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庄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
坳背村位于寻乌县北部,是水源乡的一个行政村,距县城40公里,离乡政府2公里,辖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山地面积9600亩,已发展果业4865亩(其中平均山上60株/亩,田里100株/亩)。全村共有现有军营下、象形、高寨山、狗脑岗、杉树排五个自然村,上新屋、联民、月形、上元、新元、老屋、下屋八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9户2133人,党员32人,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5元。坳背村是水源乡2个人口在2000以上的大村之一,也是水源乡3个“十三五”贫困村之一,已逐步形成了脐橙、桔子、罗汉果、猕猴桃种植和肉鸡养殖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
图1 村容村貌
全村现有建档立册贫困户83户339人,其中:2015年已脱贫的贫困户为32户135人;2016已脱贫的贫困户39户165人;2017预脱贫的贫困户10户30人;2018预脱贫的贫困户为2户9人。低保贫困户44户194人,五保贫困户9户17人,一般贫困户30户128人。坳背村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是缺乏资金和因病致贫困,占到贫困人口总数近70%。
图2 坳背村致贫原因分析图
二、主要工作情况
坳背村打好脱贫攻坚战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柑橘黄龙病防控、产业转型、村庄整治、生态保护、光伏发电六大战区展开。道路硬化工程、易地搬迁扶贫、“空心房”拆除、村庄建设、产业扶贫等有序开展。坳背村分获2016年度水源乡脱贫攻坚工作第一名,2015年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第一名。2016年硬化入户道路3.68公里预算造价66万元,新建排水沟80米预算造价19万元,新建村级卫生室300平米预算造价4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40盏预算造价52.44万元,硬化吊彬形至龙坟地通组道路0.6公里预算造价20.44万元。
坳背村为确保贫困户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全面落实识别“七步法”和“八步法”退出流程。贫困户识别“七步法”流程:农户申请——村小组评议——组级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复核和县扶贫和移民办批准——村公示及扶贫对象签字。贫困户“八步法”退出流程:选定年度脱贫对象——摸底调查——村两委班子评议——村委会一次公示——乡镇人民政府核实——村委会二次公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村公告。
1. 特色产业
坳背村境内山多田少,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为东江发源地之一,是发展果业的绝佳地区。坳背村果业比重较大,而且占地面积广。在探索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坳背村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围绕市场要求,全村因地制宜选定了脐橙、桔子、罗汉果、猕猴桃种植和肉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其中已发展果业4865亩,特别是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6年该村由于受黄龙病影响,使脐橙产量和农户收入都受到影响,但该村黄龙病影响较水源乡其他村要小。去年坳背村脐橙亩产6000斤(正常年份为1万斤),纯收入3750元/亩;桔子亩产6000斤(正常年份为1万斤),纯收入约1000元/亩。2016年全村脐橙销售收入达到约100万元,而其他如百香果、猕猴桃市场效果不佳。
坳背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好产业化精准扶贫:首先坳背村主要依靠一品红和水源红果品有限公司,大力探索“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科学引导农村产业发展向脐橙、桔子、罗汉果等品种集中,从而建立“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生产经营新模式,收购贫困户果子,吸纳带动贫困户种植果业,拓展农户的增收致富渠道;其次坳背村大力扶持电商发展,探索电商助推扶贫的途径和方法。去年脐橙大部分也是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让贫困户能通过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增加农户收入;三是建设脱贫技能培训阵地。坳背村深入探索“党建+扶贫”的模式,成立本村的党员培训队伍,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采取进村培训的方法,组织贫困户开展种养技术,就业技能和电商业务开展培训;最后落实惠农政策,通过金融信贷帮扶等形式,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资金是制约农户发展产业的最大瓶颈,该村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信贷通”放大资金效益,带动金融扶贫创新,有效解决当地农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问题。
另外该村还积极落实光伏扶贫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有条件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王俊林等47户贫困户实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增加贫困户收益。
2. 水源地生态保护
东江源头水质水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东江流域的水生态安全,被称为珠三角和香港地区的“生命之水”、“经济之水”。坳背村为东江源头地区之一,保护水质成为该村工作之重。去年江西省和广东省共同设立东江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每年各出资1亿元。江西、广东两省依据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拨付资金。中央财政依据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确定奖励资金,中央奖励资金拨付给东江源头省份江西省,专项用于东江源头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为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坳背村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一是坳背村积极落实河长制,保护河道水质。全村持续推进“一河两岸”清理工作,对河道垃圾进行全面清理,确保河道的岸净水绿。全面保护好东江源区水质,确保出境水质水量常年达标;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去年全村全面强化境内东江源区域环境整治,以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确保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据当地村干部介绍:“坳背村是东江源头之一,为了保护水质,广东拨了一亿资金整理水质,如果水质不达标,当地政府要双倍赔偿,所以他们村牛羊猪养的很少,全村也只有两头牛和一头羊”。特别是切实贯彻县政府下发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实行禁止新建养猪场,对全乡生猪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对不达标的养猪场依法进行整治,确保出境水质常年达标;三是依托当地优势着力发展污染较少的特色果业,而减少污染较重的牛羊猪等的养殖。同时大力保护林业生态资源,落实林业资源保护责任,及时制止和坚决查处乱砍滥伐行为,利用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的资金加快村庄发展。
3. 实施移民搬迁
寻乌县太湖水库是该县重点水源工程项目,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有灌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项目总投资达8.24亿元。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有灌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建成后,日供水能力可达5.53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2018万立方米,可解决县城、水库下游4个乡镇及工业园区共18.77万群众生活及部分企业用水需求,有效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
图4 移民搬迁工程
水源乡地处东江主源区,部分村组位于偏远深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坳背村也被列入移民区域。为切实保护水源乡生态环境,加快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区贫困户脱贫步伐,坳背村抓好移民安置点建设,解决易地搬迁移民户的后顾之忧。全村实行整体搬迁,对贫困程度深、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居住点,优先安排。从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生活、养老保险等六个方面落实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扶持措施。整合相关政策,移民搬迁户可享受移民搬迁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帮助扶贫对象解决搬迁安置困难和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另外全村开展整村房屋改造,对全村无人居住空心户全面进行拆除,加快推进村容村貌整治进度。已累计拆除空心房5500平方米,拆除率为42.82%。其次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对土木结构房子进行粉刷,对年久失修的房子进行加固维修,6户住房困难户已批准搬进保障房居住,个别危旧土木结构房屋在2017年已按扶贫政策申报了危房改造及维修项目。
4. 一河两岸建设
为保护好东江源区水质以及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坳背村全面持续推进“一河两岸”工程。一方面加大对“一河两岸”清理工作,对河道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河道管理员每天一次小清理,每周进行一大清除,让河道清理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确保村庄河道的岸净水绿,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一改之前“脏、乱、差的状况”。同时也为全面保护好东江源区水质,确保出境水质水量常年达标做出巨大努力。另一方面依托“一河两岸”建设工程,建设具有生态多样性、可循环,供群众休闲、运动的休闲场所,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产所,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图5 一河两岸工程
5. 村庄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升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坳背村采取了多项措施,使得全村路、水、人居环境等许多方面取得较大改变,为全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坳背村也获得了水源乡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第一名。
一是2016年新修硬化入户道路3.68公里,预算造价66万元。其中一条600m,花费20.44万元,另外一条300m,耗资1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二是今年新申请硬化入户小道,每家入户小道硬化率要达到百分之百,预算资金39万;三是筹措资金69万元安装了156盏太阳能路灯,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四是申请建立村卫生室,共300平方,预计资金45万;五是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卫生整治工作,设立自然村有垃圾集中收集点,村里统一安排了垃圾收集车进行全村循环收集垃圾;六是自然村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降雨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横流现象(已完成)。七是厕所改建,针对2017年10户,2016年15户厕所进行改建,预计费用19.5万元;最后自来水升级改造工程已完工,投入正常试运行使用,其中截至目前全村通讯覆盖(电视收看率)和环境建设(水冲式厕所)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74.7%。
三、村庄感受
位于江西省东南端的一个县城——寻乌县,一个充满灵气的地方,寻乌的一周调研,感受了当地风土人情,见证了当地日益的强大,听着主任讲着过去的故事,体会当地的迅猛发展。去各村庄调研,看农户家里生活情况,听不同的人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也有别样风情。
而水源乡,作为东江的源头之一,正在发展建设中,无论是人还是风景,都有一抹明亮的色彩。这里的水清澈透亮,这里的人热情好客,如一杯清茶,滋润了你的心田。这里的人爱喝茶,家家户户都有着老练的茶艺,代代相传的茶文化也给这里增添上了另一番色彩。作为水源乡的行政村之一的坳背村也是如此。
坳背村是一个贫困村,虽然经济比不上发达地区,可是这里的朴实、简单却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品一口茶,细细品味农村生活。
坳背村主产橘,家家都依赖着自家的一片林地,然而近年来黄龙病的肆虐对农户的生活带来了重创。由于人们收入单一化,风险较高,对气候和环境依赖大,对农户收入影响很大,因此一些脱贫农户未来返贫风险很大,而如何发展产业,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并发展成规模也成了本村主流核心问题。虽然以种植水果为生,但是相关的特色产业发展却并不是很充分,大型的产业仅仅有水源红和一品红两个,主要靠私人企业带动,本村的水果产业和市场渠道的发展空间很大,而如何将本村特色发挥极致,带动村民就业,增加多种渠道收入,也需要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了。
坳背村是个美丽的村庄,春季橘树花香四溢,空气中弥漫的清香也让我们一行人感受到了激情与活力。农民朴实热情,在新农村规划中空有一番热情,却鲜有参与的空间,新农村规划都是规划部门做出来的,农民没有说话的机会,但是农民也知道新农村建设事关自身利益,因此也希望投入其中,而政府如何做好相关的协调,让民众切身参与进来并感受到村庄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举措。
常年在城市生活的我,在这一周的调研中也体会到了村庄的别样情调。也对脑海中农村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个物产丰盛的土地,也让我和同行的小伙伴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还未脱贫摘帽,但是我们共同期待着它完全蜕变。
四、村庄图集
村容村貌
村文化建设
精准扶贫宣传栏
移民安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