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斌1 张艳芳2 王万春3
(1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4;2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咸阳 712046;3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外科 南昌330006)
摘要:通过对龚廷贤著作《小儿推拿秘旨》的研究整理,从龚廷贤运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总结,操作手法、诊治思路等方面进行剖析。探讨旴江医家龚廷贤的小儿推拿学术之特色,挖掘并整理龚氏小儿推拿临床技术及其学术经验。发现龚氏在小儿推拿治疗方面极具特色,治疗手法多样,但又不局限于手法的治疗,其对方药的运用也是得心应手,认为小儿疾病需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急症亦可外治,等等思想对后世的儿科及推拿学科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龚氏小儿推拿丰富和发展了旴江医学的深层内涵,许多宝贵经验在当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之处,其学术经验仍有待进一步的挖掘整理。
关键词:旴江医学;龚廷贤;小儿推拿;学术思想
小儿推拿治疗术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上可追溯至秦汉以前,发展到明代,推拿治疗在儿科领域已经取了得全面突破和广泛的运用,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小儿推拿治疗体系。明代的龚廷贤在《小儿推拿秘旨》[1]中就正式将“按摩”冠名以“推拿”,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推拿”命名的推拿学专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学专著[2-3]。龚廷贤在继承前人推拿按摩治病的基础上总结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龚氏小儿推拿。本文就其学术思想进行探讨如下。
1 生平与著作
龚廷贤(1522~1619),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江西金溪人。自幼跟随父亲行医,后进入太医院做太医,有“医林状元”之称。龚氏学识十分渊博,其对内、外、妇、儿,以及针灸各科都非常精通,尤其擅长儿科。其一生著述甚多,有如《小儿推拿秘旨》《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种杏仙方》等,每一本对后世的影响都很大。其中《小儿推拿秘旨》一书,为龚氏早年所编著的一部儿科推拿学专著,又名《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方脉全书》《小儿推拿活婴全书》《小儿推拿活婴秘旨全书》,此书对后世小儿推拿学的发展影响甚大,被近代著名医家曹炳章先生誉称为“推拿最善之本”[4]。
2 小儿推拿学术思想与贡献
2.1 哑科防治重推拿 古人云:“宁治十男人,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龚廷贤就在《小儿推拿秘旨》[1]1中解释道:“尝闻小儿方脉科,古人谓之哑科,最难调制,何也?盖婴童之流,难问证、察脉故耳。”可见小儿疾病的诊治一向被医家认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小儿生病其自身难以将病情表述清楚,而且诸多治疗(如吃药、打针等)小儿难以配合。龚氏在治疗小儿疾患过程中发现由于小儿的体质与疾病特点,推拿疗法能够对小儿医疗保健起到独特的疗效。“唯推拿一疗法,按照小儿五脏六腑之经络,贯穿血脉通道,共其寒热温凉,用夫推拿补泻手法。一但有疾病,便可医治,手到病除,效验立可见,询为保赤之良法也。”[5]龚氏认为推拿手法能提高小儿机体免疫能力,改善胃肠消化功能,与针刺相比不易引起畏惧感,跟药物相比也无毒副作用,且效果好,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操作简便易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医疗方法。龚氏编撰此书的目的,正是为“养育之家,开卷了然,随用之效”。龚氏认为儿科病证的防治应重视运用推拿,小儿推拿应该大力推广和运用,不仅能运用于治病,还能运用到保健,充分体现出“上工不但治已病,还可治未病”的思想。
2.2 辨证重体质,脉诊望诊相结合 龚廷贤在诊治小儿疾病时特别注重强调要熟悉小儿的生理及发育特点,特别注重小儿体质禀赋调节。在《小儿推拿秘旨·婴童赋》中更是详细地论述了胎儿秉天地之气而成,经“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一蒸”而志意渐生。其书中记载的许多关于小儿治疗的方法均考虑了患儿体质的变化,如小儿“六七日脐带未干,纵炎热休频浴水”“解颅、语迟、液滞颐,盖是原虚……囟高、囟陷咎归脾虚”“治七日肾缩,乃初生受寒所致”[1]4。诸如这些病证的诊治方案都紧扣住小儿“蒸变”这一生理特征[6]。可见,很多小儿疾患都与胎儿禀赋所形成的体质有关,儿科医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到这点。
龚氏小儿推拿治疗术在考虑小儿体质的基础上又十分注重诊法,而其诊法中又以脉诊和望诊见
长。脉诊以寸口脉诊法为主,如《小儿推拿秘旨·寸口脉诀歌》[1]29-30中:“小儿有病需凭脉,一指三关定其怠,浮洪风盛数多惊,虚冷沉迟定有积……气喘身热宜滑净,脉涩四肢寒者危。”龚氏将这一脉诊理论编写成了歌诀,以便后来人学习运用。望诊,一方面龚氏通过望小儿三关指纹颜色来辨别疾病之表里、寒热、病因、病性以及病变脏腑等,如《小儿推拿秘旨·虎口三关察证歌》[1]30-33中:“欲知虎口何处是?男左女右第二指,先分风气命三关,细察根源寻妙理。初得病时见风关,稍进惊痰气关里,若到命关直透时,危急存亡须审视……乱纹十物如川字,食积疳成五脏风。”又如《小儿推拿秘旨·虎口脉纹五言独步歌》[1]30-34中:“虎口脉纹多,须知气不和……鼻红兼嘴黑,华胥入梦乡。”另一方面,龚氏通过小儿望面部颜色来进行辨证,主要是用于辨别脏腑寒热虚实的情况,如“颊赤知心热,鼻红知脾热,左腮青知肝气有余,右腮白知肺经不足,颏白知肾虚。”[1]40-42另外,也通过望小儿头面形态来辨证,如“囟门肿起定为风,此候应知最是凶,忽陷成坑如盏足,不过七日命应终。”[1]40-45如此在诊疗中将脉诊与望诊相互结合运用,又充分考虑患者体质因素,辨证诊断明确,便可有力指导临床治疗合理有效。
2.3 “十二手法”,轻重顺逆有讲究 任何一家推拿学派,除了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还有其独特的治疗手法。龚氏小儿推拿治疗术以“十二手法”为其特色,在《小儿推拿秘旨·十二手法主病赋》和《小儿推拿秘旨·十二手法诀》等章节中充分详细地介绍了“十二手法”,即黄蜂入洞法、乌龙摆尾法、飞经走气法、按弦走搓磨法、赤凤摇头法、二龙戏珠法、凤凰单展翅法、猿猴摘果法、打马过天河法、水底捞月法、天门入虎口法等,并分别对“十二手法”之主治、功效、操作方法与适应症,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龚氏创造性地将小儿推拿手法主治划分为大热、大凉、热、温凉、化痰、动气、和血以及开结等特性。
龚氏认为运用推拿手法治疗不同的病证,其手法操作的部位,力量的轻重以及方向的顺逆都应体现出不同。在手法力量上,有轻有重,比如“掐心经络节与离,推离往乾中要轻。贩门重揉君记取,即时饮食进安宁”;在方向上,手法的顺和逆又体现出补和泻的理念,比如“肾水一纹是后溪,推上为补下为清”,“眼翻即掐小天心,望上须当掐下平,望下即宜将上掐,左边掐右右当明”[1]27-28。
2.4 注重特定穴的运用 龚氏小儿推拿疗法不仅在操作手法以及手法的运用上与成人手法有不同,并且有很多特定的治疗穴位,因而自成体系,别具一格。龚廷贤在《小儿推拿秘旨》中详细地描述了其运用小儿推拿治疗的特定穴位、特定手法以及治疗的功效。比如“大指属脾,掐脾一节,屈指为补,治小儿虚弱,乳食不进”“无名(指)属肺,掐肺一节及离宫节,止咳嗽,离至乾中要经”“外劳宫,在指下,正对掌心是穴,治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肚腹泻泄”[1]28-29等,既描述了特定穴的部位,又介绍了主治功效,在小儿推拿临床及教学传播上都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2.5 内治外治相结合,急症可外治 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龚延贤善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疾病,但同时也不局限于手法治疗。龚氏在治疗小儿疾病时充分运用了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的方法,即推拿治疗与药物治疗应随病情变化而灵活选择运用。如治疗小儿“啼哭作鸦声、泻下如蓝”,龚氏除了采用推拿十二经络治疗外,又令患儿服用“薄荷汤”和“镇惊汤”,患儿啼哭泻下立止;在治疗小儿出生时遍身如鱼泡的症状,龚氏先用密陀僧合苏合香丸进行治疗,等病情稍转稳定,再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既安全又稳妥,不失为“急则治标”的充分体现。
同时龚氏认为在遇到急症时往往针药预备不及,此时可选择外治法。龚氏善用外治手法治小儿急证,比如“小儿出生下即死,看儿口中前腭上有泡,名曰悬痈。以手指掐破,用帛拭净,即活”[1]52。当然这也需要医者有足够丰富的治疗经验,能够充分认识患者病因病机的前提下临证而不乱的去运用。又比如治小儿“初生下大小便不通,腹胀欲绝者,急令其母以温水漱口,吸咂儿胸、背、心并脐、两手两足四心,共七处。凡三五次,以红赤为度,须臾即通”[1]53。如此巧妙的运用推拿手法进行外治,可迅速逆转危急症状,转危为安。这样的病案例子在龚氏所著书中还有许多,这些都充分体现出龚氏擅长运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诊疗思想。急症可外治的思路方法也是龚氏小儿推拿的一大特色,值得我们现代临床医生学习。
3 小结
小儿推拿流派源远流长,古往至今,在小儿疾病的诊治中运用广泛,是祖国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小儿推拿不仅是推拿诊治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而且在理论、手法、穴位上
都有总结和提升,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特色,这一点不同于推拿诊治方法在其他临床各科中的应用。龚廷贤所著《小儿推拿秘旨》一书,堪称小儿推拿学经典之作。龚氏一生治病经验丰富,所著之作内容丰盛,病案举隅详实,《小儿推拿秘旨》不仅仅是一本小儿推拿学的专书,同时也是一部儿科治疗的全书,令后世学者广受其益。龚氏重视运用推拿手法来治疗小儿疾病,并将推拿运用到小儿疾病的预防当中,龚氏对小儿疾病的诊断方法也是别具一格。
历代推拿流派繁多,推拿手法各异,名称不统一,且很多缺少专著记载,像龚氏小儿推拿有其专著书籍,在理、法、方、药的运用和记载上都如此详实的小儿推拿流派,实在不多。龚氏小儿推拿自成一派,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诸多经典理论与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了龚氏小儿推拿的特色,这对后世儿科学以及推拿学的不断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影响[7]。龚氏《小儿推拿秘旨》中所记载的许多宝贵经验即使在当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之处,其医学价值之高是值得我们去发掘和传承的。龚氏小儿推拿也是旴江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尚未得到充分发扬,其学术经验仍有待进一步的挖掘整理。
参考文献
[1]龚云林. 小儿推拿秘旨[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2003.
[2]李燕宁, 杨配力, 吴金勇. 小儿推拿发展史略[J]. 北京中医药,2009(2):142-144.
[3]于娟. 小儿推拿的古代文献研究[D].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6.
[4]金宏柱, 查炜. 明代小儿推拿专著举要[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26(4):205-206.
[5]傅维康. 现存最早命名“推拿”专书——《小儿推拿秘旨》刊行四百周年[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4, 38(6):43.
[6]黄毅勇, 付芳,赵海梅,等. 旴江名医龚廷贤小儿推拿辨证思维解析[J]. 中医研究,2015,38(1):54-56.
[7]徐春娟,陈建章,陈荣,等. 试论旴江医学在中医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12,48(4):985-986.
(本文刊于《江西中医药》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