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梦 1 王建辉2
(1. 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 南昌 330025 ;2. 南昌市青山湖有不为堂 中医门诊部 南昌 330096)
[摘要]旴江名医喻嘉言在《尚论篇》中提出伤寒“三纲”说,引发后世众多争鸣,或以为其说为无稽之谈,毫无临床意义; 或认为该说观点鲜明、别具特色。从临床角度探讨喻氏伤寒“三纲”说对现今的启示,认为该说对临床辨证、把握诊疗时机 以及注重体质影响等方面仍有极大参考价值。
[关键词]旴江医学;喻嘉言;伤寒三纲;临床启示
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著名医家,旴江医学 杰出代表。其论伤寒主张错简重订,并提出了著名 的伤寒“三纲”说。关于伤寒三纲,其实早有渊源, 《伤寒论·辨脉法》即有“风则伤卫,寒则伤营, 营卫俱病,骨节烦疼”。历经隋唐·孙思邈(其认 为伤寒不外“麻桂青龙三法”)、宋·成无己和明·方 有执等医家的进一步阐发后,直至喻嘉言方提出较 为完整的“三纲”说。
喻氏“三纲”说,即“四时外感,以冬月伤寒 为大纲,伤寒六经以太阳一经为大纲,太阳经以风 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不同的医 家对此有不同看法,或立文批评,认为学习《伤寒 论》不应该囿于“三纲”,或大为赞扬、加以补充 并深入阐述。笔者认为,正如柯琴在《伤寒来苏集》 的自述中所说“尝谓胸中有万卷书,笔底无半点尘 者,始可著书”,凡著书立言,非大才华则不能行之。 何况喻氏是一位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仁爱的职业道 德和创新的思维方法且临床实践丰富的医学大家, 所立之学说,必言之有物[1]。所谓“纲者,要也”, 伤寒“三纲”说即是喻氏认为学习《伤寒论》应 该注意且极具价值的学说。现笔者从临床角度探 寻喻氏伤寒“三纲”说对现今的启示。
1 四时外感,以冬月伤寒为大纲
所谓四时外感,是“冬伤于寒,春伤于温,夏 秋伤于暑热”。喻氏认为仲景之书“举三百九十七 法,始为全书”,并指出“春夏时令之不同,其受外 感则一,自可取伤寒之法,错综用之耳”。寒邪与温邪、暑热邪气均属于外邪,外邪侵犯,病位往往 在表,故伤寒与其他时病,初始多属表证。《内经》 言“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喻氏认为学者如能“引 申触类,治百病有余能,况同一外感乎”。况且明 清之前,多遵《难经》“伤寒有五”之说,认为仲 景所论之“伤寒”为广义伤寒,既包括了温病,也 包括了暑病,仲景所著之《伤寒论》也自然是外感 全书了。甚至明清以降,继叶、吴创立温病学说之 后,以寒统温医家,如陆九芝等,其治疗现代意义 上的温病,也多认为其属伏寒化温,治疗多借用仲 景方,如温病初起借用阳旦汤、麻杏石甘汤、麻杏 薏甘汤、黄芩汤、葛根芩连汤、竹叶汤、白虎加桂 枝汤、小柴胡汤等;至其变化发展,也可从六经辨 治,施予承气汤、白虎汤、黄连阿胶汤之类。
还需注意的是,俚语有云“百病从凉起”。临 床上所见外感病,其起病之初多有受凉史,即温病 也不乏寒邪引触者。喻氏虽未点出,但通过《尚 论后篇》喻氏论温三纲及其主治方药来看,似未 跳出伤寒圈子。如其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推重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邪,喻氏在论“冬伤 于寒,又兼冬不藏精”介绍其治疗温症两感之例, 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汗之,再用附子泻心汤下之 而愈。正所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此 中之伤寒多为狭义之伤寒,指外感热病多由于被 寒所伤[2]。温病大家吴鞠通《温病条辨》第一方 即是桂枝汤,虽被后人诟病,但以此看来,也并非 毫无道理。从这个角度来看,治疗外感病,我们要注意原始病因有无寒邪,如有兼夹,用药尚需兼顾, 这似乎也是喻氏未尽之意。我省名中医刘英锋教 授即提出临床不少疑难外感病属感寒动温,治疗 当寒温合方。
2 伤寒六经以太阳一经为大纲
众所皆知,在《伤寒论》中,张仲景采用六经 辨证的方法来辨治伤寒病,而六经之中又以哪一经 为重点呢?喻氏认为伤寒六经以太阳一经为大纲。 伤寒作为一种外感病,外邪侵袭机体,太阳首当其 冲[3]。太阳病作为伤寒的初起阶段,这个时候病 证轻、病位浅,患者体内气血未乱、正气未伤,正 是伤寒病治疗的最佳时机。所谓“上工救其萌芽”, 只要在伤寒初起阶段治疗得当、彻底,一般不会出 现其他五经传变以及太阳病的变证和坏证。正如 北京中医药大学肖相如教授所述:“《伤寒论》讨论 的是外感病,外感病的治病关键是初期阶段,如果 在初期阶段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则不会传变。”再 者,太阳病篇幅最广(太阳病脉证并治占全书 3 篇 之多,条文占近一半),变证最多,所以仲景不吝 笔墨,正是说明仲景重视太阳病所在。当代旴江名 家姚梅龄先生即提出“把好表证关”的号召,认为 临床上不少疑难杂症与表证失治、误治有关。这与 喻氏提出“伤寒六经以太阳一经为大纲”是不谋 而合的,即临床上要重视疾病的初起阶段,早发现、 早治疗。
3 太阳经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
太阳主肌表而统营卫,风寒邪气外犯太阳,一 般会出现什么证候呢?喻嘉言提纲挈领地指出“风 则伤卫,寒则伤营,风寒兼受则营卫两伤”“风伤 卫则用桂枝汤,寒伤营则用麻黄汤,风寒两伤营卫 则用大青龙汤”。关于这点,后世争议较大,如有 伤寒注家指出:“风寒二气,多相因而少相离”“盖 有卫病而营不病者,未有营病而卫不病者也”。甚 至有医家提出“风伤营,寒伤卫”,其依据也都较 为充分。
在处理争议之前,首先应思考,风邪和寒邪作 为六淫显然是两个不同的外邪,同样是太阳病,为 什么会有中营、中卫的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病邪侵 犯人体,对病位有一定的倾向性。现代医学即发现 鼻病毒侵犯的部位是上呼吸道[4];冠状病毒侵犯 的部位除上呼吸道之外,还常引发胃肠道异常[5] ; 人类副流感病毒则常侵犯下呼吸道[6]。其实古人 很早就有这样的认识,如仲景在《金匮要略》即指 出:“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 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 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喻氏本纲的临床启示除了上文所述——病邪 对于病位的选择性之外,尚有一重要价值,即疾病 的发生除了始发因素,还需要考虑体质。体质因素 是疾病从化的重要因素,麻、桂、青龙三法鼎立就 是照顾了体质因素。同样是风寒邪气侵犯太阳经, 如抛开风邪、寒邪的比重问题,理应只出现一种证 型,但正是因为疾病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同样的邪气侵犯到不同的体质状态,他们感邪的量 以及症状表现上都有会有很大的差异。另外,因为 体质状态以及体内其他因素的不同,疾病也会随着 体质或者是内因而发展。体质因素直接决定着疾 病的发生并且决定疾病的易感性[7]。恰如《医宗 金鉴·伤寒心法要诀》所言:“六经为病尽伤寒, 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脏原非一,因从类化固多 端。明乎水火相胜义,变寒化热又何难。”
4 小结
伤寒“三纲”说作为喻氏《伤寒论》的阅读 心法,虽已逾 300 余年,至今仍对临床仍有极大的 启示。“四时外感,以冬月伤寒为大纲”,启示我们 临床需触类旁通。《伤寒论》虽详论伤寒,但与其 它时病均属外感,故治法相似。另外,对于外感病 的辨治需注意原始病因有无寒邪。“伤寒六经以太 阳一经为大纲”,启示我们在治疗疾病时注意治疗 时机的把握。以伤寒病而言,尽量在太阳阶段就将 其截停,让其不再发展传病。“太阳经以风伤卫、 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启示我们在疾病 发生之时,要注意病邪侵犯人体病位的倾向性,在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除了外因,还需要注意内 因,尤其是体质。
参考文献
[1]龙奉玺 . 基于《喻嘉言医学三书》探讨喻昌学术精神 [J]. 医学与哲 学 (A), 2013, 34(2):90-91.
[2]张新 , 王殿华 .“今夫热病者 , 皆伤寒之类也”小解 [J]. 山东中医学 院学报 , 1992, 16(2):64-65.
[3]谢君成 , 曾纪斌 . 浅谈表证 [J]. 中医学报 , 2020, 35(8):1660-1663.
[4]张强 . 河南省 SARI 病例中鼻病毒的流行及基因特征分析 [D]. 合肥 : 安徽理工大学 , 2020.
[5]徐刚 , 熊英 , 李健雄 , 等 .2010-2018 年江西省冠状病毒感染特征分 析 [J]. 实验与检验医学 , 2021, 39(5):1289-1292.
[6]周杉杉 , 扈瑞平 , 赵培蓓 , 等 . 人副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J]. 内蒙 古医科大学学报 , 2020, 42(2):210-213.
[7]童福易 , 赖仁胜 , 薛博瑜 . 试论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发生 [J]. 现代中 西医结合杂志 , 2012, 21(10):1128-1130.
(本文刊于《江西中医药》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