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倩倩 李丛
(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6)
摘要:明代旴江金溪名医龚廷贤一生著作宏富,其著作中所记载的方剂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近代医家对其方剂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从未间断。对近年来龚氏方剂的现代研究进行分类整理概述,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龚廷贤;万病回春;寿世保元
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别号悟真子,明代江西金溪人。生于三代世医之家,曾任太医院吏目,被誉为“医林状元”,是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龚氏一生著作颇丰,尤以《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等流传最为广泛,而诸多著作中的名方更是不胜枚举。其中《万病回春》自17世纪中叶传入日本后,不仅被多次刊行,而且和《伤寒杂病论》一起成为日本汉方制剂的主要处方来源。现代国内外中医学者对龚氏著作中的众多方剂进行了发掘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绩。现将历年研究作一全面的概述。
1《万病回春》名方研究
1.1温清散又名温清饮,出自《万病回春·血崩门》,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组成,主治“妇人经水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痿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1]338。此方是四物汤和黄连解毒汤的合方,四物汤温补养血,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二者兼备,一温一清,故名温清饮。此后,明代宋林皋《宋氏女科秘书》、清代沈金鳌《妇科玉尺》均有记载。清代以前,该方专治妇科虚热崩漏下血,现代除妇科病外,还应用于血热蕴结引起的各种皮肤病、皮肌炎、复发性溃疡、白塞氏病、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1.1.1现代药理研究本方主要有免疫调节、抗溃疡、抗炎、抗凝血、镇静以及解热等作用,在日本被视为多种疾病的首选方剂。杜旭等[2-3]通过对水煎剂的实验研究表明:温清饮具有免疫双向调节的作用,温清饮能够使大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降低,并且有明显的保护大鼠胃黏膜的作用,其抗溃疡的机制之一使大鼠血清IL-2水平提高。邹建华[4]通过实验探讨温清饮和黄连解毒汤的抗炎作用,通过实验表明,二者均有抑制水肿的作用,温清饮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两方都能抑制血管通透性亢进。杜氏等[5]对温清饮进行加工提取制成胶囊,通过实验表明,温清饮胶囊能够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及缩短凝血酶原时间,使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增强,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1.1.2临床应用研究温清饮具有温补养血,清热解毒之功,虽立方之初为治疗妇科的专方,因其攻补兼施,攻中有补,补中有泻,扶正克邪,滋阴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因此对溃疡以及皮肤病等均有显著的疗效。
1.1.2.1妇科病温清饮最初是治疗妇科崩漏下血的主方,杜旭等 [6]临床使用温清饮胶囊治疗血热型功能性子宫出血20例,总有效率100%。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范畴,因热致崩漏,即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温清饮诸药合力泻火、祛瘀、养血敛阴,故疗效显著。欧忠波[7]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煅龙骨、煅牡蛎收敛止崩,茜根、海螵蛸凉血止血,治疗崩漏105例,结果总有效率92.4%。
1.1.2.2溃疡病赵民朝等[8]使用温清饮配合转移因子治疗阿弗它溃疡复发患者103例,随访1年,总有效率为66.9%。余大强等[9]运用温清饮加减治疗复发性口疮48例,配合局部涂珍珠粉,结果总有效率达到81.3%。邵性丽[10]根据“久病必有瘀”“湿热久停蒸腐气血而成瘀浊”,用加味温清饮治疗狐惑病10例,用药20至50剂后,溃疡均痊愈,随访未再复发。苏廷如[11]临床用温清饮治疗5例狐惑病患者,治愈4例,好转1例。
1.1.2.3皮肤病温清饮对血热蕴结型各种皮肤病(银屑病、带状疱疹、女性痤疮、皮炎、湿疹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寻常性银屑病病机为内蕴血热发斑,而温清饮补泻兼施,清而不燥,补而不腻,攻中有补,补中有泻,扶正克邪,使营卫调和,气血通畅,蕴积之邪消散。崔生海[12]运用温清饮加味治疗寻常性银屑病40例,痊愈16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日本学者金内日出男[13]对4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给予温清饮治疗,12周后观察到,其中辨证为实证、中间证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的占78.8%,效果比较显著。王小舒等[14]对76例寻常性银屑病使用温清饮加味治疗,总有效率90.8%,无明显不良反应。王向东等[15]运用加味温清饮治疗带状疱疹64例,痊愈率92.2%,总有效率100%,疗效显著。张根腾等[16]运用温清饮治疗女性痤疮30例,总有效率达到96.7%,效果明显。张弘等[17]运用温清饮配合修复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55例,结果治愈率达到76.36%。殷振军等[18]运用温清饮治疗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慢性湿疹、荨麻疹等各种皮肤疾病,临床均取得满意效果。
1.1.2.4其他温清饮除对妇科疾病、皮肤病、溃疡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外,对其他临床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王晓帆等[19]用温清饮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患者56例,结果表明温清饮对腔隙性脑梗塞的总体疗效好,副作用小。
1.2升降散升降散由僵蚕、姜黄、蝉蜕、大黄组成,具有升清降浊,泻火解毒之功,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作为中医治疗温病的主要方剂一直沿用至今。但对于升降散的学术渊源一直以来说法众多,莫衷一是。邵雷等[20]运用文献整理、归纳法进行考证,最后得出结果,升降散源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后经清代陈良佐更名为陪赈散,再经杨璇改名为升降散。叶霖在增订张鹤腾《伤暑全书》时将此方从杨璇著作中引入。升降散源头是《万病回春·卷二·瘟疫》所载的“内府仙方”,书中云“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瘟病”[1]467。药物组成为僵蚕二两,姜黄二钱半,蝉蜕二钱半,大黄四两;用法:共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蜜水调服。
1.2.1现代药理研究古方升降散具有解郁宣透,泻火解毒之效,在现代临床中运用十分广泛,较多用于“表里三焦大热”的温热火郁证,以三焦火郁、气机失畅为病机特点的众多病症。临床通过以升降散为基础辨证加减,往往都能取得加好的疗效,可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等临床各科。
1.2.1.1抗炎作用马世平等[21]通过实验发现,升降散对致炎剂引起的小鼠耳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大鼠足跖肿胀率明显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升降散能明显抑制炎症早期所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水肿和渗出,提示这种抗炎活性可能是其临床治疗的药理学基础之一。
1.2.1.2免疫系统钱义明等[22]在临床中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运用升降散治疗,用药后通过观察发现升降散能使SIRS患者血清IL-2、IL-4、IL-6的水平降低,通过促炎和抗炎两个方面控制SIRS。
1.2.1.3抗病毒南淑玲、李际强等人[23-24]通过实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升降散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为临床治疗流感及其并发症提供实验依据。
1.2.1.4呼吸系统黄映红等[25]探讨加味升降散对哮喘小鼠肺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味升降散能显著降低哮喘小鼠气道壁细胞内NF-κB表达,抑制核转位,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崔红生等[26]临床通过对6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度、中度患者运用升降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0.63%。
1.2.1.5消化系统牛栋等[27]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加味升降散对胃黏膜攻击因子、保护因子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加味升降散能够通过削弱攻击因子和增强保护因子两个方面发挥保护细胞的作用,从而使胃黏膜免遭损伤。
1.2.1.6肾脏于俊生等[28]通过实验研究升降散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升降散能够减少肾炎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肾组织NF-κB表达,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基质增生有抑制作用。
1.2.1.7退热南淑玲等[29]用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家兔发热,然后用升降散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升降散散剂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和排痰作用,为升降散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杨继峰等[30]通过实验发现,升降散对内毒素发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2.2 临床应用升降散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等科。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寒温并用,表里同治,调气行血。
1.2.2.1呼吸系统疾病蒋燕[31]报道广东省中医院运用中医药治疗SARS,在这一过程中早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两型,并且都用升降散加减治疗。杜淑云等[32]临床运用升降散治疗56例时行感冒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8.21%,平均治愈天数为3.2天。董先惠[33]运用升降散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50例,临床观察有效率达86%,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陈银灿[34]临床用升降散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43例,愈显率为90.7%,结果表明升降散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2.2.2心血管系统宋长春等[35]运用升降散对青少年高血压进行干预,通过观察得出升降散对治疗青少年高血压有效,其能促使血压恢复正常,服用方便、简单易行,对青少年高血压的早期防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1.2.2.3神经系统王海焱等[36]运用新加升降散治疗心血管神经症60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由此可以发现新加升降散对心血管神经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谭旭宏[37] 临床运用升降散合侯氏黑散治疗脑梗塞后假性球麻痹患者40例,总有效率97.5%,结果提示两方合用对治疗脑梗塞后假性球麻痹方便有效。1.2.2.4消化系统吴沛田[38]临床以升降散为主治疗52例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总有效率92.3%。刘守杰等[39]用升降散合痛泻要方治疗五更泻3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吴欢欢[40]临床中运用升降散治疗寒热错杂型胃脘痛证44例,总有效率为93.2%,治愈率为65.9%。由此得出结论,升降散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较好。
1.2.2.5免疫系统蒙向欣等[41]用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56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加用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活动期 RA能提高临床疗效。乔模等[42]用升降散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剂身热渐退,继续服用1月后,体温已趋正常,肝功能检查回复正常,后继服本方,痊愈。吕文[43]用升降散加味治疗皮肌炎后遗症,5剂后发热发热已退,诸证亦安,随访未再复发。
1.2.2.6血液系统宋德功[44]用加味升降散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全部治愈,只有1例2年后复发,其余均正常。陈爱明等[45]用加味升降散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0例,结果: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63.33%,对照组为30.77%,2组比较。结果表明加味升降散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较好疗效。
1.2.2.7皮肤科疾病吕文、茅国荣等人[43、46]用升降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总治愈率均在90%以上,疗程短,见效快。
2《寿世保元》名方
2.1 清上蠲痛汤该方见于《寿世保元·六卷·头痛》,治“一切头痛主方,不论左右新久偏正,皆效”。药物组成有当归、小川芎、白芷、细辛、羌活、独活、防风、菊花、蔓荆子、苍术、片芩、麦门冬、甘草。本方由川芎茶调散和羌活胜湿汤加减衍化而成。《寿世保元》中加减法如下:左边痛者加红花七分、柴胡一钱、龙胆草酒洗七分、生地黄一钱;右边痛者加黄芪一钱、干葛八分;正额上眉棱骨痛甚者,食积痰壅,用天麻五分、半夏一钱、山楂一钱、枳实一钱;头顶痛者加藁本一钱、大黄一钱酒洗;风入脑髓而痛者加麦门冬一钱、苍耳子一钱、木瓜、荆芥各五分;气血两虚常有自汗,加黄芪一钱五分、人参、白芍、生地黄各一钱[47]。
本方辛而不燥,温而不热,苦而不寒,泄而不降。既可升散风邪,又能苦泄浊阴,而适用于各种头痛之证。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外感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李俊彪等[48-49]用清上蠲痛汤加减治疗外感发热头痛,服药3-7剂后即获痊愈。其后几个月随访,未复发。李俊彪等[48]用清上蠲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阵发性抽痛,服8剂后抽痛减少,但觉口干,减轻原方辛温药用量,加重黄芩、菊花、蔓荆子等药的用量,连服34剂,诸证皆消。曹志刚等[50-51]用清上蠲痛汤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结果总有效率95%,随访复发率低。刘漳河[52]运用清上蠲痛汤治疗血管性头痛112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2.8%。王燕、范济平等[53-54]用清上蠲痛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多例,结果总有效率皆为95%以上,服药最少6剂,最多12剂。吴文清[55]报道用清上蠲痛汤治疗外伤头痛,表现为有晕车感、眩晕、周身无力、耳鸣、自汗,剑突下有压痛,服用本方半月头痛痊愈。
2.2 高枕无忧散本方载于《寿世保元·卷五·不寐》,主治“勤政劳心,痰多少睡,心神不足”之不寐。药物由人参、陈皮茯苓、半夏、竹茹、麦门冬、酸枣仁、枳实、龙眼肉、甘草组成。该方虚实皆宜,益气而不滞,养阴而不壅,健脾和胃而不燥,清热除烦而无苦寒伤胃之弊。现代临床主要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各种失眠。
王爱军[56]运用高枕无忧散加减治疗不寐56例,结果总有效率96.5%。韩辉等[57]报道韩明向重视古方临床应用高枕无忧散加减治疗虚实兼见的失眠,服5剂后,夜能入寐,但寐而不深,纳差,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原方去石膏,加山楂15g,神曲10g,酸枣仁20g,服药一周后,每晚可安睡7~8小时。
2.3祛风败毒散本方记载于《寿世保元·疥疮》,组成为:枳实、赤芍、前胡、柴胡、荆芥、薄荷、牛蒡子、苍术、独活、僵蚕、连翘、川芎、羌活、蝉蜕、甘草、生姜。主要功效为祛风、解表、清热除湿、凉血活血。
日本著名汉医大塚敬节认为本方对于临床中各种皮肤病均有显著疗效,尤其对慢性难治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他曾报告在临床中治疗一例顽固性痒疹患者的病例,在应用十味败毒汤和黄连阿胶汤治疗均无效的情况下,其运用祛风败毒散加生地、麻黄治疗,疗效显著。柴田良言[58]报道治疗一皮肌炎患者,初用大防风汤、温清饮、清风散等治疗无效,后改服祛风败毒散半月病情开始好转,两年后日常生活完全能够自理,随访三年未再复发。
柴田良言在文章中对败毒散类方进行了临床应用的分类,如《万病回春》中的人参败毒散,药物组成:柴胡、枯梗(去芦)、羌活、独活、茯苓、川芎、前胡、枳壳、人参、甘草、生姜、薄荷。书中记载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头痛、壮热恶风及风疾、咳嗽鼻塞声重、四时瘟疫热毒,头面肿痛,痢疾发热,诸般疮毒、小儿惊风”。《万病回春》中的荆防败毒散,药组成:防风、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簿菏、连翘、桔梗、枳壳、川芎、茯苓、金银花、甘草、生姜。主要适应证为痈疖化脓性疾患。《寿世保元·斑疹》篇中的加味败毒散,药钧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当归、川芎、枳壳、茯苓、人参、薄菏、甘草、白术、防风、荆芥、苍术、赤芍、生地、大枣。古人将其用于治疗斑疹,现代主要用于传染病的发疹期。书中还记载了一方,名消疳败毒散,该方首见于《万病回春》,但有方而无名,后《寿世保元》中将其命名为消疳败毒散,药物组成:防风、独活、柴胡、连翘、荆芥、黄柏、知母、黄连、赤芍、苍术、茯苓、木通、龙胆草、甘草、灯芯草。用于下疳、阴部肿痛,生疮。
3 小结
龚廷贤著作甚丰,其中所载方药众多,有的方药在日本研究较多而国内重视程度不够。如首载于《万病回春·折伤门》的通导散由大黄、芒硝、枳壳、厚朴、当归、陈皮、木通、红花、苏木、甘草组成。该方在日本应用广泛,日本现代汉方医家森道伯、矢数道明的常用方。矢数道明曾称此方是日本后世方中的唯一祛瘀血剂,森道伯是“汉方一贯堂”的创始人,其门生矢数格在《汉方一贯堂医学》中,详细记载了森道伯使用通导散改善瘀血证体质的经验。但目前该方在国内并没有被广泛研究,仅散见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报道。
龚氏所载之方,用药准确,组方严谨,效果显著,通过加减可引伸应用到临床各科。目前,对龚廷贤方剂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研究阐发龚氏其他方剂的作用机理,将更大方剂开发成现代制剂,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各科。
参考文献
[1]龚廷贤.万病回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89,338,467
[2]杜旭,倪雁,李玉文.温清饮免疫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6(11):30~31
[3]杜旭.温清饮提取物对大鼠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对血清白介素-2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5):303
[4]邹建华.温清饮及黄连解毒汤的抗炎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4):39
[5]杜旭,马满玲,宋永熙.温清饮胶囊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2):80
[6]赵民朝,卢有明,井桂书.温清饮配合转移因子预防阿弗它溃疡复发103例[J].河北医学,2002,8(9):40
[7]余大强,杨炳初.温清饮加减治疗复发性口疮48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29(2):36
[8]邵性丽.温清饮加味治疗狐惑病的体会[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1):43
[9]苏廷如.温清饮治疗“狐惑病”5例[J].青海医药杂志,1997,27(10):36
[10]杜旭,倪燕,闫仁成,等.温清饮胶囊治疗血热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2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2):132
[11]欧忠波.加味温清饮治疗崩漏10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1,17(2):47~48
[12]崔生海.温清饮加味治疗寻常性银屑病40例[J].陕西中医,1998,19(5):197
[13]金内日出男.对寻常性银屑病给予温清饮的疗效[J].日本东洋医学杂志,1995,45(5):156
[14]王小舒.温清饮加味治疗寻常性银屑病76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27
[15]王向东,韩宝华.加味温清饮治疗带状疱疹64例[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9,20(9):40
[16]张根腾,王浚,张军.温清饮治疗女性痤疮30例[J].四川中医,1998,17(10):41
[17]张弘,王强,张奕全,等.温清饮配合修复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3):175~176
[18]殷振军,苏勤.温清饮治疗多种皮肤病[J].内蒙古中医药,1997,15(1):16
[19]王晓帆.温清饮治疗腔隙性脑梗塞56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4,26(9):11
[20]本多达雄.通导散治疗妇科疾患的经验[J].日本东洋杂志,1993,43(5):51
[21]钱方,杨玉峰,郭岱炯.通导散治疗血瘀型银屑病30例[J].江西中医药,2009,9(321):51
[22]邵雷,张俐敏.升降散源流正误[J].中医学报,2011.26(1):50~51
[23]马世平,瞿融,燕茹,等.升降散对免疫功能及Ⅰ、Ⅳ型变态反应的影响[J].中成药,1998,20(6):29
[24]钱义明,朱亮,高斌.升降散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IL-2、IL-4、IL-6干预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8,27(10):34~35
[25]南淑玲,李荣娟.升降散散剂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6):33~34
[26]李际强,张奉学,符林春.升降散在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与对病毒血凝滴度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3,21(2):217~218
[27]黄映红,张耿闻,杨宇.加味升降散对哮喘小鼠肺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07,38(3):37~38
[28]崔红生,王小青,武维屏.升降散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0,9(3):96
[29]牛栋,侯菲,李士懋.加味升降散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6-keto-PGF1ɑ,TXB2,TNF2ɑ和EGF含量的影响[J].武警医学,2005,16(6):417~419
[30]于俊生,王强,于惠青.升降散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0):190~192.
[31]南淑玲,李荣娟.升降散散剂解热及排痰作用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5,25(4):51~52
[32]杨继峰,艾军,谢冰.升降散治疗内毒素发热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413~1414
[33]蒋燕.浅谈升降散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7):424~425
[34]杜淑云,刘世兴.升降散加减治疗时行感冒56例[J].北京中医,1999,(3):33
[35]董先惠.升降散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28~29
[36]陈银灿.升降散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43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5,3(11):31~32
[37]宋长春,胡巍巍,杨翠秒,等.升降散对青少年高血压的干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4):102~103
[38]王海焱,来于,张丽,等.新加升降散治疗心血管神经症6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28~29.
[39]谭旭宏.升降散合候氏黑散治疗脑梗塞后假性球麻痹40例[J].陕西中医,2009,30(2):158~159.
[40]吴沛田.升降散为主治疗乙型肝炎52例[J].新中医,2002,34(2):58~59
[41]刘守杰,王健健.升降散合痛泻要方治疗五更泄泻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6(5):306
[42]吴欢欣.升降散治疗寒热错杂型胃脘痛44例[J].中医药导报,2007,13(9):55,63.
[43]蒙向欣,莫愚.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配合常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1(6):43~44
[44]乔模,王笈.升降散治疗疑难急症体会[J].中国医药学报,1992,7(2):40~42
[45]吕文.升降散新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1,22(8):359
[46]宋德功.升降散加味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J].中医研究,2006,19(10):38~39
[47]陈爱明,张爱琼.加味升降散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0例[J].新中医,2006,38(10):74~75
[48]茅国荣.加味升降散治疗带状疱疹112例[J].江苏中医,1992,13(9):14
[49]龚廷贤.《寿世保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54~355
[50]李俊彪,彭奋雄.清上蠲痛汤新解[J].中药方剂新解,1982,13(4):221~222
[51]邵家佑.清上蠲痛汤治疗风热头痛3则[J].河北中医,2004,26(6):443~444
[52]曹志刚.清上蠲痛汤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64例[J].辽宁中医杂志,1989,8(14):12~13
[53]邹迎春.加味清上蠲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J].四川中医,2007,25(8):74~75
[54]刘漳河.清上蠲痛汤治疗血管性头痛112例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1999,3(21):81
[55]王燕.清上蠲痛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3(4):43~44
[56]范济平.清上蠲痛汤治疗神经性头痛130例小结[J].甘肃中医,200316(7):11~12
[57]吴文清.清上蠲痛汤[J].辽宁中医,1975,1(73):70~71
[58]王爱军.高枕无忧散治疗不寐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1995,1(16):13
[59]韩辉,陈炜.韩明向运用加减高枕无忧散治疗失眠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65~1166
[60]柴田良言.祛风败毒散及其类方的临床应用[J].汉方の临床,1984,12(31):39
[61]陈荣,唐放.古方温清饮研究概况.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3(8):9
(本文刊于《江西中医药》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