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女,56岁。
1965年9月14日,初诊。咳嗽气促,稍劳则气促加重,咳痰稠粘,量少,精神不振,腰酸脚软,纳少运迟。舌质淡,脉细弱。病在缓期,脾肾两虚。法当健脾补肾,从本图治。
党参10g 白术10g 姜半夏10g 炮附子10g 胡巴10g 肉苁蓉10g
杏仁10g 五味子5g 广木香5g 砂仁3g 甘草4g 5剂
1965年9月19日,复诊。咳嗽减轻,精神好转,胃纳转佳,脉稍有力。正气渐复,再宗原法续进。
党参10g 白术10g 炮姜3g 炮附子10g 姜半夏10g 巴戟天10g
肉苁蓉10g 肉桂2g 广木香5g 砂仁2g 甘草4g 5剂
【来源】何晓晖、黄调钧《赣东名医·李元馨专辑》
【按语】肺源性心脏病中医属于“喘症”“肺胀”“水肿”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水泛、痰浊、瘀血及正虚互为影响,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正虚邪盛。因本病临床表现多属虚实夹杂,故主张标本兼顾,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治法。本例患者咳嗽气促,动辄加重,咳痰粘稠,病在缓解期,故李氏辨为脾肾两虚。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故法为健脾益肺补肾,从虚论治。明汪绮石《理虚元鉴》谓:“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肾、治脾,治虚之道毕矣。”此亦可应用治喘。后人多将治肺、肾合为补脾益肾。本案以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肉苁蓉、胡芦巴、五味子补肾纳气,再加以化痰止咳、理气运脾之药味,以使喘咳减轻,胃纳转佳,正气渐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