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沐雨耕耘几不辍,桃李芬芳会有时――记南昌大学法学院辅导员廖元新
  • 作者:刘柽 陈磊 摄影:刘柽 陈磊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09-04-20字体:[
  •      

        鲁迅曾经说过:“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我校优秀辅导员廖元新正是踏踏实实地做好平淡繁琐的辅导员工作,在同学们的成功人生路上铺下一块块基石。
      

        自2003年从南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廖元新成为了南昌大学的第一批专职班主任中的一员。六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廖元新用自己点点滴滴的努力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同事的广泛认可。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廖元新凭借着发表优秀论文,兢兢业业的踏实工作,点滴的平凡小事的累积促就了廖元新获得了南昌大学“十佳辅导员”、“江西省优秀辅导员”等荣誉。在“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初评中廖老师从412名辅导员中脱颖而出,入围全国前100名。
                 

                          蓄德培才共进,诲人育己同行
      

        廖老师一直坚持在大学里以学业为重的观点,积极鼓励自己的学生学好功课。对低年级学生,廖元新侧重学业生涯方面的规划引导,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刚进入大一的时候,他都要组织学生们背诵英语课文,并且每周轮流抽三分之一的学生来办公室接受检查。“现在英语老师带的学生太多了,可能管不了全部学生,所以我抓严了英语学习。”廖老师认为英语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之一,现在优秀的英语在将来可能就是就业的额外筹码。为了凝聚共识,他在班上提出了“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这一口号。在口号的感召下,同学们的学习自觉性空前提高。有的班级自发规定了背诵法律条文的检查制度,有的班级进行每两周一次的法律英语翻译比赛。

        有耕耘便有收获。2004年学校第一次英语4级考试通过率评比中,廖老师带的03级三个班里有两个班进入了全校前十名;在07年12月的四级考试中,他带的07级新生,参加考试的同学全部一次性通过。在优良学风的环绕下,廖老师所带的班级多次评为"全校十大标兵班级",其中法学033班还曾被评为"江西省先进班集体"。

        而对高年级学生,廖元新则着重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廖老师还让每个学生制定了生涯规划本。每个学期初发下去让学生制定计划,然后收回保管。到了下个学期初再发还,让学生写出上个学期的总结,并制定出新学期的计划。不仅如此,他还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给学生放映台湾著名职业经理人余世伟教授的讲座,鼓励学生参加素质拓展培训,并帮助他们找准定位,及时调整目标。通过职业规划,大部分的同学们都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现阶段目标,在大二就开始就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坚定地努力。有十多位立志从事法律研究的同学在法学期刊、法学网站上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论文;有志于社会工作、考公务员的同学则积极投身学生工作以及社会实践工作。廖老师所带的班级已先后培养出了多位校学校会主席、副主席和楼栋学生会主席、副主席,还涌现出了全省社团先进个人。昂扬的班级凝聚力带来的不仅是这些荣誉,更是紧密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
      

        廖老师认为,班主任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上的顾问,而且也应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是非曲直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以学为乐,以身示范,当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直是廖老师的学习轨迹。

        为了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他以做到“三多”要求自己,即多读、多说、多写。丰富的知识,不仅有利于促进开展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而且还能使自己获得学生内心的敬佩。为此廖老师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从政治理论知识到各类文艺作品,从教育书籍到报刊杂志,他始终要求自己保持一个较高的阅读量。能言善道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备条件,为了提高言语表达能力,他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口才。在每次开班会前都多方搜集材料,蓄养情绪,反复试讲,力争每开一次都取得积极的效果。在学校组织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上踊跃发言,甚至在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时也主动要求做大会发言。同样,没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也是难以胜任辅导员工作的。他围绕学校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学习,勤作笔记,勤写小结。参加工作以来,在公开发行的刊物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也获得了学生的一致赞誉。
                   

                             坚持自己,从点滴做起

         当谈及在这次“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中自己的优势时,廖老师坦然地笑道:“其实我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把平凡的小事踏踏实实地做到最好吧。”正如廖老师所说,把小事最到最好就能成就不平凡。他要求自己班上的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每两周用邮件教一份思想交流报告。与其他思想交流报告不同的是,廖老师所要的不是长篇大论的歌颂祖国赞美党,而是对班级、学校以至任何事情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们对生搬硬套的思想框架减少了距离感,反而利用这个很好的平台和廖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对同学们的每封邮件廖老师都会仔细阅读,并且一定会抽出时间给同学们回复。回复学生邮件虽然占用了廖老师很多时间,但是他表示已经对此已经习惯了,并表示这样与同学们交流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说到这,廖老师想起了一位03级的学生。生性调皮且懒惰的他在大学里并不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廖老师也一直没太在意他。没想到的是,毕业后的他逢年过节便会打电话给廖老师,送上问候和祝福,还诚挚地邀请他去自己的家乡游玩。电话后的丝丝感动让廖老师明白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可爱的地方,不能懈怠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大学里,有不少学生来自贫困的家庭,他们往往由于经济窘迫会有些自卑、有些封闭,尤其需要老师的关怀和温暖。每逢新年来临,廖老师都会请班上的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聚餐。这事情虽小,但充分彰显了廖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带来了师生之间的无价的感情互动。

        廖老师不仅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也十分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从第一学期开始,他一直坚持着每个学期给每位学生家长亲笔写一封信,把本学期学校发生的重大事情、学生在校的主要表现以及对该生的希望和建议写在信中。每到假期,廖老师都会自费和身处各地的家长打电话。不论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否都从鼓励的角度给家长提建议。很多家长接到电话后都非常激动,说从没有想过大学老师会主动给他们打电话,真是太感谢学校了。这些做法,加深了家长对学校和自己孩子的了解,也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使众多的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工作。

      面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些消极思想,廖老师说道:“我希望现在的大学生们都能珍惜时间,切忌把四年的求学时光当做‘前湖四年游’,荒度时光是最可悲的。”
      

        后记:六年的辅导员工作,廖老师曾有过很多提升到更优秀岗位的机会,但他选择了留守。留守在这份平凡的工作,留守在付出点滴汗水的爱的土壤。或许是父辈们从事教育事业的种子早在廖老师的心中生根,或许是对教师工作执着的热爱让他坚持到现在。“确实很有意思。”廖老师将自己对于工作的热爱归结于平凡的话语。想想最初自己研究生毕业时列队与导师道别,廖老师向往的正是那份教师的成就感,如今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等待着自己的幸福成就来敲门。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