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简 报
2020年第4期 (总第68期)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2020年12月1日〖本期要目〗
前驻日大使程永华到日本研究院演讲
日本研究院召开第十五届学术节
中心举行第五期跨国史研究讲座
“拉美国家独立以来的社会转型”线上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前驻日大使程永华到日本研究院演讲
2020年10月27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邀请了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南开大学兼职教授、我国前驻日大使程永华先生,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我国原驻日大使馆商务公使吕克俭先生出席并作学术报告,南开大学曹雪涛校长在出席特别演讲环节并致辞。日本研究院全体师生以及外国语学院部分师生出席了此次活动。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代表学校在致辞中向程永华、吕克俭莅临南开表示热烈欢迎,对学术节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谈到,程永华大使归国不久后就正式加盟南开大学,作为一位优秀的资深外交家,程永华大使在对日外交工作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是我国从事日本研究的宝贵经验。吕克俭公使对我校日本研究事业发展给予了许多指导,为南开日本研究发展提供了有益帮助。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学术节,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积极分享真知灼见和研究成果。
程永华、吕克俭表示,南开大学作为百年名校,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学术资源,未来将努力为南开日本研究事业、中国的日本研究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程永华作了题为“如何构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的演讲,吕克俭作了题为“变局中的机遇与挑战—中日经贸关系现状与展望”的演讲。
程永华在演讲中,重点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对“新时代”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也就是十九大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判断以及国际环境的“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演讲还梳理了1972年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从上世纪80年代中日合作迈向深化阶段;但从90年代至21世纪初却出现了诸多矛盾并产生摩擦,尤其在小泉内阁时期,这意味着中日关系到了一个新阶段;2012年安倍第二次执政之后中日关系出现整体下滑,自2014年才做出一些努力改善对华关系,直至2017年,中日关系才有了实质改善。演讲中程大使还结合亲身经历揭示了中日交往中的一些具体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后,他强调指出,新时代中日关系提出应着力加强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强化高层引领,管控矛盾分歧;二是加强互利合作,实现“以民促官,以经促政,地方推动中央”;三是大力加强人文交流;四是要彰显中国的地区和国际担当。
吕克俭的演讲主要围绕中日经济关系展开。演讲着重对当前中日经贸关系作了深入分析,阐释了当前中日经济关系的重要特征:中日贸易总体上稳步发展、日本对华投资依然平稳、中国对日投资稳步增长、各层级交流日益频繁、服务贸易领域合作深化、技能实习生合作和人员往来持续增长等。吕公使对中日经济合作的前景作了展望,他认为如下领域有望成为两国合作的新热点:开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领域合作,拓展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加强数字经济等创新合作与交流,推动中日地方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现代农业及物流合作,促进两国企业双向投资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防灾减灾方面的交流合作,推进地区和多边经济领域的合作。
日本研究院召开第十五届学术节
2020年10月27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举办了第十五届学术节。
上午八点半,教师专场开始,由宋志勇教授主持,莽景石教授和赵德宇教授分别就“成功是失败之母: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案例”和“‘日本型华夷秩序’解读”主题作报告。
下午两点开始是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专场汇报。硕士生专场由王玉玲老师主持,共有4名同学发表。
薛雅婷同学做了题为《日本科技史研究历程与三枝博音的学术脉络》的汇报。薛同学梳理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日本科技史研究的发展历程,用三枝博音的个人学术研究历程巧妙的将其串联。并在最后就科学史研究和国家意志之间的关系阐发了自己的思考。尹晓亮老师对薛同学的汇报做出了较高的评价。
郑创威同学做了题为《日俄战争后(1905-1911)日本在华防疫政策》的汇报。郑同学依照时间顺序梳理了1905年到1911年期间东北鼠疫爆发的过程及中日双方在防控疫情方面的努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用日本方面的新史料,对日本在华的医疗卫生政策以及对华合作与博弈进行了论述。郭循春老师点评时依照论文投稿的标准,指出:郑同学的文章选题足够创新,能够细化所选问题,在文字表达以及史料运用上也可圈可点。但是观点不够中立,延续了对日本的刻板印象,文章逻辑性也有待加强。
姚睿麟同学做了题为《文本与现实之间——1923年中国赴日赈灾的日本报道》的汇报。姚同学紧扣现实,以史为鉴,从当下的新冠疫情出发,回顾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时中国对日本的援助。从日本对中国赴日赈灾的报道入手,探究日本人当时的对华认识及其形成的原因。郭循春老师在点评师指出:选题足够创新,现行研究也足够透彻,但是论述过程依然不够成熟,过多的引用大段原始史料,可以适当删减,并且可以引用更多不同报社的报道,以体现全面性。
顾倩倩同学做了题为《音乐家对日本战后50年代歌咏运动的影响——以芥川也寸志和三人会为例》的汇报。顾同学从自身兴趣出发,试图通过在不同的社会的前后关系中和组、阶层和阶级的多个等级中考察受相关历史制约的音乐家的历史脉络。概观日本明治后期至战后五十年间音乐社会组织创建瓦解又重新建立的过程及音乐家身份地位转变。汇报之后丁诺舟老师肯定了选题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论述过多,研究不全面的问题。
博士生专场由乔林生老师主持。共有4名同学进行了汇报。
国晖同学做了题为《同盟困境之下的日美经贸博弈与日本外交自主性的变化》的汇报。国晖同学创新性的把同盟理论和日美贸易相结合,结合历史,联系当下,对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做了深入探究。乔林生老师高度评价了国晖同学做的跨学科研究,认为其不仅具有现实价值也具有理论价值。鼓励各位同学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张诚同学做了题为《谈谈“首脑外交”的研究动向——基于中日英三语文献的考察》的汇报。张诚同学指出过往对“首脑外交”的研究存在概念模糊,成果散碎的情况。于是她从三国的文献资料出发,进行跨国研究,提出历史学是基础,外交学是工具的研究方法,对中日英三国的“首脑外交”做了深入探究。张诚同学汇报引起会场的激烈讨论,老师们同学们都向张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李明楠同学做了题为《权谋、谎言与斗争:池田政府“两个中国”新方针下的对话贸易与中国的因应(1961-1964)》的汇报。李同学充分利用现有史料,深入剖析“两个中国”这一新方针。突破固有的“美主日从”的传统观念,认为日本取得了英国支持,并且不惜对美公开 “说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乔林生老师点评时会出:选题很有意义,材料也有所创新,但标题太过主观,不够中立,过于迎合了社会主流的印象,不适合作为一篇学术文章的标题。
贾思京同学做了题为《国民国家建构中的明治佛教——以田中智学的日莲主义思想为例》的汇报。以日本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为主轴,以田中智学的日莲主义为案例,深入探讨了民族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两个共同体的相互关系。尹晓亮老师从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的民族认同感出发,充分肯定了选题的意义,并阐发了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研讨交流之后,刘岳兵院长公布了2019-2020年度南开大学奖学金及南开大学TPR奖学金名单并为各位同学颁发了奖学金证书。
闭幕式中刘岳兵院长致闭幕词,对各位同学给予厚望,鼓励各位同学从兴趣出发,充分了解手边史料,多和各位老师交流,争取做出更大的成果!
中心召开第五期跨国史研究
11月15日,中心研究员召开第五期跨国史研究会议,黄相辅副教授进行了题目为《威尔斯与世界史纲的写作、翻译与中国难题》。主要就介绍了世界著名的世界通史作家威尔斯写作《世界史纲》的历程及该书在中国的传播路径。
主讲人:黄相辅
黄相辅,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科学史博士毕业,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曾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领域包括通俗科学史、近现代科学史(18-20世纪的天文学、地质学与自然史)、科学与文化、科学传播与社会、英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民国)史。
与谈人:柯遵柯
柯遵科,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科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主要从事英国科学史、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的研究。发表论文涉及达尔文进化论、英国科学职业化、中英科学交流、晚清民国科学体制化等。
“拉美国家独立以来的社会转型”线上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0年11月7-8日,由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协办的“拉美国家独立以来的社会转型”国际研讨会在网络平台召开。来自中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国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受邀参会,其中23人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理事长、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韩琦教授主持,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致开幕辞。杨栋梁教授肯定了会议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他指出,“拉美国家从19世纪初独立至今,社会转型道路曲折艰难、一波三折,拉美国家的转型仍在路上。因此,拉丁美洲是发展中国家社会转型的实验室,研究拉美国家转型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杨栋梁教授还提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巨变。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下一阶段的目标,这说明我国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研究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社会转型的经验,对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不仅要关注历史转型,同时要通过历史展望未来”,通过交流和讨论,“加深对独立以来拉美国家社会转型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为世界的和谐发展与进步贡献智慧”。致辞最后,杨栋梁教授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教授主持了11月7日上午的主题报告与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徐世澄研究员考察了独立战争以来拉美社会转型的四个阶段,并逐一分析了每阶段的特点。多米尼加共和国科学院院士、多米尼加大学中国和亚洲分析和研究中心主任爱德华多·克林格·佩维达(Eduardo Klinger Pevida)考察了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独立与社会政治演进的历史,讨论了多米尼加的经济改革方案和多米尼加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秘鲁天主教大学教授、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安东尼奥·萨帕塔·贝拉斯科(Antonio Zapata Velasco)聚焦利马城市中的社会运动,通过社会运动中的三代领袖的身份与诉求的改变,反映出20世纪后半期以来秘鲁的社会演变。阿根廷国立科尔多瓦大学教授古斯塔沃·恩里克·桑蒂廉(Gustavo Enrique Santillán)分析了1975-2002年阿根廷的主要经济政策取向,认为这一时期的政策对当今阿根廷的社会面貌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马科斯·科尔代罗·皮雷斯(Marcos Cordeiro Pires)指出,独立后近一个世纪,巴西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直到1929年大规模的外部冲击,才为改变旧的殖民模式创造了条件,并首次建立了基于本地消费的生产结构。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刘学东教授以2018年国家复兴运动党上台后所谓“墨西哥的第四次变革”为切入点,在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变化的背景下,分析了新政府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并预测了其发展走向。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社会学教授卡洛斯•安东尼奥•阿吉雷•罗哈斯(Carlos Antonio Aguirre Rojas)对拉美最近25年的政治变革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并分析了其内部结构性趋势的深层含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振研究员在分析拉美国家社会转型成就与局限性的基础上,指出了拉美社会转型的潜在趋势。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潘芳副教授主持了11月7日下午的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室副主任林华副研究员从社会阶层结构的角度切入,探讨了拉美国家社会治理重心从减贫扶弱向促进社会公平转移的新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谢文泽以城市化为切入点,构建了观察和认识拉美国家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导致拉美国家转型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因素。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谭融具体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阿根廷政治发展的政府的经济绩效、政党的制度化水平和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这三个制约因素。南开大学教授韩琦在报告中指出,墨西哥文化革新运动使墨西哥文化从“西化”转向墨西哥化,这种文化转型是墨西哥整体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一步推动了之后墨西哥社会的现代化。西南科技大学拉丁美洲及加勒比研究中心李仁方研究员梳理了拉丁美洲经济转型的演进历程,考察了智利三大经济改革并逐一分析改革的利弊,最后提出了智利未来经济改革应考虑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方旭飞对2019年智利爆发大规模社会抗议和骚乱的主要原因予以分析,认为进行综合性的制度改革、加强选民利益在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是解决危机的关键。湖北大学巴西研究中心缴洁博士探索了巴西民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重点从法律与权力的角度分析了民主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巴西民主制度面临的危机。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主任张伟劼副教授以长篇小说《绿房子》为线索,解读了绿房子的象征意义,并将绿房子的兴衰与拉丁美洲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进行了相互对应的阐释。
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董国辉教授主持了11月8日上午的研讨会。首先发言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和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他就拉丁美洲社会转型的研究方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可供深入探讨的十个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特别助理吴洪英研究员整体性地考察了21世纪初拉丁美洲的发展,从中概括出在国家定位、意识形态、发展理念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北京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董经胜教授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角度,对墨西哥独立以来的农民运动、小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考察,分析了独立后墨西哥出现的向小农制转变的农业发展方式及其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岳云霞研究员着眼于经济层面,通过经济增长量、失业率、社会动荡指数等数据比较拉美与世界平均水平,讨论在拉美发生的深层结构性调整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杨建民研究员从司法与政治的互动入手,认为司法机构是拉美政治力量博弈的重要领域,重视司法改革对于巩固民主政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湖北大学巴西研究中心主任程晶副教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西城市化的转型予以分析,讨论了巴西政府城市化治理中的成效,同时也指出了巴西城市发展仍然面临的挑战。中央民族大学拉丁美洲社会文化中心主任张青仁副教授梳理了新冠疫情下墨西哥政府的防控措施,并探究在此过程中底层阶级面临的生存挑战,认为国家在新自由主义逻辑中的转型造成了多数人生活质量的恶化。
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董国辉教授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董国辉教授指出,本次会议具有以下特点:1.会议主题明确、议题广泛。会议紧密围绕“社会转型”这一核心话题展开,关照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视角。2.会议既兼顾了拉美地区的普遍性问题,也研究了具体国别的特殊性,评议环节的激烈讨论启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3.会议既从历史角度开展深入探讨,同时也在讨论中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怀。最后,董国辉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与协办方,对国内外学者的参与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拉美国家独立以来的社会转型”线上国际研讨会顺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