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良
刘长良,男,1966年1月生,汉族,河北省献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仿真与优化技术研究中心团队负责人,保定市综合能源系统状态检测与优化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自动化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及横向科研项目多项。近三年,团队承担了国家能源能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以及北京市电力公司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突破26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联系方式:电话(微信):13603123513,E-mail:13603123513@163.com。
研究方向(博士、硕士招生):
[1]新能源发电系统(风电、光伏、光热)建模、仿真与优化控制;
[2]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控制;
[3]风电机组故障预警/故障诊断;
[4]军工领域建模、仿真与优化控制;
[5]综合能源系统/微电网/虚拟电厂建模、仿真与优化调控;
[6]电动汽车与电网协同互动仿真及应用;
[7]火电机组建模、仿真与节能管理。
主讲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热工系统建模》、《系统决策与分析》等。
团队代表性科研项目:
[1] 综合能源仿真平台研发,国家能源集团重大项目,2022年,820万元。
[2] XXXXXXX平台研究项目,2020年,782万元。
[3] 综合控制系统监控信息流程分析工具,中国船舶集团重大项目,2020年,379万元。
[4] 风电三维数字化仿真技术研究及培训系统开发应用,华能集团科技项目,2016年,196万元。
[5] 风电机组偏航角校正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华能集团科技项目,2023年,180万元。
[6] 电动汽车充放电站 V2G/S2G 车网互动及智慧集群调控技术研究及示范,北京市电力公司揭榜挂帅项目,2022年,216万元。
团队标志性学术成果:
[1] 综合能源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先后研发了1000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仿真系统、660MW单列辅机超超临界机组仿真系统、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仿真系统以及大型塔式光热电站仿真系统,均为国内首套;研发了包含风、光、水、火、储以及电网的综合能源仿真平台,为研究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的动态特性、优化调控以及容量配置等问题提供了支撑环境,并在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科院、北京市电力公司、天津市电力公司等地获得应用。
[2]风电机组故障预警/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及应用。与中国华能集团、金风科技、联合动力、河北建投能源投资等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所研发风电三维数字化培训系统、偏航角度矫正算法、关键部件故障预警算法等数字化产品,帮助多个风电场培训运维人才、提供设备检修决策信息、增加了业主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