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复组建,依托于辽宁省地理学一流学科的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个二级博士点与2个二级硕士点为学科。实验室以自然地理过程综合研究为目标,以地理空间建模与模拟为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为技术平台,探索自然地理过程综合研究从数据获取、管理、分析、建模到模拟预测的理论、方法及技术体系,经过长期的学科建设与科研沉淀,在城市人居环境、水资源评价与模拟、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地理信息系统建模与集成等4个研究方向逐步形成了领域特色与科研团队。
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人员2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人;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后6人);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10人,占50%。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千人层次3人。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团结进取的学术人才梯队。支撑着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个博士点和2个硕士点的博硕研究生培养重任,年均招收博士生5人、硕士生60人。
实验室现有4个研究中心:地表过程研究中心、城市人居环境研究中心、空间信息研究中心和水文水资源研究中心。拥有沉积学实验室、光释光实验室、土壤环境实验室、城市地表过程与人居环境实验室、虚拟现实GIS实验室、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水文地球化学实验室、光谱色谱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拥有光释光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色-质谱联用仪、遥感卫星接收处理系统、虚拟现实GIS系统、航测无人机系统、激光粒度仪、凯氏定氮仪、磁化率仪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总价值1500万元,实验室面积1200平米。
实验室自组建以来,充分发挥在自然地理学与空间信息科学领域的特色与优势,积极组织科研团队的协作和优势力量的合作,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获批和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上,均取得了较大突破。2010年以来,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获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承担教育部科研项目10项、省教育厅及其他省部级项目25项项,获批科研经费160余万元;另外,还承担了横向项目20余,获得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高层次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发表SCI检索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批软件著作权4项。荣获大连市科技进步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9项。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聘请高水平客座教授,充实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积极探索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开展一体化产学研活动,完善实验室开放基金与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使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达到省内一流,成为辽宁省内自然地理学与空间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达到国内同类实验室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