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紧密契合国家战略,促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为构建金融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全力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于2023年在金融专硕项目中开辟“技术转移与科创金融”新方向,首批招生19人。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并获批于2025年9月正式设立“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专业代码:0260S1)。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技术转移硕士”项目的培养方向为“科技金融”,聚焦科创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对科技创新具有深刻理解,能够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领域提供评估科技成果的价值、设计合理交易结构、协助完成技术交易等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兼具金融市场运作能力和商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技术转移硕士培养课程体系全面涵盖科创金融理论与实务、技术转移理论、商业管理知识,以及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实践技能。侧重“知政策、明法规”、“通晓技术、擅长转化”、“懂金融、专投资”和“精通战略、深谙管理”四个维度能力的培养。
在技术转移硕士学位项目培养过程中,尤其重视校内外师资联动促进教学相长、共同研发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其中,校内师资体系的构成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师”+“南开大学技术经纪人团队”+“南开大学关联学科教师团队”,确保该项目的“实践导向”和“交叉复合”的培养特色。此外,项目还汇聚了一批业界顶尖的业界专家和杰出校友导师资源,分别来自政府、金融机构和科技创新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学习与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和引领。
由覃家琦教授负责的《科创金融理论与模式》课程在实现校内外师资联动和推进“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以下是本学期课程的开展情况。本学期专硕课程《科创金融理论与模式》共安排了八次公开讲座与研讨课,分别如下。
第一讲的主题为“中国创业投资体制建设回顾与展望”,主要从创业投资的角度来理解科创金融。讲座来自我国风险投资领域的著名学者刘健钧老师,他是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首席专家,资本市场学院教授,博士后导师,《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主编,《中国私募基金年鉴》主编。他是中国创业资本市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讲座辨析了“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范式的区别与历史争论,介绍了中国四十年创业投资体制建设的艰难探索,比较了2016年“国十条”和2024年“国办六条”的内容,最后提出了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
第二讲为“科技金融新物种-滴灌通1.0到2.0的进阶之路”,主要从“非股非债”的角度来理解科创金融。讲座来自邓微,她是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校友,现任滴灌通副总裁。滴灌通是由前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作为创始人的科技金融新物种,旨在为全球中小微企业提供“非股非债”的创新型融资服务。本讲座旨在以滴灌通为例,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模式一手实践参与者的讲述,分析数字化如何推动传统投融资模式创新。
第三讲为“科创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主要从前沿理论的角度来理解科创金融。这也是本课程为数不多的理论课,因此也弥足珍贵。本讲座来自李泽广,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他在讲座中,首先厘清了科创金融领域几个关键概念,系统回顾与梳理科创金融的理论发展脉络,涉及科创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耐心资本理论、科创企业融资难题、风险投资企业的治理机制等话题。讲座还紧密结合学术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现实实践的前沿进展,对科创金融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第四讲为“科技企业发展与金融政策工具”,主要从金融政策与金融工具的角度来理解科创金融。讲座来自程文卫先生,他是南开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索贝数码科技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历任南开大学教师,宏源证券、渤海证券、国开证券研究所所长,主板上市公司常务副总兼董秘,公募基金公司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讲座主要涉及如下内容:科技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创业投资促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企业赋能金融行业等话题。
第五讲为“科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来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实践与经验”。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中美竞争逐渐转移到科技竞争这个主战场上来,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尤其是芯片产业进行各种无理打压。如何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成为举国关注且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次讲座来自郎立研博士,现任中芯聚源董事总经理,获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曾任职全国社保理事会,三峡基金,长期从事直接股权投资。讲座从理论上阐明了科技创新的经济学原理,然后以亲身经历介绍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及其发展概况,分享了她从事股权投资尤其是半导体产业投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了金融背景的学生投身于高科技行业例如半导体行业的投融资之前的学术知识和工作素养准备。
第六讲为“教授创业投资:实践、经验与教训”,主要从创业和投资的角度来理解科创金融。本讲座所涉及话题的有趣之处在于,这里的创业和投资的主体是教授群体。这一独特视角契合了当前科技创新中产学研相结合的趋势,高校教授直接参与科技创新的创业和投资一直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主讲人为罗党论老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司金融教研室主任。在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等 SSCI 杂志近5年发表论文20多篇。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会计研究》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60 多篇。此外,他还参与了大量企业实务操作,参与创办和投资了数家企业。在公司资本运作、公司治理等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出版了《财务治理大败局》、《公司治理那些事儿》、《沧浪岁月》等著作。讲座中,罗教授首先分享了个人经历,阐述了自己从教授身份转向创业与投资领域的初衷,随后详细描绘了创业与投资历程中的精彩案例,其中包括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最后,他还展望并介绍了创业投资领域未来的发展蓝图与规划。
第七讲的主题为“债券市场如何支持科技创新”,主要从债券市场的角度来理解科创金融。此前的讲座主要从股权融资的角度来理解科创金融,本讲座则聚焦于债权融资,构成股权融资视角的有益补充。讲座来自马千里先生,南开大学校友,国投证券债权融资部业务董事。历任渤海证券、方正证券、国投证券债券融资部门,从业近12年,主要从事央企、地方产业国企和城投企业的发债及资产支持证券融资工作。讲座分别介绍了如下内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概况;科创债的监管架构;科创债的监管审核要点;科创债市场发行情况分析;科创债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八讲为“中国芯片行业投融资的发展与未来”,主要从芯片行业的角度来理解科创金融。并具体化为科技创新的投资与融资。讲座来自覃家琦老师,他是本课程的负责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投哪鲤产教研平台创始人。讲座聚焦于中美两国当前在科技领域,特别是芯片行业内的激烈竞争态势,并探讨了这种竞争背景下,对芯片行业投融资的高度关注将如何促进对科创金融领域的深入理解与发展。讲座首先介绍了芯片业对中国高端制造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接着特别讲解了芯片制造与流程中的技术演进:涉及从硅石矿、单晶硅、晶圆、光刻胶、光刻、刻蚀、薄膜沉积、抛光、封装、测试的一系列环节。这些技术介绍为技术转移方向的学生以金融背景学习技术转移提供了注解。讲座接着介绍了美国对中国芯片业的长期封锁,从巴统到瓦森纳协议再到直接的断供。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芯片业艰难顽强发展。讲座介绍了中国芯片业投融资发展的两个阶段:1949-2017年为第一阶段,2018年至今为第二阶段。最后,讲座相信中国芯片业的未来必将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以上为本学期专硕课程《科创金融理论与模式》的改革探索。探索的主要思路是“产教融合”,即产业需求与教学需求相融合。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观背景之下,科技创新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也上升到了“金融+”和“+金融”的新高度。相应地,高校教学也应进行改革,服务于“金融+”和“+金融”。科创金融课程正是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探索教学改革的,课程不仅需要理论研究,而且需要回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要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本质要求,需要跟产业相结合,尤其是跟国家急需发展的产业如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等产业相结合,这也更有助于增加技术转移方向专硕的技术含量和含金量。展望未来,本课程计划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的教育改革路径,进一步加强与科技企业及金融机构在课程共建方面的合作,旨在拓宽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共同培育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科创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