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俊 许 霞 刘 静 刘君兰 高徐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12)
摘 要: 明代旴江名医王文谟,精于临床,通晓诸科,撰有《济世碎金方》一书,该书是我国最早反映民间走方医治疗经验的方书。书中除载有王氏家传秘方外,还收载了大量民间走方医之验方及奇术,其中包含诸多治疗小儿惊风、泄泻、霍乱吐泻、疳积、痘疹的验方。该书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运用凉泻法治疗急惊风、温补法治疗慢惊风;运用奇方验方治疗泄泻、霍乱;治疗疳积重在顾护脾胃;运用温补法治疗痘疹。该书组方用药既体现了民间走方医的用药特色,同时反映了旴江流域独特的地域医学特色。
关键词:《济世碎金方》;王文谟;旴江医学流派;儿科;惊风;泄泻;疳积;痘疹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9D070);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2020ybzc04);安徽中医药大学2021年度校级探索性科研项目(2021zxts41)
《济世碎金方》[1]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书中载王氏祖孙三代——王杏林、王云泉、王文谟的家传秘方奇术,以及众多民间走方医之验方奇术。全书载方千余首,其中的经典方剂不多,绝大多数是简便验廉的小方奇术,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反映了明代旴江流域东南部一带的民间特色医术[2]。《济世碎金方》是我国存世最早、罕见而富有特色的民间走方医方书,故该书不仅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医方,也为考察古代走方医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3]。本文将从该书载方量较多的小儿惊风、泄泻、疳积、痘疹四类儿科疾病入手,探讨其用药特色,以期为中医诊疗儿科疾患提供思路和依据。
1 惊风论治分急慢
惊风是由多种疾病或原因引起的,以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常伴有神志不清为主症的一种病证[4]141,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惊风分为急惊风、慢惊风两大类,历代医家多有阐发。钱乙《小儿药证直诀》[5]8中言:“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亦有诸吐利久不差者,脾虚生风而成慢惊”,认为急惊风多因热而发,慢惊风多因脾胃虚损而起。陈复正《幼幼集成》[6]81言惊风之证“一曰风,二曰火,三曰痰,四曰阳虚,五曰阴虚”,认为急惊风多由痰、热、惊、风、火引起,属阳证、实证、热证;慢惊风多因脾虚,属阴证、虚证、寒证。《济世碎金方》一书载有治疗惊风的方剂共二十余首,其中大多为金钩藤散、剪惊丸、惊风化痰丸、祖传断惊丸之类的验方,并制为丸散之剂便于病发时及时取用,药物组成主要包括息风止痉药、清热化痰药、镇静安神药。
1.1 解热豁痰治急惊 小儿急惊风多由外感风温热毒引动肝风所致,即邪热炽盛,热极生风。热易生痰,痰蕴生热,痰动生风,痰既是外感后损伤肺脾的病理产物,又是产生惊风的病理因素。急惊风之痰证,属痰火交结之证,当取豁痰涤痰之品以荡除痰浊,《济世碎金方》以剪惊丸解热豁痰、开窍宁心。方由轻粉、牛胆南星、巴豆、滑石、青黛、全蝎、朱砂、蝉蜕、白附子、僵蚕、麝香、半夏、天竺黄、陈皮组成,并以薄荷汤送下。方中半数以上药物功在荡除痰浊,麝香具备开窍醒神、活血通经之功,余药安神之效强,以薄荷煎汤送服更增解热之力。该书多次提及以薄荷、荆芥、生姜等发散之药煎汤送服,取其清热之效更增丸药之功。该书又设金钩藤散专治小儿惊风、天吊(发作时以头目仰视为特征的症状)、猝然惊悸、眼目翻腾,其中钩藤一药,味甘苦、性微寒,主清热平肝、息风止痉,《本草新编》[7]称其“尤能盗气,虚者勿投”,适用于实证、热证的急惊风。急惊风若有热扰风动之象,则在疏风清热之中配以平肝息风之品;若有抽掣频作者,属邪陷心肝、风邪中络之征,非一般草木去风药物可解,此时应加全蝎、蜈蚣、僵蚕、地龙、蝉蜕、蕲蛇等虫类灵动之品以走经窜络,搜剔邪风,方能止痉。虫类药物效专力宏,具有良好的镇静解痉作用,故为书中疗惊风之常用药。其中僵蚕虽可走窜,但性质平和,药效平缓,用该药取其缓缓入效之意。急惊风历来为小儿危急之病,来势急骤,西医学称其为惊厥,可发生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其中以热性惊厥多见,治疗上不出清热、豁痰、镇惊、息风四法。虫类药物因其有效的镇静解痉作用,在热性惊厥的治疗中可以使用,但是在剂量上需仔细斟酌。1.2 补虚定风治慢惊 《保婴撮要》[8]有言:“盖慢惊者,阴症也,俱脏受病而属虚。因吐泻脾肺俱虚,肝木所乘,而致瘛疭微搐”,可知小儿慢惊风归因于吐泻伤脾。脾胃虚损,此时肝乘脾虚,风盛土虚发为慢惊。《济世碎金方》治疗慢惊风时除予息风止痉药外,还常搭配甘草、麦冬、人参等补虚之品。如书中载治疗小儿慢惊风先服雄黄、滑石、胆矾三药息风止痉,后服丁香、砂仁、肉桂、当归、白术、甘草、人参健脾益气、补血安神。旴江医家龚廷贤[9]曾言:“慢惊属脾,中气虚损不足之病也”,指出治疗慢惊风时重在补益和中。目前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属于慢惊风范畴[10],发病之因在于脾胃和肝,在以顾护脾胃的基础上兼顾肝脏,用药上重在补益。
2 单方验方治泄泻、霍乱
小儿泄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婴幼儿常见疾病[4]96。《幼幼集成》[6]167中载:“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小儿素体脾虚,若失治误治,或久病迁延不愈,易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胃弱则腐熟无能,因而水谷不化精微,反生湿滞,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形成脾虚泄泻。《济世碎金方》善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小儿泄泻。四君子汤性质平和,能够健脾益气,于小儿脾虚泄泻功效尤佳。该书治疗泄泻除载四君子汤加减诸方外,余方皆为不超过 5味药的经验方,其中不乏仅有一、二味药的民间验方。
小儿霍乱吐泻以暴吐暴泻、泻下不止为主要表现,极易伤阴耗气,甚至导致阴竭阳脱。《济世碎金方》治疗霍乱吐泻用秘传吐泻丸,方由石膏、滑石、甘草、煅龙骨、硫黄组成;治疗小儿水泻用白砒、石灰等,载将石灰炒至赤色治疗小儿水泻痢疾效果神速。该书善用矿物药治疗泄泻,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钙化合物类龙骨、石灰等,砷化合物类砒石等,自然元素类硫黄等矿物类药物具有止泻作用[11]。目前广泛使用的止泻药物蒙脱石散核心成分蒙脱石为矿物药。部分矿物药具有毒性,故在使用时尤其要注意剂量。除矿物药外,书中还载以凤凰蜕即鸡蛋壳内膜治疗泄泻,谓其神效无比,并多次提及以绿豆粉止泻。明代医书《生生编》中便有以绿豆粉与白糖调食治疗霍乱之说,此两物易于取得,止泻作用迅速,具有很高的民间认同度。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若暴吐暴泻或久泻不止极易出现危重变证,急性期缓解泄泻的症状极为重要。
3 消补兼施疗疳积
小儿疳积为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多责之饮食不节或嗜食肥甘生冷等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职,水谷精微生化不足,导致小儿脏腑失养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4]109。其病位在脾胃,有“诸疳皆脾胃病”之论,万全[12]言疳证“虽有五脏之不同,其实皆脾胃之病也”,钱乙[5]20亦言:“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脾胃受损,升降失常则成吐泻,日久乃为疳积。疳积虽有积滞,脾虚仍为其本,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当消积理脾、和中清热,以消疳为主,消补兼施。《济世碎金方》治疗疳积重视调脾和胃以助受纳和运化,后天生化渐充,则病向愈。芦荟丸是现今临床治疗疳积的常用方,《济世碎金方》中治疗小儿疳积的芦荟丸分为大芦荟丸和家传芦荟丸。大芦荟丸(药物组成:胡黄连、鸡距连、芦荟、芜荑、木香、五倍子、青皮、使君子、雷丸、鹤虱、麝香)是以《小儿药证直诀》中芦荟丸为基础方化裁而来,功在治疳杀虫、和胃止泻。方中芦荟、胡黄连、鸡距连清热消疳;芜荑、雷丸、鹤虱驱蛔杀虫;木香、青皮行气和胃;麝香芳香解毒宣窍,加使君子、五倍子增杀虫之效。使君子“无峻厉太过、克剥元阴之弊”[13],功专而较温和,为疗疳杀虫之佳品。家传芦荟丸为大芦荟丸去五倍子,加朱砂、雄黄、沉香、三棱、槟榔、神曲、麦芽、肉豆蔻、龙胆草而成。雄黄入肝经可疏肝且具有杀虫功效,常用于不同阶段的疳症。两方的药物组成体现了其重视脾胃的用药特点,如以青皮、木香、沉香等理气运脾;以神曲、麦芽等运脾开胃;以干姜、肉豆蔻等温运脾阳。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疳积发病率已有大幅度下降,喂养不当是目前最主要的病因,往往是由厌食、积滞等不良饮食习惯一步步发展而来。发展至疳积时小儿的脾胃虚损已较重,气血津液已伤,治疗上应消补兼施,总以顾护脾胃为本,再根据“积”的类型对症用药,但需中病即止,否则脾胃更伤。
4 温补托毒治痘疹
痘疹指天花与水痘,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是古代儿科常见四大要证之一,属温病范畴[14]。《济世碎金方》治疗痘疹的方药继承了前代医家陈文中的思想,在其设方基础上进行加减。不同于钱乙擅用寒凉解毒法治疗痘疹,陈文中认为小儿易虚易寒,痘疹属邪盛正衰、邪毒内陷,应用温补之法,强调对症用药,审辨清晰痘疹的不同阶段,不抢先用药。《济世碎金方》在其基础上针对发疹的不同阶段、不同症状,选用适宜的方药。小儿临出痘疹,已有发热征象,此时邪毒较轻,属邪犯肺卫,卫表失和,应予疏泄之剂,以升麻葛根汤先行发散,同时热服取汗。方中升麻、白芷、甘草、干葛、薄荷、防风皆为发表之药,意在清凉泻毒;干葛禀性甘凉,可散表实,同时助升麻而上,使清阳直达头颈;白芷、薄荷、防风解表散风,甘草缓急和里。小儿痘疹呈现不光润、色不红活属气虚内陷,或因痘疹初起气虚不畅或因痘疹后期气血亏虚所致,以木香散温阳益气。方中木香、青皮、大腹皮调气;丁香、桂心温里;人参、甘草补中益气;赤苓、半夏、前胡化湿祛痰;诃子涩肠止泻以治痘疹“内虚寒而外假热”[15],脾胃亏损诸脏虚寒之败证。腹痛泄泻及痘疹不贯脓、不能收靥者,归因于气血不足无力托毒外出,予前方加黄芪、炒糯米,二药合用益气补虚、托里透毒。临证时需审其寒热,观人虚实加减。痘疹不出皮肤、顶沉色灰白、咬牙寒战者,属表里虚寒,治以异攻散回阳救逆。方中人参、茯苓、白术、陈皮、丁香、木香六药和胃健脾,待胃暖脾温而营卫无滞,痘自能出于皮肤;附子、官桂温补阳气,半夏、厚朴温胃破滞化痰,肉豆蔻温脾止泻,当归活血补血。 痘疹的记载从单一疾病至混淆于麻疹等出疹性疾病,再从诸多出疹性疾病中明辨出来,经历了曲折的演变和发展过程[16]。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烈性传染病天花已得到卓有成效的防控,几近消失,但其他以痘疹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如手足口病、水痘、麻疹、川崎病等,仍然不可忽视,极易造成流行。
5 结语
《济世碎金方》记载的方剂多为简便的经验方,鲜见中规中矩的经典方剂,方名常冠以“秘传”“仙方”“祖传”“家传”等,如上文所提及秘传吐泻丸、祖传断惊丸、家传芦荟丸等,并夸以“服之神效”,可见该书对民间验方有很高的认同度。惊风、疳积、痘疹属古代儿科要证,泄泻既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也是诸多儿科常见病症状。纵观全书既有在前人经验之上结合患儿症状加减治疗痘疹的诸方,也有基于自身多年行医经验创制的奇方验方,如治泄泻诸方;既有临床和药理研究证实确有疗效的医方,如芦荟丸加减方,亦有需进一步明确疗效的验方,如含众多矿物药的止泻方。对于组方合理,疗效确切,能用中医药理论阐明组方合理性的验方,现今临床可继续使用,对于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可通过制剂手段减少毒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学习《济世碎金方》民间用药特色不仅能够拓展中医临床用药思路,创设更多的经验良方,也能继承和发扬旴江医学流派思想,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文谟.济世碎金方[M].崔利锐,周扬,王象鹏,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2.
[2] 谢强,周思平.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J].江西中医药,2013,44(3):3.
[3] 李鸿涛,张华敏.孤本医籍叙录集:影印本.[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 :164.
[4]姜之炎,赵霞.中医儿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5]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艾军,林天恩,郭丽冰,点校.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6] 陈复正.幼幼集成[M].杨金萍,臧守虎,杨佃会,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 陈士铎.本草新编[M].柳长华,徐春波,点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269.
[8] 薛铠.保婴撮要[M].李奕祺,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50.
[9] 龚廷贤.万病回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 :461.
[10] 王永炎,王蕾,王忠,等.中医药对儿童抽动症防治刍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42(2):148.
[11]马瑜璐,房方,刘圣金,等.矿物类中药止泻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22,24(11):2260.
[12] 万全.幼科发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04.
[13] 张山雷.小儿药证直诀笺正[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160.
[14] 韦江艳,艾军,刘卓颖,等.叶天士治疗小儿痘疹经验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1):1861.
[15] 陈文中.陈氏小儿痘疹方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
[16]邓慧玲,蒋荣猛,李兴旺,等.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7):760.
(本文刊于《江苏中医药》202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