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 330004)
摘要:旴江医家药膳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的发展旴江医家药膳的理论,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前提下,从药膳食疗角度分析了旴江医家发展史,归纳了旴江医家代表学人物龚廷贤在药膳养生方面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龚廷贤;药膳;学术思想
中医药膳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临床和营养食疗知识,按照烹饪制作技术制成的具有色、香、味、形、效的食品。它“寓医于食”,使食用者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又能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自古以来,祖国医学非常注重饮食与健康的内在联系,临床医家经常通过药膳食疗达到治愈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药膳因其味美、防病、健体的特性一直为封建王朝达官显贵所追崇。我国明代因袭唐宋药膳食疗传统,宫廷和民间普遍运用。这一时期,由于国富民强,宫廷生活非常奢侈,朝中权贵对长寿和方术的热衷空前高涨,药膳养生得到了良好的普及和飞速发展。这对物产丰富、名医辈出的旴江一带医学学术思想影响颇深。
1 旴江药膳食疗代表人物——龚廷贤
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江西金溪人,明代旴江医派大家,生于明嘉靖元年,卒于明万历四十七年,享年97岁。龚廷贤出身医学世家,一生行医60多年,龚氏早年寻师访贤,吸取各医家之所长,一生著作极为丰富。因治愈河南黄河流域得瘟疫的百姓而名噪中原,被尚书荐为太医院吏目;万历二十一年,医治好病危的鲁王妃,而获赐“医林状元”匾额一块,誉为“回国天手”。
大明时期,达官显贵热衷于长寿和方术,药膳养生得到了飞速发展。身为太医院吏目,龚廷贤对养生深有体会,其代表作《寿世保元》《万病回春》为后世所推崇,并在东南亚国家广为流传,被奉为日、韩等国汉方圣典,影响了日本等国的近代医药理论[1]。
2 龚廷贤药膳食疗学术思想
2.1 治未病的药膳食疗观 治未病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即病防变两层含义,龚氏在药膳食疗中将其延续发挥。《寿世保元》中提到“世医徒知攻其已病,而不知治其未病。以与度之,与其能治于己病之后,不若预治于未病之先。”倡导预防为主,早期治疗,体现了其治未病的观点。在老年疾病中,中风是发病率较高的,龚氏在《寿世保元》指出“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当预防之”,在出现先兆症状后,龚氏不仅合理用药,而且更注重日常饮食,强调多食红枣、韭菜等益肾健脾之品,未病早防。此外,龚氏认为痈疡也是可以预防的,“凡人年四十以上,头顶鬓颐……所视不见之处,稍有疮疖,便不可轻易待之”,对此龚氏指出“凡人久服加减八味丸,必肥健而多子,晚年服此不患痈疽诸毒,不患消渴等症”[2]。
2.2 重视脾胃观的药膳养生思想 龚氏重脾胃,师承东恒。在龚氏著作中设有脾胃专篇,其中《寿世保元·脾胃篇》记载“一曰饮食劳倦即伤脾,此常人之患也,二曰嗜欲而伤脾,此富贵之患也……三曰食饮自倍肠胃乃伤者,藜藿人之患也。”脾胃乃人体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运输水谷精微,中医称“脾主运化”,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得健运”则人体精盛、气旺、神全。龚廷贤善于运用调饮食、补脾胃,以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正如他编著的《寿世保元》中所说的“余谬为保元云者,正欲保其元神,常为一身之主;保其元气,常为一身之辅。而后神固气完,百邪无能奸,百病无由作矣。”
龚氏在治疗内伤劳役、元气虚损的症状时,需要对病人养精神、扶元气、健脾胃、进饮食、补虚损,在《万病回春》中记载用九仙王道糕进行食疗,由莲肉(去皮心)、山药(炒)、白茯苓(去皮)、薏苡仁(四两)、大麦芽(炒)、白扁豆、芡实(去壳,各二两)、柿霜(一两)、白糖(二十两)组成,养精神,健脾肾,扶元气,长肌肉,除湿热。再有《寿世保元》的阳春白雪糕(白茯苓(去皮)、山药、芡实仁、莲肉(去心皮)各四两,共研细末,陈仓米半升,糯米半斤,白沙糖一斤半),益元气,健脾胃。
龚氏在治疗伤脾者,注重健脾养胃。如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口不知味、胸腹痞胀疼痛等症,运用香砂养胃汤(人参、白术、白茯苓、香附、砂仁、苍术、厚朴、陈皮、白豆蔻、木香、甘草)。方中四君子健脾,平胃散化湿,又用木香、砂仁、香附、白豆蔻诸药行滞养胃,芳香醒脾。又如,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泄泻、胸痞、腹胀、噎膈、并虚劳咳嗽吐痰、大便频数、或腹痛等症,运用理气健脾丸(白术、白茯苓、陈皮、半夏、当归、黄连、枳实、桔梗、神曲、山楂肉、香附、木香、甘草)。方中重用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等甘润养血健脾之品,助以陈皮、香附、木香、半夏、桔梗等行气化湿之药,辅用枳实、黄连、神曲、山楂等泻热消食以益胃。再如,治脾胃虚弱,痰火郁积之大补枳术丸等,都充分体现龚氏治饮食伤脾,注重健脾养胃的思想。
2.3 药膳食疗的人文观
2.3.1 形多 龚氏食疗方多以汤、糕、酒、粥、丸形来表现。如阳春白雪糕、白玉糕、山药粥、神仙粥、神仙延龄丹、延龄固本丹、坎离丸、保元延寿酒等等,无不以和脾胃、固元气、疗虚损、交心肾、安五脏、消百病为主旨。其中尤以阳春白雪糕最为有名,将白茯苓(去皮)、山药、芡实、莲肉(去心皮)等研为细未,再配陈仓米、糯米、白砂糖等,制作成糕,每日三餐服用。龚氏食疗剂型多样,既能满足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又能满足大家对于食疗养生的追求。
2.3.2 味美 药膳与正常饮食一样讲究“色香味美”,而食物的味道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食物本身的酸、苦、甘、辛、咸五味,二是葱、姜、蒜、糖等调料的味道。在但不管来源于哪里,都可以归类到中医的五气与五味当中,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五味分别对应着五脏,臊气凑肝,焦气凑心,香气凑脾,腥气凑肺,腐气凑肾;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除了直接的嗅觉、味觉感受,还有深达体内的治疗作用。龚氏在他的药膳著作中强调调和五味,如专治妇男瘫痪的神仙延龄丹,提示“或酒或盐汤下服”;用于醒酒的鸡苏饼子用白砂糖调味;用于化痰的香茶饼用桂花做原材料。龚氏药膳大多是汇集药性平和、气味宜人的中药食疗药材精制而成的,不但起到治病疗疾的作用,还能其在平时当作饮食起养生延年之效。
2.3.3 易行 龚廷贤在推广药膳的过程中,很重视病人教育,普及医学知识和养生之道。不管是治未病还是针对临床,龚氏都表现了对病人的尊重和关爱。在教予病人药膳食疗时,龚氏常常考虑可行性及方便性,正如龚氏创制之辟谷丸,取材新鲜黄牛肉、茯苓等,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应用[3]。再如神仙粥,只取糯米、姜片、葱白熬制而成,健脾止泻,补中益气。这些药膳的取材都是家常用料,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很方便、经济、可行的。
3 药膳养生的应用
龚廷贤认为食疗可以固肾气、调节脾胃从而达到治百病的目的,提出“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以害生”。龚廷贤辨证施膳的临床实践中注重食疗作用,在妇科病和老年病方面尤为突出。关于妇科病的药膳治疗,曲淑艳等[4]认为痰浊是导致女性月经病的重要病因之一,龚廷贤对痰浊导致月经病有其独特的认识,有辨经期论、经血辨色方论、气为本,痰为标等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注意气血并重,重视后天之本,在治疗过程中,常用膳食辅助治疗,如“治血崩,用精肉四两,百草霜二两。筛过,蘸吃即止。”龚氏在《万病回春·妊娠》中记载:“一妇人,每怀孕至三个月必堕,不肯服药,余以四五年老母鸡煮汤,入红谷、小黄米煮粥食之,不数次而胎固,至月满而生男。”龚氏在防治老年病时,提出“凡年老之人,当以养元气,健脾胃为主”,在吸取前人的经验上,根据老年人脾肾虚衰、气血不足、经络凝滞的病机特点,创作了多种健脾益胃、益寿延年的食疗方,如太和丸、香砂养胃汤、香砂平胃散、参术调元膏、云林润身丸、九仙王道糕、阳春白雪糕、延寿丹、八仙长寿丸等,这些延年益寿的食疗方药至今还在使用。
4 总结
总之,旴江医派的药膳食疗具有灵活、方便、经济、有效的特点,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发掘这一疗法很有前景,尤其是龚廷贤药膳养生思想,着重体现在治未病、重脾胃和人文观其中以《寿世保元》《万病回春》《鲁府禁方》中的药膳方尤为普遍,为我们今后的药膳理论发展提供了很多借鉴之处。他的许多药膳食疗方法流传至今,对中医临床及养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近现代对龚廷贤的研究多在老年病、针灸等方面,缺乏对龚廷贤的食疗药膳方系统的整理与归纳,这对我们今后对保健品的开发、慢性病的防治都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在确认龚氏书籍的我基础上,对龚氏药膳思想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
参考文献
[1]邹来勇,陈建章,喻国华. 旴江医家黄宫绣学术形成及其思想价值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689.
[2]张炅,蒋宁. 龚廷贤防治老年病经验[J]. 河南中医,2012,32(7):820.
[3]曲淑艳,侯丽辉,吴效科,等. 龚廷贤对痰浊导致女性月经病的学术贡献[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7):459-460.
[4]张稚鲲. 龚廷贤医学教育思想评[J]. 中医教育,2008,27(4):71.
(本文刊于《江西中医药》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