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非云 丁舸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04)
摘要:目的:本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世医得效方》治疗口齿咽喉疾病115首方剂用药进行整理,探讨《世医得效方》治口齿咽喉疾病用药特点。方法:以《世医得效方》为数据源建立方药数据库,选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方药、性能、功效3个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危氏治疗口齿咽喉疾病頻用甘草,善用解表药,攻下药,重视活血药、理气药应用,用药主归脾肺胃经,性味多偏辛温。
关键词:《世医得效方》 口齿咽喉科 用药特点
危亦林是我国元代著名医学家,字达斋,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其自幼聪明好学,世代为医,通晓内、妇、儿、眼、骨、喉、口齿咽喉各科,其师从范淑清,在著作《世医得效方》中首设口齿咽喉科专卷,开创了“喉风十八证”新论及针药结合治疗口齿咽喉证之先河[1]。因此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世医得效方》治疗口齿咽喉疾病115首方剂用药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危亦林治疗口齿咽喉证用药特点,传承其用药经验,我们责无旁贷。现将《世医得效方》口齿咽喉科用药特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以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为数据来源,对口齿咽喉科共115首方剂进行归纳,取其有明确辨证分型和完整治疗的方药给予纳入,共收录中药268味,将中药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方药、性能、功效3个数据库。对其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以新世纪(第九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2]为标准,统计时将用药部位不同的同一种中药归为一类,如薄荷叶与薄荷统一为薄荷;将教材中未出现的不常用低频次药物剔除,如猪脂、石灰、青盐等。
1.3 数据统计结果 将治疗口齿咽喉科的115首方剂出现频次大于5的中药纳入统计范围(图1,表1),用药频次的数据统计(图1,表1)及性味归经(图2-3,表2)如下。
图1 115首方剂中频次大于5的药物数据统计
表1 115首方剂中频次大于5的药物数据统计
类别 |
频次 |
药名 |
发散风寒药 |
16 |
生姜 |
15 |
荆芥 |
10 |
防风 |
10 |
白芷 |
10 |
细辛 |
6 |
麻黄 |
发散风热药 |
17 |
薄荷 |
攻下药 |
7 |
大黄 |
7 |
芒硝 |
7 |
巴豆 |
理气药 |
6 |
陈皮 |
6 |
枳壳 |
活血化瘀药 |
10 |
川芎 |
6 |
郁金 |
6 |
乳香 |
温化寒痰药 |
9 |
半夏 |
清化热痰药 |
8 |
桔梗 |
补气药 |
33 |
甘草 |
6 |
人参 |
6 |
白术 |
祛风寒湿药 |
6 |
川乌 |
补血药 |
10 |
当归 |
杀虫止痒药 |
7 |
硼砂 |
8 |
雄黄 |
开窍药 |
6 |
麝香 |
表2 115首方剂中用药性味归经整理
类别 |
药名 |
性味 |
归经 |
解表药 |
生姜 |
辛 温 |
肺 脾 胃 |
荆芥 |
辛 微温 |
肺 肝 |
防风 |
辛 甘 微温 |
膀胱 肝 脾 |
白芷 |
辛 温 |
肺 胃 大肠 |
细辛 |
辛 温 |
肺 肾 心 |
薄荷 |
辛 凉 |
肺 肝 |
麻黄 |
辛 微苦 温 |
肺 膀胱 |
攻下药 |
大黄 |
苦 寒 |
脾 胃 大肠 肝 心包 |
芒硝 |
咸 苦 寒 |
胃 大肠 |
巴豆 |
辛 热 大毒 |
胃 大肠 |
祛风散寒药 |
川乌 |
辛 苦 热 大毒 |
心 肝 肾 脾 |
活血止痛药 |
川芎 |
辛 温 |
肝 胆 心包 |
乳香 |
辛 苦 温 |
心 肝 脾 |
郁金 |
辛 苦 寒 |
肝 胆 心 |
理气药 |
陈皮 |
辛 苦 温 |
脾 肺 |
枳壳 |
苦 辛 酸 温 |
脾 胃 大肠 |
温化寒痰药 |
半夏 |
辛 温 有毒 |
脾 胃 肺 |
清化热痰药 |
桔梗 |
苦 辛 平 |
肺 |
开窍药 |
麝香 |
辛 温 |
心 脾 |
补气药 |
甘草 |
甘 平 |
心 肺 脾 胃 |
人参 |
甘 微苦 微温 |
肺 脾 心 |
白术 |
甘 苦 温 |
脾 胃 |
补血药 |
当归 |
甘 辛 温 |
肝 心 脾 |
杀虫止痒药 |
硼砂 |
甘 咸 凉 |
肺 胃 |
雄黄 |
辛 温 有毒 |
肝 胃 大肠 |
图2 115首方剂药物性味统计
图3 115首方剂药物归经统计
2 用药特点
2.1 频用甘草 甘草甘平,归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2],生用可治疗热毒疮疡,咽喉肿痛,治疗咽喉肿痛可单用。咽喉病多有热像,伴红肿疼痛,故危亦林多用生甘草以清热解毒。由表1可见甘草用量独大,频次达33次。在《世医得效方》
口齿咽喉科所有用甘草的方中,只有嘉禾散和秘传降气散中甘草微炒,二陈汤和薏苡仁汤甘草蜜炙,其余均为生用。《药品化义》记载说:“甘草生用凉而泻火,散表邪,消痈肿,利咽喉”。徐忠也有云:“甘草清冲任之热,清少阴客热,为咽痛专方也。”口齿咽喉病多感受热邪,热为阳邪,火热生毒,由此可见,危亦林用甘草多运用其生而达清热解毒之妙用。
2.2 善用解表药,攻下药,重视活血药、理气药 外邪侵袭多首先犯肺,经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肺主表主皮毛,咽喉下连肺系,病在表当辛散解表。薄荷辛、凉归肺肝经,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扬升浮,芳香通窍,清头目,利咽喉[3]。《本草纲木》曰其:“利咽喉,口齿诸病。”由表中可见薄荷运用频次达17次;荆芥防风虽为辛温解表药,但药性平和,风寒风热均可用,此两味药频次也达15次与10次之多。咽喉病现代用药首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利膈通便、散瘀排脓等药物,疏风解表配方特点是用辛散疏表的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疏风解表之功效,表证侵犯可见喉咙红肿微痛或淡红微肿或不肿,有异物感,兼发热恶寒,恶风脉浮等症状即可用薄荷、荆芥、防风、麻黄等药疏风解表。桔梗辛散苦泄,宣肺以利咽开音而又载药上行。攻下药大黄、芒硝、巴豆的频次也达7次,这三味药的运用也深刻体现的危氏治疗咽喉病上病下取,引热下行从而达到釜底抽薪药到病除之效果。治喉之疾,贵在气血流通,《世医得效方》强调气血在咽喉科疾病中的地位,指出“人之有生,血气顺则周流一身,脉息和而诸疾不作,气血逆则运动滞涩,脉息乱而百病生”。危氏认为气血决定了口齿咽喉疾病的进展迁延速度以及疾病的预后。在其用方中有明显体现,例如其在喉科的常用方胜金散,重用郁金,配伍麝香,行气活血。其于牙痛方中对乳香没药的运用,牙宣方中对郁金及槐花的运用。在对药物的频数分析中调理气血的药物出现频数最高的为当归,川芎各10次为高频药物,川芎活血行气,当归补血活血,其次为郁金,乳香,陈皮,枳壳各6次。补气药甘草达33次,人参白术各6次。体现了危氏对口齿咽喉诸疾中始终不忘气血,关注疾病对于气血的影响。
2.3 用药主入脾肺胃经 由图2可以看到在所纳入的25味中药的归经情况,其中归脾经的有13味,归肺经和胃经的有12味。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现代口齿咽喉病症多从肺胃论治,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又是呼吸饮食之门户,咽喉上接口腔下连肺胃两系。《重楼玉钥·诸风秘论》说:“咽主地气,属脾土。”《严氏济生方·喉咙门》 说:“咽者,言可以咽物,又谓之嗌,气之疏通厄要之处,胃所系”。足太阴脾经上循喉咙夹舌本,足阳明胃经亦循行喉咙,临床诸多咽喉病症从脾胃论治,常有清胃泻火、利膈通便、补中益气、养胃生津之法。喉下接气道,与肺相通,为肺系之所属[4],《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说:“喉应天气,乃肺之系也”。《经验喉科紫珍集·原序》说:“喉应天气,乃肺之苗”。肺经上循喉咙,现代咽喉病多从肺论治。图2中用药频次也证明了危亦林治疗咽喉病症用药的潜在规律就是按归经选药。
2.4 多用辛温药 咽喉疾病多见痰邪,无论有形之谈或无形之痰都可成为口齿咽喉疾病的病因,故危氏运用化痰之法治疗口齿咽喉疾病在本卷亦算多见,危氏化痰师法仲景先师之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在化痰的药物的基础上,多随证配伍一些温性的理气药。在药物性味的频数分析中辛味出现的的频次为19次,温性药出现的频次为16次,在本卷的代表方剂有大七气汤,四顺清凉饮,秘传降气汤,控涎丹,款冬花散等通过用药频数亦可对此有所旁证如温化寒痰的半夏频次为9次,药物酸苦甘辛咸五味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辛属金入肺,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治疗口齿咽喉疾病多用辛温之品,取其辛散开郁,化痰散结之功。
3 结语
本文归纳整理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口齿咽喉科总方115首,用药268味,危氏在治疗口齿咽喉科病证頻用甘草,善用解表药、攻下药的同时,不忘用活血药行气药以调气血,用药主入肺脾胃经,以及性味偏辛温等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口齿咽喉科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谢强,魏小明,杨淑荣,等. 旴江医学喉科“喉针流派”溯源[J]. 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12,12(1):19-22.
[2]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刘巧平,梁淑满.耳鼻咽喉科用药心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73-75.
[4]熊大经,刘蓬. 中医耳鼻喉科学[M]. 第3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24.
(本文刊于《江西中医药》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