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旴江医家  旴江医著  建樟药帮  旴医成就  医案荟萃  旴江文化  他山之石  旴江论坛 
旴江医籍《证治要义》儿科食疗特色
2023-02-24 12:11  

李丛 赖微微 张雯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摘要:《证治要义》为清代旴江医家陈当务所撰,全书10卷,叙述论治、幼科、痘疹、脉法、妇科及杂症急救等,内含大量食疗内容。其中卷三、卷四、卷五尽述各种小儿疾病,尤重饮食疗法。食物外治采用外洗、外涂、热熨、外敷等方法,取材简单,灵活施治;内治上,药食相参治疗疳积、麻疹、痘疮等病,充分展现食疗在儿科的优势。文章对该书中的儿科食疗内容进行整理挖掘,以期为现代儿科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证治要义;儿科;食疗;旴江医学;江西地方医学流派


陈当务,字惠民,清代江西抚州人,约生活于康熙至乾隆时期。其著作《证治要义》最早使用辨证论治一词[1]。戴第元在《证治要义》序言称其为明代忠臣之后,赞其性朴直,落落不合与俗[2]叙一。陈当务认为疾病变幻难识,用药不慎贻害无穷,于是搜集家常之物治病经验,收入书中,著成新方其中皆属紧要之言,人家常有之事[2]凡例。书中所有方剂皆无剂量,因陈当务认为古今时势不同,药量应因人而异。全书共10卷,卷三幼科、卷四痘疹详细阐述 了小儿病症论治。

小儿生长蓬勃,自古有“纯阳”及“稚阴稚阳”之说。张景岳认为小儿有着阴阳未满,气血津液未充,脏腑体窍柔嫩,容易受外来邪气干扰,病变迅速的生理特点[3]。儿科又被称为“哑科”,更有“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3]之论。陈当务批驳因小儿辨病困难“时医自带药包,并不讲究证候”[2]凡例的现象,在书中将小儿从出生到出痘疹的各证论治详细列出,希望为父母者、为医者看到,能够保得小儿安康无虞。

1 食物外治法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体内五脏之气未全,用药不可太过,最好用外治法治疗小儿疾病。陈当务善于内病外治,治疗方法不拘一格,有外洗、外涂、热熨、外敷等。

1.1 胎便不下  儿科诸书中大多记载小儿出生之时用黄连煮汤喂儿,可解胎中热毒,世人信之,不管幼儿初生情况如何,一律以黄连汤拭口。陈当务认为

“黄连性寒味苦,且涩大肠,胎屎不得下去,反可为忧,自后不可乱用”[2]64。其自创“通便三法”,“但见二三日胎屎不得下”时,一以“葱汤咂儿前心后心,及手足心”;二用“葱汤洗澡”;三用“生蜜抹儿口,葱白插入谷道”[2]64。《食疗本草》云:“葱叶,温,葱白,平……通气,主伤寒头痛”[4]155。小儿胎便不下,可为初生之时,阳气不足,无力推动,而葱性温气冲,可通大小肠,用葱汤涂抹小儿前胸后背和手脚心或用葱汤洗浴,利用葱升散阳气之性,使小儿血脉气机通畅,达到下胎便的目的。若孕中饮食不节,造成胎儿热毒积滞腹中,胎便涩滞难行,则内用生蜜之甘凉质润,润下胎便,外用葱白进行插肛刺激,通阳散结,使得大便通畅,且葱白质软,可避免伤害幼儿肠道。

1. 1.2 小儿腹痛 小儿腹痛,多因寒与气,寒凝气滞,不通则痛。陈当务用面粉、花椒、醋一起捏成面饼贴于痛处,再以艾燃于饼上。花椒辛温,可调中气, 止痛。《食疗本草》记载:(花椒)主风邪,腹痛,痹寒,温中[4]32。而醋,味酸,温,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5]1382。再借助于艾火的温通,腹中阳气入,寒凝散,气血通,则痛止。若腹中有蛔虫,也可食用花椒止痛。

另有盘肠气痛,此为儿科常见病症,证多见阵发性哭闹,腹痛,甚至疼痛弯腰,不乳,面色青白,两眉蹙锁,大便泻青,额上汗出等。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发性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称为婴儿肠绞痛,严重的可发展为肠套叠。中医认为此病多为冷气搏结小肠,寒凝气滞,盘结肠中,发而为痛。陈当务对此也采用食物热敷法,将葱白、生姜、食盐炒热,装在布包中进行热敷。不断移动热敷包按摩腹部,利用三者之气,温中散寒,按摩腹部,使气畅结散,腹痛得痊。

1.3 其他 对于小儿科的一些重症,如痰塞闭窍、昏聩不知之证,陈当务擅长用热熨法,用生姜、葱白、石菖蒲、艾叶各一把,捣烂同麻油、醋一起炒热,用布包好后熨小儿全身,以散其痰结。治疗外邪郁闭、脉不出之证,用揉搓法。将姜汁与麻油同煎,蘸取油,擦幼儿手足,再不停揉搓。利用姜汁热性逼邪外出,揉搓手足也可顺畅肢端血液循环,使脉象显现。麻油除润滑之外,亦有“治虚劳,行风气,通血脉,去头浮风,润肌”[5]1347之效。热邪炽盛,心烦出疮毒痘疹时,陈当务只以鸡蛋清调水粉,涂于胸口手足掌心,利用蛋清之性,解痘疮热毒。

2 食疗内治

陈当务在《却病方》篇中确定“爱儿须爱食”[2]89的思想,将饮食调护放在养儿第一位,认为得当的饮食就是小儿的却病良方。这与旴江医家龚廷贤“节戒饮食者,却病之良方也”[6]227的食疗思想一脉相承。婴儿刚出生不久,只能吃母乳时,陈当务提倡不可“多乳”“缺乳”,多食易积,少食不利于成长;待小儿稍长,可吃日常食物之时,不可“太饱”“太饥”,忌“生冷炙、滞硬、辛热”[2]89,这样使得小儿五脏平和,安然无恙。

2.1 疳积 小儿脏腑娇弱,常因饮食不当导致积滞,日久化为疳积。陈当务在《五积论》中提出小儿有脾、肝、心、肺、肾5种积滞,认为疳积一病,多因父母宠溺,使得幼儿多食、偏嗜,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成积,积滞日久成疳,疳病久则生虫,最终虫扰脏腑, 不得安宁,总而言之所谓爽口味多偏作病也[2]82。丁溪疳是小儿疳积的一种,证见骨瘦如柴,面色惨黑,头小腹大,手足焦细[2]82,此时患儿肝肾衰惫,体质极虚,单用药攻,难起疗效。故陈当务言:宜服虎潜丸,或以玉泉丸,药料藏于饮食内,久服自愈[2]83。虎潜丸补脾益肾,滋阴清热。玉泉丸气阴双补,生津止渴。但小儿喜甘厌苦,且易哭闹,若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改善服药口感,可以提高小儿对药物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

另有“鬾病”,是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身体瘦弱如柴的一种虚证,“其证日渐尪羸,面黄腹大,时常吐泻,始为疳积,后成骨蒸”[2]80。陈当务治以肥儿糕,其中山药、莲子、茯苓药食两用,健脾益气,加上鸡内金、使君子、香附子化积驱虫之药,白糖霜增加甜味,诸药相合,既能疗疳也能补益,小儿常吃,可逐渐补益增肥。这与龚廷贤食疗名方千金肥儿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6]755

2.2 痘疹  对于痘疹,陈当务强调治疗需因时、因地、因人而施之[2]111,反对当时痘宜温补,疹宜寒凉之说,认为要根据小儿具体体质情况决定温补或是寒凉。他认为问其平日食寒凉生冷,而不腹痛泄泻者,知为阳脏。若平日大便溏粪,略食冷食而即腹痛泄泻者,知为阴脏。阳脏不宜辛热,阴脏不宜寒凉[2]111。所以在饮食调理上,也是根据个体差异来选择食物与药物。

陈当务在书中专列一篇“调理饮食论”,提出

“痘之始终,最要谨慎外邪,调理饮食”[2]92。详细论述痘疹“发热、见点、起胀、灌脓、收靥”5个阶段的饮食宜忌。自“发热”到见点这一阶段,须清淡饮食,只可白饭、香蔬、清茶、浆粥调养,忌荤腥油腻。但“起胀”到“收”这一阶段,却要吃荤肴,认为“籍物味以滋养气血”[2]92。气血于痘疹治疗十分重要,其中“痘起而不发,或起而不透者,多由元气内虚,不能托送,故毒气留伏不出也”[2]113。更有在“灌脓”的时候,陈当务认为“全靠饮食”。如,口渴吃西瓜、乌梅、甘蔗等,大便泄泻吃芡实、莲子、薏苡仁等,小便不利吃葡萄、赤小豆,大便不畅则吃绿豆与猪肉汤。为帮助快速出痘,表气实者,可以吃芹菜、姜、葱、苏子、薄荷、虾汤、笋尖一类,驱寒解表,身有微汗,自然出痘;对表气虚者,可吃糯米、饴糖、灰面、馒头、糕饼、馃饦(面疙瘩)一类,补脾益气,亦得痘出。

陈当务认为饮食物功效可类似药物,“海参、默鱼滋阴,即药之四物汤也。鹿筋、燕窝助阳,即药之四君子汤也。西瓜、甘蔗,即药之白虎汤也。姜、苏、葱、薄,即药之解肌汤也。飞禽走兽,即药之托里汤也。梨、梅、蔗、蜜,即药之润下汤也。六谷荤肴,即药之十补汤也”[2]92-93。海参、墨鱼咸寒,皆可以滋阴潜阳,鹿筋甘温,燕窝甘平益气,二者双用补虚助阳;西瓜甘寒、甘蔗甘凉二者皆可清热生津;姜、苏子、葱、薄荷多用于散寒解肌;飞禽走兽,动物用药,血肉有情之品最补益精血;梨、乌梅、甘蔗、生蜜, 酸甘之物,生津润肠;人之日常饮食荤素得当,将养好自身胃气,气血调畅,就相当于十全大补汤之功, 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这番说理,简单明晰,通俗易懂,陈当务所选取家常食物也是“为出痘家知所择焉”[2]93,是其最为实际体贴的医者仁心。

3 小结

旴江流域自古以来自然环境优越、粮食物产丰富、社会经济繁荣,医药文化发达[7]。旴江医学鲜明特色之一就是重视食疗。许多旴江医家代表著作中都含有大量食疗内容。如龚廷贤创阳春白雪糕,喻嘉言创天真丸[8],陈当务同样精研药食同源之理,尤擅食疗[9]。在妇产科食疗上,陈当务注重气与血的关系,创制大量食疗验方,认为羊肉与乌贼为妇人要药,羊肉补阳而乌贼补阴[10]。治疗月经病时用羊肉与月季花根同煮,治疗带下不止用石榴壳与野鸡同食等。

食疗较之药物具有毒性小、不良反应少、味道可口、药效缓和的优点,尤其适合老人与小儿。小儿代谢不同于成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往往也超过成人[11]。我国现有<14周岁的小儿约4亿,而每年约有3万名小儿因不合理用药致聋及发生其他药物不良反应[12]。另外小儿对药物依从性差,常哭闹拒药,以食物治疗,或药食相参治疗则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陈当务治疗儿科疾病时,灵活使用食疗治法。外治采取外洗、外涂、热熨、外敷等方法,取材简单,灵活施治。内治抓住小儿“寒”“热” “积滞”三大主因,提出“爱儿须爱食”的思想,着重饮食调护,治疗疳积、水痘、麻疹等疾病。饮食得当的调护,既可以预防小儿生病,也可以治疗疾病,正如陈当务所言:“起居动作,调理合宜,不必问乎医也”[2]1。这些儿科食疗思想对于现代临床也多有参考意义,值得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陈永灿.《证治要义》与辨证论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30(12)4248-4250

[2]·陈当务.证治要义[M].陈永灿,白钰,王恒苍,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3]·张景岳.《景岳全书》系列之六//小儿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2

[4]·孟诜.《食疗本草》[M].付笑萍,马鸿祥,校注.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2155

[5]·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陆拯等,校注.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 3821 347

[6]·龚廷贤.龚廷贤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227755

[7]李丛,何晓晖,谢强.旴江医学的文化基石.江西中医药[J]201748(1)3-6

[8]赖微微,陈梓菲.旴江医家喻嘉言食疗思想再探[J].江西中医药,201950(2)6-8

[9]陈永灿,王恒苍,白钰,等.陈当务学术经验探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0)2104-2107

[10]赖微微,李丛.旴江医籍《证治要义》妇产科食疗特色[J].江西中医药,201849(10)3-5

[11]孙满顺.小儿药物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3)58

[12]王慧,朱发绪,周进科,等.小儿安全合理用药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A)98-99

(本文刊于《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年第10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