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5208)
一、培养目标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及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开发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5、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通信网支撑技术;
2、光通信与光传感技术;
3、无线通信网络与新技术;
4、电力系统通信及信息处理;
5、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
6、物联网与现代传感技术;
7、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
8、下一代网络技术;
9、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采取进校不离岗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2、论文工作采取学校和企业联合指导方式。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实际学习年限一般不低于3年,不超过5年。实际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课程类别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课、职业素质课、必修环节和非学位选修课。
本专业领域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与具体要求见附表:课程设置表。
五、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较完整、相对独立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项目,也可以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学位论文必须由工程硕士学位攻读者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并能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工程硕士生在第四学期未或第五学期初作选题报告,同时向研究生院提交不少于3000字(不含图表)的详细报告。选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的基本构思,研究方法,计划进度,预期目标及成果,主要参考资料等,选题报告中引用外文文献应不少于10篇。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第五学期前三周内进行论文阶段中期检查,按研究方向组织考核小组(3-5人组成)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论文完成的可能性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
3、学位论文内容具体要求
(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或管理问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实践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对不同形式的论文内容及撰写要求参照《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试行)》
4、学位论文评审、答辩与学位申请
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一般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提出,论文答辩须在校内完成,论文评价标准参考《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试行)》。
六、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按照《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的有关规定》、《华北电力大学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执行。
附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