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编者按:在学校教育教学大讨论活动期间,各单位紧密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一流本科”主题,碰撞出不少思维火花,本期刊发人事处处长熊薇在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部门论坛上的发言,文章如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等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说我们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是育人的主体,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提供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那我们怎么做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
一、“师德高尚”,需要以德为先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高校德之本,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2014年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从“四有”内容来看,其中的“三有”聚焦的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即便学术水平再高、教学能力再强,如果师德师风不好,就不能算合格的老师。
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把好师资入口关,在人才引进时需要各级党组织严格审核把关,在推荐人才时需要全面了解,负责任地推荐。其次要加强培训教育,要像这次主题教育一样抓学习提高,把学习与教师队伍发展培养的各阶段相结合,在全体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等。针对海外引进人才,可以依托党校开设专题学习班。再次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强化要求,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如:今年的职称评审由所在党支部第一时间发声,人才项目、专家推荐等都由教师工作部出具意见,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的引领。
积极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和考核体系,同时加强身边师德师风典型的培养,努力营造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良好氛围。
二、“业务精湛”,需要政策引领,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
教师考核评价是根“指挥棒”。“指挥棒”用得好,激励鞭策,奖优罚劣,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与活力。一定意义上说,“考什么”决定了“干什么”,“怎么考”左右着“怎么干”。
我们的老师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生子女和最大的网民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迫切需要作出改革和调整。从外部环境来看,新的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频率加快,国家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高校必须在人才和智力支撑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从这几年的本科评估、专业认证我们也知道对师资队伍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想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协同做好教师的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近年来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有少数教师缺少相关教学能力的专门训练;有些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有的实践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有的教师对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一问三不知,不主动学习,也缺乏学习的外在驱动。这就要求协同各部门的力量,出台促进教师学习的政策,要求重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开展培训、加强交流观摩、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鼓励开展教学研究等方式,做好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工作。
二是明确校院两级考核评价职责,建立导向明确、科学分类、竞争择优的评价机制。在分类设岗、分类考核、分类评价的基础上,更加科学的设置评价标准,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合同任务考核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利用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有效机制,让广大教师都能够“动起来”“跳起来”“跑起来”,努力形成每位教师都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通道,并享受职业成就感,每位老师都渴望成才,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服务发展导向,引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高等教育要为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要根据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将人才供给与社会需要相衔接,如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们带领学生开展的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工作,洪一江教授带领学生们做的稻鱼工程项目,努力提升服务社会的贡献度。
三、“结构合理”,需要壮大队伍、优化结构,做强师资队伍
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师资,这已经是共识。没有一流师资、没有领军人才、没有大师,培养一流人才就成了空话,也无法实现。近年来我们引进优秀博士每年100人左右,高层次人才每年引进25人左右,大量引进人才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批大师和优秀青年人才汇聚的师资队伍,为立德树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同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按需设岗引才的问题,引得进留不住的问题,对投简历的人才不闻不问的问题,学缘结构问题,总是指望着降低条件引才的问题等等。
“十三五”建设已近尾声,各单位到了总结经验,盘点家底,认真做好“十四五”规划的时候了,建议各单位重视本部门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重点考量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师资需求,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引才政策和资金投入,做好人才引进规划和计划,力争做到精准引才。
在调研中发现多年来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专技人员不足与发展的问题,根据人才培养实际需要,人事处正联合多个部门进行岗位设置、职称正高条件的制定,下一步将充实队伍,促进发展,加强管理。
四、“充满活力”,需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以服务提升教师幸福感
作为职能部门,我们应该坚持服务教师就是服务学生,服务教师就是服务教学,服务教师就是服务中心工作的理念,以服务为抓手,营造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让广大的教师在职业发展中收获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制度设计,让教师主体地位凸显。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应落实教授治学理念,人才引进、职称评审、项目申报、评优评奖、人才评价等等,都应赋予教授们权利,真正让教师们具有他们应有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学术地位。
二是创新活动,让教师身份认同感增强。这两年通过举办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退休教师荣休仪式、新进教师宣誓仪式、校领导联系走访专家、立德树人标兵的评选与宣传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今后还可以创新开展更多的活动,通过更多的仪式感来增强教师们的职业认同,让教师们真正体会到这份职业带给他们的荣耀。
三是主动关心,贴身服务,助力教师发展。青年教师的待遇、住房、子女教育,学科平台、团队、职业发展,这些都是他们关心关注的问题,也应该是我们主动思考,努力工作的方向。全员育人过程中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我们应该主动关心、学会倾听,想他们所想,帮助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们可以全身心投入,热心教学、潜心问道。为此,人事处初步建立了立体化下沉式服务体系,实行人事专员派驻计划,让每一位老师身边都有人事干部,让人事人才政策切实服务于教师们的发展,让教师们的发展和学校的建设发展紧密联系,真正成为命运共同体。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需要我们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努力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提高为师生服务的本领,增强工作责任感,敢作为勇担当,积极营造学生积极向上、教师执教书育人,干部职工热情服务的校园文化环境,人人为实现学校新定位(在部省合建高水平大学中“作示范”,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勇争先”)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