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旴江医家  旴江医著  建樟药帮  旴医成就  医案荟萃  旴江文化  他山之石  旴江论坛 
古代旴江医家脾胃学术思想探究
2014-12-25 11:10  

                          唐娜娜  洪婷  李留鹏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南昌330025

摘要:江西省旴江流域历代名医辈出,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古代旴江医家中,多位医家重视脾胃,并体现在内、外、妇、针灸各科临床治疗中。本文具体分析陈自明、席弘、龚廷贤等主要旴江名家的脾胃学术思想及其临证经验,希冀对现代临床工作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旴江医家;脾胃观;学术思想;探究

旴江医家脾胃学术思想,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积极指导于临床。本论文探究陈自明、席弘、龚廷贤等古代旴江医家的脾胃学术思想,传承旴江医家精华之要,宏扬地方医学文化特色,指导中医临床治疗,对中医学教学、医疗、科研、西学中工作者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陈自明

陈自明,出生于医学世家,字良甫,江西临川人,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陈自明认为,外科的治疗,不应只是清热解毒,而应体现整体观念。其著作《外科精要》特列《调节饮食当平胃气论》以彰显其重视脾胃的思想。书中记载:“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主养四旁,须用调理,进食为上。不然则真元虚耗,形体尫羸,恶气内攻,最难调护,可服茯苓开胃散、人参汤、排脓内补十宣散之类是也。”[1]又曰:“大抵病疮毒后,焮热痛楚,心气烦壅,胸膈妨闷,不能饮食,所以患疮毒人,须借饮食滋味,以养其精,以助其真,不日可补安全”。

陈自明将气血、冲任和女子肝脾先后天学说灵活地运用在了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他认为,月经不调乃“伤冲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伤损肝脾”;而室女经闭尤重心脾,即所“积想在心,思虑在度”;如七七数尽而月经下者,多为肝肾虚热。故提出妇人病治疗的纲领在于冲任,归于本脏则着重在肝脾。心脾肝肾病变,皆易致妇人病。临证融会贯通,在不同情况下对气血、冲任、肝脾各有侧重和兼顾,并创立了“调摄冲任”和“调治肝脾”等治疗大法,提出了“女子调其血”和“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劳损所致”等精辟的理论,严谨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渗透在治疗的各个方面[2]

在辩证治疗妇产科疾病中陈自明非常重视肝脾二脏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闭经的妇女,认为“妇人月水不通,或因醉饱入房,或因劳役过度,或因吐血失血,但滋其化源,其经自通”。说明女子以血为本,而血化源于脾胃,统属于心,藏受于肝,源源不断,灌溉全身,对女子而言,有一部分要分属到血海化为月经。肝藏血,脾统血,若肝脾两脏受伤,脾不生,肝无藏,化源断绝,则月经运行受阻。故陈氏在辨治脏腑中,抓住肝脾二脏为重要环节,以调理肝脾为治疗的重点[3]

2席弘

席弘,江西临川人,又名宏,后名横,字宏远,号梓桑君,江西针灸学派的鼻祖,也是旴江医学的骨干人物。重后天脾胃,强生化之源。席弘在治疗疾病时亦非常重视补益后天脾胃,以滋补气血生化之源。在《席弘赋》中有11次选用足三里穴来进行治疗,占整个歌赋用穴次数的10%以上。席弘用足三里来治疗的病症,不仅有脾胃虚弱不足之证,还有许多是其他脏腑不足之证。他把“五脏不足,调于胃”的思想运用于针灸的临床治疗之中。如赋中记载“虚喘须寻三里中”;是指先天之本受损肾虚而不能摄纳气,呼吸短促而喘甚的病症,可选取后天之本足三里穴位以补益脾胃,脾气足则气血生化有源,即补益后天以充养先天。这不仅是对脏腑辩证中脏腑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种理论的运用补充,更是对“针灸治病亦需求于本”思想的升华[2]

3龚廷贤

龚廷贤,江西金溪龚家人,字子才,字云林、悟真子,明代著名医家,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龚廷贤认为脾土为一身之主,土平则诸脏皆平,脾胃损伤则诸脏皆伤。此外,他对脾胃与气血的关系也有深入认识。《寿世保元》云:“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者。”而“生血气者,饮食也。”“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也。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可见,气血的生成,与脾胃的强弱密切相关。

龚廷贤临证治疗尤其重视调理脾胃,固护胃气,认为“凡善调理脾胃者,当惜其气,气健则不失其度,气弱则稽滞矣”,这点可以从他长于运用补中益气汤看出。他将补中益气汤广泛应用于内科、妇产科、五官科等疾病的治疗。

在《寿世保元》涉及补中益气汤的论述及病案123例次中,其中以涉及脾虚与气虚的为最多,合计占75%以上,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此方治疗的病症病机主要归纳为脾胃气虚。在补中益气汤方论中,龚氏认为:“人之一身,以脾胃为主,脾胃气实则肺得其养,肺气既盛水自生焉,水升则火降,水火既济,而全天地交泰之令矣。”诸补益脾胃方剂之首,龚氏认为当为补中益气汤[4]探其源就是鉴于脾统四脏,脾胃气实则四脏皆有生气,可见治杂病之大法中健脾益气法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

此外,同时他还较为推崇家传“三因和中健脾丸”,将其作为调理脾胃的普遍方剂。龚氏针对脾胃病机,运用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在治疗脾胃的基础上,调理其他脏腑达到健脾益胃的作用,如以养心疏肝健脾法,即火生土,木克土,作为调理脾胃的求本之治。“心气和则脾土荣昌,心火,脾土之母,肝木,脾土之贼,木曰曲直作酸,故疏肝则胃气畅矣”。龚氏脾胃论的核心,强调安危全在胃气,“运食者元气也,生血气者饮食也”,“胃气亏则五脏六腑之气亦馁矣”,提出“善用药者,必以胃药助之”的论断[5]

龚廷贤在书中多次提到:“调理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他强调脾胃在五脏六腑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脾胃气机升降是全身气机升降之枢,脾胃既是人身元气之根本,又是人身阴阳水火既济之根本。并推崇家传的“三因和中健脾丸”作为调理脾胃的通用方剂。对脾胃用药,他不主张过用香燥耗气之品,亦反对世俗以枳术丸为脾胃之要药,认为此药不可久服,过久服用后无效,而且耗伤真气。龚廷贤不仅医术高超,而且重视养生保健和延缓衰老。龚廷贤善于运用调节饮食、药物滋补等方法。通过对脾胃的调理而达到养生保健和康复的目的。他对饮食的调理尤为重视,认为健脾胃能配其本,要得脾胃健运,第一要克服饮食偏嗜,“食物无务于多,贵在能养,所以保和而随颐养也”,第二要寒热适度,“饮温暖而戒寒凉”,提出了观点:“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勿食生冷,尤其在夏季,且不可贪凉饮冷,因此时人体外热内冷,更易损伤脾胃正气。第三是药膳保健,许多保健之品亦可作为补益佳品。李东垣脾胃元气论中论述,一身元气均赖脾胃之气以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强健则气血生化有源。故龚氏继承其观点,认为固护脾胃在养生延年中同样重要,人体脾胃健运,气血荣卫强盛,则健康长寿。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即人是以水谷为本的;脾胃之气旺盛则身体强健,易趋康复,反之脾胃之气衰弱,则人体功能衰退,难以康复。故脾胃为康复之本,养生保健“当以养元气,健脾胃为主”[2]

4喻昌

喻昌,江西新建人,字嘉言,号西昌老人。喻氏论医,特别重视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其治病也非常重视顾护脾胃。他指出:“脾之土,体阴而用则阳;胃之土,体阳而用则阴。两者和同,则不刚不柔,胃纳谷食,脾行谷气,通调水道,灌注百脉,相得益彰,其用大矣。”即脾胃土体不同,一为阴土,一为阳土;其用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通降,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曰:“夫人天真之气,全在于胃,津液之多寡,即关真气之盛衰。而胃复赖脾以运行其津液,一脏一腑,相得益彰,所以胃不至于过湿,脾不至于过燥也。”而且,他认为脾胃之虚实,关乎五脏之盛衰。指出:“五脏失中土之灌溉而虚极也。”说明脾胃与其他脏腑之盛衰关系尤为密切。喻氏认为脾胃各有特点,当分体用而论之。喻氏之学,师宗仲景,非常推崇《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亦深受其益。他认为张氏治杂症之要诀在于调补脾胃,《金匮要略》中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自汗表虚、虚劳里急之证,以小建中汤为主方加黄芪,意在建中焦之卫气也;还有一法,大建中汤,治疗胸中大寒,呕不能食,而腹痛至极之阴气上逆证,用蜀椒、干姜、人参、胶饴大建其中焦之阳,以驱逐阴邪;他指出仲景擅用小建中汤,乃桂枝汤加胶饴,“以其人中气馁弱,不能送邪外出,故用胶饴之甘,小小建立中气以祛邪”,命方中用一小字,彰显其微建中气之意也。喻氏对许多疑难病证的治疗多从脾胃入手,收效甚佳,如中风一证,喻氏论中风,侧重于从脾胃立论。

喻氏指出中风“因其人中焦阳气虚馁,而招致风中空窍”。他认为仲景方中的侯氏黑散深得此意,药用人参、干姜、桂枝、白术、茯苓助虚馁之中阳,使中阳得温,空窍得填,升降有序,气血化生有源,肢体得精血滋养,不致偏枯不用。对虚损疾病,喻氏“凡虚劳病,最后脾气下溜,若过用寒凉,致其人清谷者,医之罪也”,提示治疗虚损疾患,即使有阴虚里热之证,用药须防苦寒过度,应处处顾及脾胃阳气。提出:“自上而下者,过于胃则不可治”,另谓:“自下而上者,过于脾则不可治”,说明一切虚劳损证,损及脾胃者,预后不良,当及时治疗,以防损伤脾胃。叶天士在喻氏基础上,明确指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是对喻氏学术思想的进一步阐发。

喻氏对单腹胀一证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认识。指出:“凡有瘕积块,即是胀病之根,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单腹胀可表现为水裹、气结、血凝,这是邪实的一面,但其根本原因是正虚,即脾气衰微。他说:“单腹胀,则中州之地久滞其四运之轴,而清者不升,浊者不降,互相结聚,牢不可破,实因脾气之衰微所致。”其治疗单腹胀,喻氏坚决反对孟浪使用悍毒攻劫之法,主张用“培养一法,补益元气是也;招纳一法,升举阳气是也;解散一法,开鬼门,洁净府是也。”其所谓“培养”、“招纳”两法,多指人参、甘草、白术、当归、白芍、茯苓等甘养健脾升阳之品。

喻氏的秋燥论,辨证《内经》“秋伤于湿”之误,对秋燥伤肺之治,独具特色。其用药大旨是“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重视胃气,肺胃兼顾,寓和胃生金于甘寒柔润之中。他创制了著名的治燥方剂清燥救肺汤。喻氏对许多病证的论治莫不重视调理脾胃,并提出:“木、金、水、火四脏病气,必归并于中土耶”之论,其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可窥一斑[6]

4谢傭耕

谢傭耕,江西南城人。谢傭耕临证十分重视脾胃,认为土为万物之母,脾为后天之本,补先天不如补后天,补诸虚不如补脾胃。他认为:从理论上说,脾阴和胃阴应当有所不同,脾阴主营血,胃阴主津液;脾阴主升,胃阴主降;脾阴虚多为内伤气血所致,胃阴虚多为热病伤津。在治疗上,脾阴虚着重养阴和营,胃阴虚则着重生津清热。但是脾与胃与膜相连,脾阴与胃阴息息相关、相互渗透,其症状常可互见,况且脾为脏,胃为腑,腑从属于脏,实有可分而不可分者焉。尝谓“温养脾胃之气,首推李东垣”、“养胃阴应师叶天士”。补脾益气,他用四君子汤出入,屡获奇验,补脾胃也偏于滋阴为多。

脾胃营血之所居,诸如心血虚耗、肝血不藏、胞宫、血海失养,必致营血不足,脾失所藏,则脾阴匮乏。此外,久痢、久泄、呕吐、汗出,亦皆易伤脾胃之阴,故五脏之亏损,气血津液之不足,实为脾胃阴虚的主要原因。如脾胃阴虚又可导致心阴虚、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脾胃阴虚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不思饮食、大便干结、口干咽燥、口舌溃烂、口渴心烦、胃中嘈杂或灼热而痛、干呕呃逆、皮肤干燥、肌肉消瘦等,舌质红、苔少或中心无太苔或绛舌,脉细数或弦数等。治疗上温补既有助火劫津之弊,育阴又有助湿碍脾之虑,惟有滋养脾阴一法,补而不燥。喜用甘凉(或甘寒)药物,诸如石斛、麦冬、玉竹、花粉、沙参、葛根、甘草、怀山药、蓮肉、扁豆、黄精等,常用沙参麦冬饮、益胃汤等方剂,随证化裁,屡挽沉疴[2]

参考文献

[1]喻国华.旴江医家陈自明《外科精要》的学术探析[J].中医文献杂志,20106:35

[2]胡志方,黄文贤.《旴江医学纵横》[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4~251141584~855676~77

[3]谭抗美.陈自明妇科学术思想运用体会 [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39

[4]江耀广.《寿世保元》运用补中益气汤评析[J] .国医论坛,200520 (2)45

[5]陈谦峰,齐南.明清诸名医对脾胃学说发展之概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108

[6]凌芳.喻昌脾胃学术思想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1)30~31

                                                                      (本文已刊《医学信息》2014年6期下,略有改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