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理工*教师风采}数据海洋中的“逐浪者”

时间:2023年12月28日    编辑:宣传部    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

 

编者按

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被称为数字时代的“石油”。如何将这些储存在各自“孤岛”上的“石油”畅通流动,连成“数字大陆”,更好地挖掘其价值?我校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院长陈根浪在数据的“海洋”中勇敢“逐浪”,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01“数”说“新”语,研发不止

踏入计算机研究领域近30年,陈根浪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带领团队开发了甬行码、天一信用分、共同富裕精准画像等项目,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生命健康等领域。

他在学校潜心育人、攻关科研,课堂上激情澎湃,时不时蹦出一串英文专业术语,细致讲述每一个算法的原理和步骤。学生们发言积极,课堂氛围非常好。他不仅是广阔天地的实践者、同时也一位乐善为教的园丁。陈根浪的课堂里总是激情与澎湃交织。

“我很喜欢和学生们待在一块儿,他们都喜欢叫我‘浪哥’。对我来说,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需要我们在课堂外关心学生的成长,去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他们指出适合的发展方向。”
    02IT男重返“校园”,一心为甬育专才

1996年,陈根浪考入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毕业后,他曾在宁波一家通信运营公司工作了3年多。

“把自己掌握的技术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服务社会,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陈根浪表示,在工作中他也发现,20年前的宁波非常缺乏IT专业人员,“尽管在企业工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我还是想回到校园,把自己的所学和经验教授给学生,为宁波的IT产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2008年,他又回到了母校浙江大学,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并来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20多年来,陈根浪紧密连接学术研究和社会需求,见证了计算机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我们手头上如果有几兆(MB)或者几千兆(GB)的数据已经很多了。”陈根浪感慨地说,“现在,我们处理的数据通常是PB级别的,相当于一百万个GB,这就需要大数据和大模型技术作为支撑。”

如今,大数据已成为研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是数字经济的基石。从传统信息技术到物联网,从区块链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不断更新迭代,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力。
    03逐“浪”先行者,潜心“数”宝藏

在宁波,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环境,给数据人“逐浪”提供了广阔天地。

2016年陈根浪组建了面向生命健康的大数据工程应用团队,2020年带领团队打完“甬行码”的研发“硬仗”后,他又将研发的方向瞄准共同富裕,关注群众幸福生活。

“目前,我们和市发改委合作,研发了共同富裕精准画像项目。”陈根浪向记者介绍,这个项目面向全市960多万人口,从个人数据到家庭数据,按照区域、行业、年龄结构等进行预测计算和综合分析,涉及公安、民政、人社、教育等18个部门,通过“数据高铁”将数据汇集处理,为宁波数字社会发展建立数据底座,为共同富裕“扩中”“提低”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此外,他带领团队持续探索如何用大数据赋能主动健康领域,涉及智能感知、大数据、大模型等多项技术,以及对于实时数据的高并发快速计算处理。与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深度联合研究,发表相关高水平论文20多篇,获批重大科技攻关及省级以上项目7项,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大知识、大模型等应用不断融合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大学老师,我希望将自己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每一个项目的研发都是立德树人的实践教学,是宝贵财富。”陈根浪表示。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产学研协同培养,培养能够解决大数据应用‘最后一公里’关键技术问题的实践性人才。”陈根浪还组建了城市数智化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以政产学研用等多种方式,让每一名老师都能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充分融合。同时,着眼于培养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参与实践并为社会提供服务。

展望未来,陈根浪表示,他将带领团队为宁波培养有用的数字人才,把研究成果落在宁波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