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徐前进教授受邀进行讲座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4-12-23浏览次数:10

20241216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徐前进教授受邀在天挺阁为中心师生带来了题为《这个时代的节奏——AI、文科与中西交往》的讲座。本场讲座由中心专职研究员董瑜教授主持,历史学院陈拓老师、沈雪晨老师及本硕博各级学生参与。

徐教授首先探讨了“时代与思想家”的关系。他认为大时代往往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伟大的思想家得以崭露头角。他列举了西方的培根、笛卡尔、康德、爱默生与中国的陈独秀、胡适、毛泽东、赵元任等思想家,认为他们的思想都深刻影响了各自的时代。徐教授进而提出,思想与时代有两种关系:一种是通过概括时代,明确时代的特点;另一种是在时代尚未来临时,做出预见性分析。

在讨论人工智能时,徐教授指出,传统的摩尔定律和图灵规则正在面临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思维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了技术哲学的薄弱性,也引发了人们对“人类与技术”的关系的深入思考。他指出,当人工智能拥有类人思维能力时,将会带来社会和伦理上的巨大挑战,哲学和伦理学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徐教授进一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文学科的影响,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文学科如何回应这一冲击。他认为,人文学科不仅要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更应积极思考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角色。徐教授回顾了中西方交往的历史过程,并分析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对外态度变化以及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在文科研究方面,徐教授讨论了西方殖民主义、拉斐尔的圣母画创作背景等内容,探索了历史与艺术如何交织影响人类思维。他指出文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潜力,特别是在提升人类想象力、理解复杂社会问题和跨文化对话方面的作用。徐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在历史学研究中的独特路径。他认为,历史研究不应仅限于传统的史料分析和具体对象的深入挖掘,而应从更广阔的视野入手,结合人工智能的影响、中国进入世界历史的机遇,以及文科对现实世界的启示等进行综合思考。

最后,徐教授总结道,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人类的想象力迎来了第三次开启。与神学时代和启蒙时代的变革不同,今天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转折点,人工智能、全球化、科技进步等因素将深刻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为应对这一时代的挑战,徐教授提出了三个关键的研究方向:一是日常叙事与历史的时间意识。历史学家不仅要研究过去,还要关注现实,理解历史的当代意义。徐教授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学应跳出传统的时间框架,结合当下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未来产生影响。二是致敬经典与续写经典。致敬经典不仅是对过去智慧的传承,也是通过续写经典与当代思想对话,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三是想象未来与历史创作的创新。历史学研究不应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应积极展望未来。徐教授认为,历史学家应具备更强的想象力,思考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突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展现出具有前瞻性的历史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