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2006年成立的南昌大学香樟流萤支教队是由学生自发组织,以自愿、自费、自我管理为原则,以“走进西部、了解西部、服务西部”为宗旨的“香樟流萤圆梦中国”西部支教队伍。每年暑假,支教团队秉持帮助孩子们放飞梦想翅膀的初衷,毅然前行,奉献于西部的教育事业。
何谓“香樟流萤”?香樟代表着南昌大学,流萤意味着队员,“香樟流萤”寓意南昌大学的萤火虫悄悄还乡,以知识灌注孩子们的心灵,以自身光芒点亮孩子们的小小世界,为他们指引方向。
栉风沐雨,玉汝于成
支教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这需要成员有坚定的信念、过硬的实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团队在选拔成员时格外考察和培养队员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支教团队提前组织、申请开课,书写教案,将具有相似特长的老师分在同一组,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生活技能及教学技能的培训;为了应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他们提前开展一系列体能训练以及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以此武装自己;为了保证支教队员的基本安全,支教团队中设立了专门的医疗组别;为了减少沟通障碍,团队里配备两至三个掌握西南方言的队员,充当“翻译官”;为了让家长将孩子们送到学校,团队成员积极和家长、校方沟通。
“自助者,人恒助之。”支教团队的无私奉献被当地的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渐渐接受了支教成员。孩子们敞开心扉,家长们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团队负责人张海涛动情地回忆:“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有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里备课,突然,几个小小的身影出现在办公室门口,他们手里拿着冰棍,很羞涩地问我要不要吃。我一下子被触动了,孩子们愿意把好东西与你分享,说明他们真正接受你了,也代表我们炽热而真诚的心得到了回复,这种感觉真的很幸福。”教育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
现如今团队已定点支教金盆小学五年,硕果累累,构建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认可。
守正创新,踵事增华
除了语文、数学等基本课程,支教团队还创造性地将音乐课、美术课以及心理课送进大山深处。课余时间,支教成员带着当地的孩子们一起举办文艺汇演、运动会、游园会;开展一系列突发灾害应急演练,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自护技能。
每次支教结束后,团队成员都会填写支教工作回顾表,进行总结回顾,提出建议,为下次支教提供宝贵的经验。
此外,支教成员还想方设法解决在农村教育资源、基础医疗卫生状况及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帮扶学校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和学生素质教育,“萤火计划”悄然开展。2017年,支教团队在当地建设图书馆,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2018年,团队开展“爱心水杯”活动,帮助当地学生解决饮水问题。2019年,团队捐赠篮球架,改善体育硬件设施。2020年,因为疫情,支教团队给每位学生配备了防疫包,为学生健康防疫保驾护航。2021年,支教团队给每个班上安装吊扇,在炎炎夏日,为学生们带来清爽。
张海涛表示:“我们会将这项事业进行到底。”
感篆五中,喻心明教
支教之路固然艰难,但所幸,不是孤身一人。“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回忆起支教时的温馨时光,张海涛感概道:“当时看来微不足道,但现在回想却倍觉温暖感动。就拿做饭来说吧,生火、劈柴、洗菜、焖炒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没课的老师更是主动分担。遇到这样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是我的幸运。”“指导老师在支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海涛提及支教经历时满是感激,“他们在思想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我们很多帮助。”
支教一时,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支教陶冶心灵。当他们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的面孔,便觉一股无形的力量鞭策着自己前行。
支教给予他们深刻的认识。在队员以往的认知里,西部地区教育落后是源于基础教育软硬件配置不足。但到实地才发现,现在的配置已达一定水平。西部小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无关设施,而是师资力量的匮乏及学生对网络的沉迷。在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精神世界较为空虚的小村落里,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使他们愈发沉迷。
支教加深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当从孩子眼中,看到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时;当从谈话中,体会到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一颗纯粹的心灵时,支教队明白,教育,不是单纯的管束,不是刻意的迎合,更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是思想的互动,是心灵的碰撞。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支教道路上,有人已归来,有人正出发。而南大支教队,一腔热忱,满怀无私,永远带着希望,向着爱的方向。在遥远的乡村中,熠熠流萤,生生不息。
香樟一叶,流萤十馀载,为爱西行。邀您与南大香樟流萤支教队一起,和孩子们来一场美丽的遇见!
编 辑:陈锦仪
责任编辑:程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