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旴江医家  旴江医著  建樟药帮  旴医成就  医案荟萃  旴江文化  他山之石  旴江论坛 
旴江喉科流派医家时空分布规律探析
2016-01-24 11:18  

谢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摘要:通过对旴江喉科流派医家群体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表明:时间分布,旴江喉科跨越时空近二千年,源于晋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衰于民国、复兴于现代;空间分布,旴江喉科分布地域空间有10个县市,以旴江流域的医药圣帮南城清江为流派发源地、戏曲名邦临川为流派兴盛地、印书名邑金溪为学术传播中心、政治重地南昌为人才传衍中心。旴江喉科名医辈出,学术繁荣,自晋代至民国有擅长喉科的医家96人、医门31门,迄今旴江流域16个县市均开设了中医耳鼻咽喉科,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医生300余人。旴江喉科医家、传人及学术远播四方,对我国喉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旴江喉科流派;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医家


旴江喉科流派,是江西旴江医学中颇具特色的一支临床专科流派。溯源寻流,旴江喉科源于晋代,传衍不息,旴江干、支流涉及的16个市县中[1],有10个市县分布有擅长喉科的医家96人、医门31门[2]。在此,笔者以《旴江喉科流派传衍探析》为主以及参考《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旴江医学发展纪年》[2-6]等文献,对旴江喉科流派医家(医门)的时空分布规律探析于下。

1  时空分布状况

1.1  时间分布状况  旴江喉科流派,起源于晋代,有医家96人,流传近二千年。其中,医家分布于明清以降较多,有医家84人,这与明代旴江临川戏曲大家汤显祖繁荣戏曲有关,由于戏曲传唱容易引起咽喉嗓音病症故促进了喉科的发展。医家医门时间分布状况见表1。

注:实际医家为96人,医门为31门。因为有的医门传衍多代,故计算有重复。

1.2  空间分布状况  旴江喉科流派,医家分布于旴江流域的10个县市,遍布大半个流域。其中,医家分布于南城、金溪、临川、南昌较多,有医家91人,这与四地为政治、文化、医药中心有关。南城、临川、南昌为历代府治所在地,南城又为道教文化和医药文化圣地,金溪为全国印书中心之一,临川为医学和戏曲文化之乡,南昌为医学传播中心,由此促进了喉科的发展。详见表2。

                    表2医家、医门空间分布状况

南丰   南城   金溪  乐安   宜黄   临川   丰城    清江   进贤    南昌    总数

医家     13          17          23           5          12          23          6              6            2            18            114

医门      5           5            2             3           0           9            2              2           1              9              38

注:实际医家为96人,医门为31门。因为有的医家、医门多地行医,故计算有重复。

2  时间分布规律

2.1  源于晋代  汉晋时期, 江西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特有的山水形胜吸引着四方道家方士,来此依山结庐,传道行医,促进了旴江医学的兴起,亦促进了旴江喉科的起源。旴江喉科,起源于晋代由葛玄、葛洪创建于旴江流域阁皂山的葛家道之葛氏医门。建安7年(公元202年),丹阳道士葛洪的叔公葛玄隐居清江樟树阁皂山和南城麻姑山,传道行医42年,终老于阁皂山,弟子郑隐承其衣钵下传葛洪。葛洪于西晋太安2年(公元303年)相继隐居洪州西山(今南昌所辖新建)、南城麻姑山及清江阁皂山,承葛洪之衣钵,布道行医,传医授徒,游历各方,终老于罗浮[2,7-8]。葛洪擅治喉症,所撰《肘后备急方》中记有吹喉、嚼化、熏洗、熨敷、针灸等多种喉科治法及方药。这对后世旴江喉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旴江后世医家私淑其学,形成了旴江喉科流派针药并治的独特临床风格,旴江喉科流派由此而起源。

2.2  兴于宋元  喉科,又称咽喉科,在我国古代医学分科中出现较晚,直至宋元,国家重视医学,旴江临川王安石任北宋丞相推行新法,医学分十三科,咽喉才独立成科,由此推动了我国喉科的形成和发展。大多学者认为,真正的喉科医生最早见于清代,有学者发现[9]:“清·乾隆十六年(1751)版《无锡县志·方伎》中竟有喉科医生的传略,谓:‘尤仲仁,字依之,以喉医名。……’”其实,早在元代江西的旴江流域临川县已经出现最早的喉科医生和喉科专卷[10]。正如《江西通史·元代卷》[11]记载:“危亦林……跟随南丰江东山习疮肿科,从临川范淑清习咽喉口齿科,后出任南丰州医学教授。”元代,旴江临川的范淑清,私淑同里宋代先贤席弘、陈自明之学,传承席弘针治和陈自明药治经验,从而专业喉科,并收同里危亦林为徒;危亦林总结老师和家学以及前人的经验,撰成咽喉科专卷《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席弘、陈自明、范淑清、危亦林注重传承立说;如席弘医门传承12代,后世郑梅涧的《重楼玉钥》[12]中传承了其《席弘赋》中的治喉针法;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经元政府太医院批准刊行而广为流传,使旴江喉科经验代代相传。宋元4位医家的出现,促使旴江喉科流派兴起。

2.3  盛于明清  明清时期,随着文化和医学中心的南移,江南地域医学繁荣,亦是旴江喉科繁荣时期。此时期,旴江喉科传衍繁盛,医家众多,有医家66人,医门22门,出现了我国有史籍记载的第一部喉科专著——明代清江聂杏元所撰《咽喉说》[13],成为喉科兴盛的标志。如临川席秋轩医门,传席弘之学,下传4代,有传人29人;金溪龚信医门,其子孙三代皆为太医,传人11位,其传人并且携其学术在明清时已远传日本;清江聂尚恒医门,传衍15代,其子聂杏园撰《咽喉说》[13]。清代,南昌江公铁医门,流传14代;南城谢星焕医门,流传6代;南丰黄明生医门,下传安徽新安郑于丰、郑于蕃兄弟,由此新安喉科流传12代[14];丰城刘孔书医门,流传7代;南昌唐于梅医门,流传7代。可见,旴江喉科不仅传承兴盛,而且还流传至流域外。

2.4  衰于民国  旴江喉科流派,由于西学东渐及民国政府不重视中医,故旴江喉科发展停滞,仅有医家18人,医门12门。如只有临川吴其昌医门及张慧玲医门等5个新的医门出现,剩有明代清江聂尚恒医门和清代的南城严式祖医门及南昌熊吉之医门等7个医门有传人承接衣钵,以及许多喉科特色传统诊疗方法和方药濒临失传。

2.5  复兴于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开展社会主义改造成立了各级医疗机构,私人行医受到一定的限制,私人行医人数有所下降,属于小科的喉科大多以私人行医为主,进入国家医疗机构的极少,很多民间掌握喉科医术的人员不再行医;加之以后的“三反五反”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的影响,又有不少民间喉科人员不敢以传统方式行医而改做它业,由此旴江流域中医喉科人员明显减少以及传统专科技术和手炒本医籍严重散佚,如隋志先、范云溪等医门失传或传承状况记载失佚,聂杏元的《咽喉说》、张尘生的《论喉科三十六种》等医籍失佚。自“文化大革命”以后,国家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旴江流域中医喉科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发展,旴江喉科医门再续传人,传统专科技术得到传承和创新发展,如谢用章、张慧玲等12个医门又有传薪,人才辈出,喉科兴旺。旴江流域在我国首创学术团体——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嗓音言语听力医学专业委员会,并且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皆创立于旴江流域;旴江流域16个县市均开设了中医耳鼻咽喉科,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医生300余人;旴江喉科独特的声病16种病症辨治方法得到传承,并且制定了慢性喉炎中医证型声学检测技术,效验方“观音茶”和“南安子茶”开发为成“复方草珊瑚含片”、“亮嗓胖大海清咽糖”等现代制剂,喉针技术开发为“醍醐灌顶针灸术”“针刺开音1号、开音2号穴为主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技术”和“针刀刺营微创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技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向全国推广应用。[15~17]

3  空间分布规律

3.1  医药圣地南城清江为流派发源地  旴江喉科流派,起源于药业繁盛之地南城、清江以及紧邻的南丰和丰城。因为晋代葛玄、葛洪之葛氏医门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采药炼丹,传道行医,促进了旴江医药兴起,逐渐形成了后世闻名全国的两大中药药帮——建昌帮、樟树帮医药相济,药业的繁盛加速了南城、清江、南丰、丰城四地的医学昌盛。并且,由于葛洪治疗喉症的经验流传,后世传承其学,促进了旴江喉科的起源,所以四地的喉科医家众多,医家有42人,医门有14门,代有传人。如清江聂杏元医门流传15代,清代时已流传至湖南;南城封九余医门流传10代;丰城刘范卿医门流传7代,南城谢星焕医门流传6代;丰城陈会医门授徒24人。尤为可赞的是,南丰黄明生医门,授徒安徽新安郑于丰、郑于蕃兄弟,因此开创安徽新安喉科[14],享誉国内,使旴江喉科流派八方。

3.2  文化戏曲名邦临川为流派兴盛地  临川,历史悠久,是郡、州、府治所,有“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曾巩和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等历史文化名人,文风昌盛,尊儒重医,英才辈出,素有“才子之乡”、“戏剧之乡”和“医学之乡”美誉,喉科亦很发达。宋代迄民国,临川一县擅喉科医门有9门,流传最长的医门在明代时已达12代,医家有23人。这也与临川是江南地方戏曲出现最早和最兴盛地之一有关,尤其是明代中国戏曲家“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之“临川四梦”戏剧在临川诞生,使临川戏曲更呈繁荣之势,戏曲极受当地人民的青睐,由于人们对戏曲的说唱很容易损伤咽喉而致病,所以临川医家和艺人在行医和传唱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许多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和防治经验。至今,临川喉科传人还存留不少辩治咽喉嗓音病症的独特经验和养嗓治喉验方,如对艺人声病有声暗、声弱、声塌、声散等16种之不同辨识以及用观音茶、乌梅茶、南安子茶等养嗓疗喉,中医声病学已具雏形。宋迄民国,临川擅喉科医门有席弘、范叔清、谢用章、张慧玲等9门,流传最长的医门在明代时已达12代。临川喉科远传国内,如席弘之席氏医门有传人37人,其中6人为外省籍[2,14],新安喉科名家郑梅涧传旴江南丰黄明生喉科亦私淑了席弘的治喉经验流传至今12代[12]。可见,临川是旴江喉科流派兴盛地。

3.3  印书名邑金溪为学术传播中心  旴江喉科流派流传至今,与金溪县文风鼎盛、雕版印书业发达密切相关。金溪是旴江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流传“临川才子金溪书”。金溪县浒湾镇,明清时曾是全国雕版印书业的中心之一,有60余家印书堂号,其中善成堂、两仪堂、广顺堂、旧学山房等刊刻医籍甚多。凡在这里刊刻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目称之“江西版”,销往全国,海内称善,并流经海外。浒湾刊刻了繁多的医籍,如龚廷贤的《寿世保元》、龚居中的《红炉点雪》、谢星焕的《得心集医案》等,促进了医家著书立说、教学授受、医家成才以及医学交流,进而亦促进了旴江喉科的繁盛。金溪,自明清以来有擅喉科的医家23人,刊刻金溪本地医籍40余种。如谢星焕刊刻医籍6种、龚居中刊刻医籍10种、龚廷贤刊刻医籍20余种,龚廷贤有10余种医籍传入日本,其《万病回春》被奉为日本后世派之经典。

3.4  政治重地南昌为人才传衍中心  南昌历史悠久,一直是州府治所和王府重地,是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医学的中心,亦是旴江喉科流派的传承聚集中心,有喉科医家18人,医门9门。明清两代,在南昌这一王府重地,由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和席弘传人陈会、刘瑾以及清初三大家名医喻嘉言等为主角,在南昌开摆百余年轰轰烈烈的传扬中医学术的“大讲堂”,医家云集,著书立说,刊行医籍,讲学成风,广收门生。譬如,明代,席弘医门第十一代传人陈会在南昌府授徒众多,24位传人中6人来自外省;宁献王崇尚方术,访得席弘医门传人陈会之徒刘瑾 ,从而学习并倡导席氏医术;宁献王并命刘瑾将其师的《广爱书》重校缩编刊出,赐书名为《神应经》;由于宁献王的关注和倡导,使席氏医术及针治喉症经验得以远扬。又如,清初,喻嘉言在南昌、苏州等地传徒授业,还大开讲堂,辩论新说,听者如云,既有门生亦有同业医者,多来自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培养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医学家。席弘、陈会、刘瑾、喻嘉言的治喉经验对后世喉科有较大的影响,如新安喉科名医郑梅涧私淑了《席弘赋》和《神应经》的治喉针法[12],以及郑梅涧的治白喉名方养阴清肺汤亦反映了喻嘉言的少阴咽痛辩治、“秋燥论”、温病保阴以及清燥救肺汤保阴思想[18-19]。再如,周纪秋医门,不仅内传后裔并对外授徒,并收湖南醴陵张龙升为徒,由此有湖南醴陵及江西新余的张氏喉科流传七代。可见,陈会、刘瑾、喻嘉言等的立说讲学、授徒传承影响深远。

鉴于上述,通过对旴江喉科流派医家时空分布规律的探析,鲜明的展现:汉晋时期旴江流域道教兴盛,葛玄促使旴江道教医学及两大药帮兴起,医道相济和医药相济亦促使旴江喉科起源。宋元时期尊儒重医,旴江临川王安石任北宋丞相推行新法及医学分13科而使咽喉独立成科,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首设我国现存最早的喉科专卷,医儒相济推动了旴江喉科的传播。明清时期旴江流域文化戏曲昌盛,旴江临川戏曲家大家汤显祖推动了家乡戏曲的繁荣,说唱艺术促进声病医学的发展,亦促进了旴江喉科的发达。由于旴江南昌是政治文化中心,宁献王、席弘门人及喻嘉言等著书立说、讲学授徒,政治促医使旴江喉科传播四方。迄今由于国家重视中医药的发展,有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医生300余人,旴江喉科颇具特色的声病16种病症辨治方法和传统喉科技术及效验方得到充分发掘和推广,旴江喉科进入全盛时期。可见,旴江喉科流派源于晋代,走过近二千年时光,名医辈出,学术繁荣,传衍八方,对我国喉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谢强,周思平,黄冰林.旴江流域及旴江医学地域分布今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4(6)11~14

[2]谢强,卢嫏环.旴江喉科流派传衍探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26(1)3~8

[3]谢强,周思平.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J].江西中医药,201344(3)3~6

[4]谢强,周思平.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续一)[J].江西中医药,201344(4)3~8

[5]谢强,周思平.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续二)[J].江西中医药,201344(5)3~8

[6]谢强,黄冰林.旴江医学发展纪年[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5(3)15~23

[7]周标.江西省卫生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7.282

[8]常世英.江西省科学技术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21

[9]干祖望. 江苏是中医喉科的发祥地[J].江苏中医,199920(2)38-39

[10]谢强,魏小明.我国最早的喉科医生——旴江医家范淑清、危亦林考[J].江西中医药,201243(11)10~12

[11]吴小红.江西通史·元代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270

[12]郑梅涧.重楼玉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导读2547275~7681-83

[13]柳培元.清江县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50530

[14]郑日新.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前言1325

[15]陈丹,周蓝飞,杨淑荣,等.旴江谢氏喉科临证特色[J].江西中医药,201445(7)3~6

[16]谢强,江娟娟,陶波,等.慢性喉炎声学检测参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2)1119-1121

[17]袁小芳,谢强.谢强教授醍醐灌顶针灸术治疗慢性咽炎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40~142

[18]谢强.喻氏清燥救肺汤在耳鼻喉科的应用[J].山西中医,19884(6)9~10

[19]陶波,谢强,黄满珍.喻嘉言咽喉观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39~40

                                                                                                                                              (本文刊于《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第11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