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传 身 教 勇 攀 高 峰
———记我校中药药剂学学科带头人罗晓健教授
张国松
【人物简介】罗晓健,男,1960年5月出生,博士,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药剂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04年江西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2004年获“江西省首届青年科学家”称号。2005年获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江西省学科带头人,2009年获得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先进个人”。近年来,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十五”科技计划、“十一五”科技计划、863计划等各类课题27项,获得各级奖励8项,获新药证书8项、注册批件1项、中药6类新药临床批件1项;获授权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40余篇;培养研究生及各类人才40余名。承担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理论、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淡泊名利,追求科技创新和进步
罗晓健教授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他坚持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淡泊名利,潜心科研工作。1984年从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期间,他主持完成了卫生厅课题“小儿清感灵的研制”,完成江西省科技厅重点课题“盐酸环丙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研究”等,获卫生部新药证书4项。
1996年罗晓健教授由江西中医学院公派到日本岐阜药科大学进修药剂学一年。目睹了国外药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并对比国内中药研究现状,回国后的他下定了为祖国中药事业奋斗的决心。1998年他如愿地考取了博士,别离妻儿,踏上了北方沈阳药科大学攻读药剂学博士清苦之路。博士毕业那年,正值国家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时代,各行各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旺盛,北京、上海的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向他发出了工作邀请,许以高薪和优厚的物质待遇,面对自己清贫的家庭,他也曾心动过。但母校的呼唤和建设家乡的决心使他毅然选择回到江西这片红土地上。
2001年,他接受学院的安排,参加“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招聘人员、订购设备、制订规划、筛选科研课题……,工作的忙碌使他早出晚归,节假日无暇休息。在他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筹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获得主持国家863项目“藿香正气双相胶囊的研究”、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药片剂制造过程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药开发课题“八味锡类散结肠靶向定位给药系统的研究”及“芪仙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新药研究”等课题,另参与国家863项目“雷公藤多苷与青蒿素类衍生物配伍的药物动力学及其免疫学的研究”,江西省科技厅重点课题2项,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课题1项等。在“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研究工程中心”工作的八年多时间里,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十五”科技计划、“十一五”科技计划、863计划等各类课题27项,其中已完成课题21项,获得科技奖励8项。
勤于科研,精心培养中药现代化科技人才
罗晓健教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专业水平,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创新,关注相关学科的进展。其承担的项目“八味锡类散结肠靶向定位给药系统的研究”、“藿香正气双相胶囊的研究”均为中药领域的全新尝试,非常适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提高了中药制剂水平,为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动力。他还非常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其主持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药片剂制造过程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针对中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装备严重滞后的现状,采用先进单元制造技术及其装备,应用在线检测等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制药过程中的过程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优化制药过程工艺参数,对于实现传统中成药生产工艺技术与设备的升级与改造,解决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难题,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中药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药剂学专业硕士生指导老师,他把教书育人视为己任,淡泊名利甘作人梯。他还深知“严师出高徒”的哲理,严于律己,教学工作一丝不苟,为学生树立表率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他认为仅靠知识的灌输显然是不够的,应当启迪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从已知去探求未知,每个周末,他都要天腾出一天时间组织研究生专业讨论,听取论文课题进展汇报,使中医药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整个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坚持不懈周末培养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受过他教诲的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在各高校或企事业单位工作中,都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而他们在谈及自己的工作成绩时,都说这是与罗晓健老师的谆谆教诲密不可分。
在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同时,他又带领研究生和全室科技人员积极开发新药产品和保健品。目前,已申报的保健品品种有:姜蒜精华素片,大蒜肠溶片、天屏软胶囊、绿盾软胶囊、骨密补软胶囊等,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由其研制的新药“板蓝根泡腾片”、“双黄连泡腾片”、“感冒退热泡腾片”以及“藿香正气胶囊(软硬复合)”,2006年初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泡腾片的研制成功,为临床上感冒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速效的新型中药,更为中药泡腾片技术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舍小我,努力打造优秀团队
一个人搞点创新,搞点发明、创造并不难,难的是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团队。随着人们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项创新,一项成果,很多时候已经不是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罗晓健教授在中药固体制剂研究室组建了一支年富力强、团结和谐的团队,一起为了提高中药制剂水平这一共同的目标而在努力。在这个团队里,他是领导,同时也是伙伴。只要是不出差的日子,他都是准时来到办公室,工作至傍晚,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队友们都一直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关怀和培养。
由于研究室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毕业不久的本科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有待提高,所以他仔细地制订了培训计划,象培养自己的硕士研究生一样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工作上压担子,不断激励研究生和年轻的教师向更高水平奋进。每逢周末和周日,他都会照常来到办公室,收集最新的研究资料,了解相关领域新成果、新技术的进展情况,筹划研究室和学科组的专题报告内容。他深知:要想不断创新,只有坚持学习。创新型的团队来自学习型团队。只要有外出学习和观摩的机会,他都会鼓励和选派年轻人参加。在他的鼓励和严格要求下,学科组和研究室的年轻人都逐步成长为科研技术骨干,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科技团队。
多年以来,罗晓健教授在实际工作中,服从分配,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处处起表率作用。他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教师和研究生,以勇攀科研高峰的精神默默地为教育、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