假,我看了我人生中第一场完整的辩论比赛转播。那场比赛也就是被后人膜拜得像神一样的经典大餐――01年国辩赛决赛。精彩的对抗,敏捷的思辩让我热血沸腾。从此以后,钻研辩论就成为了我业余生活的第一爱好。我看过很多本辩论的书,很多场辩论的竞赛。每次看完书都会留下读书笔记,每次看完比赛都会进行赛后总结。初中、高中时,我零星的参加了几场比赛。进入大学后,我加入了辩论协会,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辩论生涯……其实,当你融入一件事情时,你就一定能从中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

    记者:你觉得这些对你都有什么影响呢?

    小龙:这绝对是一笔珍贵的财富。首先,也是最直接的,辩论锻炼了我的口才,提高了与人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思辩能力。这些能力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举足轻重。其次,辩论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通过辩论我结交了很多的知心朋友。他们带给了我快乐、自信,甚至是感动。最后,辩论让我心智更加成熟。每一次的辩论,都是一次读书和学习的机会;每一次的比赛,都是对自信心最好的考验机会。辩论还激发了我对大学生活的热爱,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从辩论中我学会去思辩人生,让心灵多一些感性,让大脑多一些理性。总之,辩论让我受益无穷!

    记者:你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小龙:很简单。秉承理性,思辩人生。总有一天我会彻底告别心爱的辩论舞台,但是我永远不会停下思辩人生的脚步。

    记者:除了在辩论方面上的优异表现,你在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谈谈这个比赛吧?

    小龙: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比赛。特别符合现在国家要求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关于挑战杯,我是幸运的。当然我和我的团队也非常的努力!我有两件作品参赛。其中一件晋级了全国总决赛,现在正忙着准备决赛的答辩。还有一件作品获得“省二等奖”。为“挑战杯”奋斗的日子,有太多东西值得回味!我和我的团队经常通宵熬夜编写策划书,开会讨论常常就是34个小时,但没有任何人有过半点怨言。我们团队的成员特别可爱,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我们有过激烈的争吵,有过举杯的欢庆,酸甜苦辣,一言难尽。这届比赛南昌大学有两支团队进入了全国的总决赛,这已经创造了昌大学子在该项赛事<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