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周
编者按:《当代江西》杂志社第11期刊发题为《食品科研领域的“探索者”——记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聂少平教授》的文章,报道我校副校长聂少平深耕多糖领域20余年,永葆科研初心,潜心教书育人的生动事迹。详情如下:
食品科研领域的“探索者”
——记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聂少平教授
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又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和优青项目获得者,多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深耕多糖领域20余年,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少平教授荣誉等身。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其中生物活性多糖对预防慢性病、改善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由于多糖结构复杂,科研投入成本高、回报率低,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存在大片空白。聂少平却迎难而上,带领团队在多糖结构、活性及其营养健康食品创制领域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咱不是回去开面包房的,咱有更远大的理想!”
秋日上午,在南昌大学青山湖校区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楼前,聂少平笑盈盈地朝记者走来,虽说才40多岁,却已两鬓如霜,浑身透着一股亲和力和书香气。
来到小会议室,他随即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个农民。”这是聂少平常挂在嘴边的话,地里的农活他都干过。肯吃苦、能坚持,年少时的他是这样,现在亦如此。
1997年,高考填报志愿时,聂少平也曾迷茫过,想过当兵,想过像父亲一样当名医生,最后误打误撞考入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那时南昌大学的食品科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人对这个专业不了解。聂少平父亲的理解是:“也挺好,学了之后怎么着也可以开个面包房,饿不着。”
“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咱不是回去开面包房的,咱有更远大的理想!”聂少平笑着说,导师谢明勇教授给他指明了研究方向,经过系统学习,他对食品复杂碳水化合物研究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大三那年他选择考研。那个暑假,教学楼里,总能看见他学习的身影。“我们现在所在的实验室就是之前的教学楼,我奋斗的青春记忆都在这里。”聂少平回忆道。
当年9月,聂少平获得本校保研资格,用他的话说,不用备考意味着多出一年时间用来做实验。到读博时,谢明勇教授让聂少平开始管理实验室。聂少平则更加痴迷食品研究,一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围绕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营养与安全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后,他逐渐发现食品复杂碳水化合物中食源性多糖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食源性多糖来源广泛,存在于农产品等可食用原料中,但由于结构复杂,还没有成熟的结构解析理论。“很多时候是从零开始,研究起来真难!实验—失败—实验……每一次突破,都饱尝艰辛。”聂少平常调侃自己“我很笨,但是很勤奋”。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再大的困难在他看来,都不值一提。
始于选择,成于坚持,久于热爱,并忠于研究本身。博士毕业后,聂少平留校任教,一干就是18年。这些年,他见证了南昌大学食品学科的快速发展。其间,有不少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他却笑笑说:“心里放不下,我想留下来继续做研究。”
科研工作既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责任。兴许这就是科研人执着奋进的力量源泉吧!
“热爱源于兴趣,坚持远大于选择”
聂少平有很多身份,但他最看重的还是教师,他喜欢学生称呼他为“聂老师”。他的办公室大门永远为学生敞开,学生遇到科研难题或有新想法,随时可以找他交流。即使再忙,聂少平还坚持每周末参加学生小组研究会,这让身边的一些朋友都感到不可思议。
学生黄晓君回忆:“研究多糖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尤其是在规模化高效制备方面一直找不到突破口,有一次我找到聂老师,商量着能否改变费时耗力的传统柱分离,采用一种新的分离材料。他当时没有否定我的想法,而是耐心解释这种新材料技术还不成熟,可以长期跟踪。正是因为他秉持这种开放思想,后面随着新材料技术不断成熟,我们成功突破原料提取时多糖得率低的瓶颈。”
没有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就不会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谈到如何培养科研人才,聂少平认为,科研人才要有五大素质:家国情怀、独立人格、批判性独立思考、良好的沟通交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拿多糖研究来说,正因为投资大、见效慢,所以国外研究较慢,而我们为什么能走在世界前列?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重视基础研究,提供了巨大支持。”聂少平动情地说。
从教以来,聂少平在学生入门时都会问两个问题,一是你能不能接受一个严格的老师?二是你是否真的喜欢科学研究?
聂少平身上颇有“工作狂”的味道。经常早上8点在实验室门口迎接学生,工作到晚上10点半再回家,哪怕不在实验室,在家也要工作到晚上11点,这样的工作强度和状态,他保持了20多年,至今仍在坚持。
科研没有捷径,认准一个方向,就要朝着一个个垛口反复冲锋。“所谓的灵感迸发,都需要长期积累。科研到底怎样才能取得突破?其实就是比别人更勤奋一点、更刻苦一点、更努力一点。”聂少平说。
言传身教,胜过一切说教。在黄晓君眼中,聂老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严师,老师的自律和坚持更让她佩服不已:“聂老师有个人魅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他都是自己先做到。做科研,他的科研笔记比我们做得更多、更深入;讲爱好,他常年坚持跑步,我们都赶不上他……他立了一个榜样,我们不自觉就被带动起来。”
在生活中,聂少平又展现出可爱可亲的一面。学生王君巧笑着说:“聂老师很关心学生,如果一两个星期不联系他,他一定会主动来找你,看看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他能不能提供帮助。令我们感动的是,聂老师带了这么多届学生,每说到一位学生的情况他都很清楚。”
在聂少平的电脑里,他还为每一届学生分别建了一个文件夹,这个文件夹里有学生刚入学和毕业时的照片,以及学习期间的论文、资料。他还计划跟每位学生要一张毕业十周年的照片,跟踪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聂少平打趣道,这是“厂家”对产品市场化的“售后回访”。
科研路上的严师,生活中的“暖男”,这种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枯燥乏味的科研之路也变得有趣起来!
“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实验室里”
科研成果不能停留在实验室里,更应该到市场中去搏击风浪。走进江中食疗公司实验室,只见木架上摆满了食疗饼干、米稀和茯苓、山药、莲子等。
该公司技术总监王诚远介绍,聂少平团队的“富含多糖的营养健康食品创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技术成果在江中食疗成功转化,开发出江中猴菇饼干、米稀等“养胃”食疗健康产品,聂少平团队还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富含多糖的营养健康食品的临床功效。
“目前,受益于科技创新的持续赋能,公司营收连续三年实现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4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1至6月同比增长约40%。”王诚远说。
金诃藏药(山东)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振介绍,正在与聂少平团队共同开展青藏高原多糖类原料研究,挖掘其潜在功效,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改善产品的功能性和应用性,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已提前进入中试试验阶段。
关于江西食品学科的未来发展,聂少平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方面,江西食品产业发展底子薄,优质的企业不多,目前团队的很多合作企业都在省外,但我们更想把技术成果在省内转化;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主动性仍有待提升,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前景和盈利模式信心不足。”
“我们对多糖领域的研究,已经初步实现成果转化,食品学科也有非常多的待转化成果,下一步也可以尝试向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学习,打造一个江西版食品谷!”聂少平眼里闪着光,笑着对记者说。
编 辑:徐 翰
责任编辑:许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