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海冰:南开式的理想主义者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6-16

南开岁月


“1988年的秋天,我乘火车自江南往华北平原去,再从北京转车到天津西站,经过廊坊时,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地,天幽蓝深远,十分晴朗。”刚刚为南开大学捐赠一亿元善款的88级校友周海冰深情回忆起初入学时的景象。

黑框眼镜后的目光深邃硬朗:“彼时一切都是那么热情而纯粹,一如后来在南开园中度过的岁月。”


28 years

28年的改变


28 年前,周海冰被陈省身数学试点班所吸引来到南开园,1990年起攻读金融学双学位。1994年下海,1999年创办自己的公司,如今已是乾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大数长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

2016年10月16日,南开大学迎来97年校庆的前一天,周海冰带着1亿元的支票回到了南开,回到了承载着他无数回忆的、曾有姑娘唱着《橄榄树》的新开湖畔。

他用一亿元为南开大学97岁生日献礼。


Memory in NK南开往事


“所有的大学都是非盈利的,是人类传载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南开作为一个community,我曾受惠于此,并得到了知识、智慧和终生的朋友。”周海冰把对母校南开的回馈看做成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在周海冰之前,南开金融系不接受外系学生双修,数学系也不允许本系学生攻读双学位。“从我那里开了一个头,这些都是南开给我的绿灯和关爱。”

“陈省身先生曾经给我们上过课,金融系的诸多大师也给我讲过课,大师们的学问至今影响着我。”周海冰的音调提了提,略显自豪。

回忆起南开求学岁月,他反复提及黄埔团校:“我在黄埔团校找到了创业的伙伴以及终生的朋友。”时任23期团校校长的周海冰在为黄埔更名的同时,也进行了对黄埔内部机制的改革,将团校正规化、实体化、机构化。“黄埔团校自我担任团校校长始,开始变成一个大规模的跨系社团。”

周海冰立志将黄埔团校打造为校级精英社团,帮助团校学员完成通识教育的启蒙。“我们当时请了校内外的许多老师进行授课,包括朱光磊老师、孙飞老师,授课内容囊括学术、生活、情感多方面。不同学科的交叉和碰撞,十分有利于大家认知的丰富和视野的扩展。”

作为黄埔团校的“中兴校长”,他自称十分了解大学和教育,了解当代大学生。他对在美国读大学的女儿周莞然也是持“放养”态度。周莞然坦言:“父亲常给我指导,告诉我道德与人生追求上的底线,却从来都是鼓励我独立思考,将选择权交给我。”

在75期黄埔团校开学典礼上,周海冰郑重而自信地告诫一百余名团校新学员,要独立思考,构建自我的思维栅栏。同时,作为一名团干部,必须吃苦在前,责任在前。

现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蒋建荣曾经是周海冰的本科辅导员,她用一个“正”字评价周海冰。“从在南开读书到现在,他一直没变,从不以追求有利的结果为目的,始终坚持初心。”

2004年,周海冰开始撰写博士毕业论文,“上完班之后,经常伏案写作,写一宿。第二天,接着上班。这九、十个月,始终如此。博士论文完成后,我住院检查了一个星期。”

“很难,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导师冼国明和国经所诸多教授,用各种各样的办法,鼓励、激将、“威胁”、“逼迫”他继续写下去。

现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泰达学院院长冼国明教授曾是周海冰的硕士导师,后来又指导周海冰的博士论文写作。“冼国明老师,视野开阔,学术功底特别扎实。他领着我入门里根经济学,教导我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博士论文,也是冼国明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改,改了不止一遍,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

周海冰承认,对自己直接影响和帮助最大的老师是冼国明,博士论文完成后,自己有了醍醐灌顶般的提升。他重复着冼国明先生的教诲:“你要养成写东西的习惯,写作少的人,说话就容易说轱辘话;写作多的人,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说话就非常有条理。”


Reboot再出发


毕业二十余年后,当周海冰准备二次创业之际,他重返南开,绕着新开湖走了一圈,在心中为自己举行了再出发的仪式。冼国明先生开示他,要归零过去,重启自己,要“reboot”。

周海冰说:“南开校训八个字,‘允公允能,日新月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个八个字理解越来越深刻。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知行合一,以价值观为初心,个人的成就与能力才不会轻易地淹没在时代洪流中。”

从实业转向投资,是因为周海冰想要从优秀追求卓越。“当一个实业公司可以做到优秀但做不到最卓越的公司时,应该选择转型。”

“我们很优秀,我们能卓越,我们也应该追求卓越。南开人应该找回自己的荣耀与尊严!”周海冰认为如今的南开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8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冯小峰回忆道:“第一次和海冰师兄见面是在1990年。在大家都没有选举概念的时候,他为竞选学生会主席去宿舍拉票,这时候就显示出他与其他同学的与众不同。”他曾这样评论周海冰:“上大学就看到你永远不会是 loser ,将是与众不同!充满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