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王建朗教授应邀为日本研究院师生做了“战时中国外交与战后世界秩序”的学术讲座,中心专职研究员宋志勇教授主持讲座。
王建朗教授首先回顾了近代以来世界秩序下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位置及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态度是在不断变化的,准确判断世界情势,事关国家兴衰。
王建朗教授在第一部分讨论了抗战前期中国维护国际秩序与争取国际援助的具体行动,指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对当时国际秩序的挑战,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都竭力向世界宣传,“和平不可分割、中国是为世界而战。”日本则宣称“远东白色人种的利益在日本面前应当自行让位”。第二次近卫声明中言及的“东亚新秩序”向世界各国发出信号,宣称日本在东亚的领导地位。英法美等大国照会日本“不予承认”,使侵华战争中的日本在外交上陷入困境。具体而言,中国的外交立场则是:多寻与国,减少敌国,维护秩序,争取援助。
王建朗教授在第二部分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积极参与构建战后秩序的活动。一、中国力图建立具有制裁能力的国际组织。1942年国民政府提出《国际集团会公约草案》,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朝野各界对新的国际组织的期待与构想,针对国联制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希望修改表决制度使新的国际组织具有经济、军事制裁的能力。1944年提出的《战后和平意见书》,表达了希望各国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以建立国际武力尤其是国际空军的意愿。最终,国民政府参与制定的《联合国宪章》使联合国在调配使用各国武装力量方面,拥有比国联大得多的权力。
二、中国主张大国的核心作用与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在《国际集团会公约草案》中,中国主张由中、英、美、苏四国在战后维护和平,同时坚持所有国家一律平等的一般原则。在《战后和平意见书》中中国提倡民族自决原则,主张由国际组织治理托管地,而不是委托给某个国家统治。这与西方大国产生了一定分歧,最终各国在旧金山制宪会议上达成妥协,将管理非自治领土的目标规定为“发展自治”,中国方案在这一点上作出了显著贡献。
三、中国推动确立合理的东亚战后版图。首先主张恢复中国过去丧失的领土主权,主要包含东北、台湾以及外蒙、香港的主权。其次是支持朝鲜、越南独立。最后是主张琉球脱离日本统治。最后,王建朗教授总结道:中国在缔结战后秩序方面,与其他三强既有共同主张,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除了那些共同推动的构想外,中国在建立战后新秩序方面还作出了比较独特的贡献。王建朗教授还谈到了战时中国外交对当代的启示。
讲座结束后,学院师生就讲座内容和个人的收获感悟向王建朗教授积极提问,王建朗教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耐心、充分的回应,会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讲座活动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