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夕雨(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坚定的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历史共同体记忆构建的时空场域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叙事书写中,锻造出的强大精神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坚定历史自信是一种理想信念的塑造,我们党通过借助历史记忆时空场域,建构科学叙事内容,转化叙事效能以及结合共同体记忆与情感叙事策略,在记忆与叙事中厘清“何以自信”“因何自信”“自信为何”及“自信何以坚定”等基本问题,从而使历史自信内化为历史自觉、转化为历史主动。
借助历史记忆时空场域厘清“何以自信”
“何以自信”就是要厘清我们之所以自信的根和魂。在历史记忆的时空场域中,我们能知道自己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根与魂在何处。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的根与魂,在人民群众中,需要从时空场域的纪念活动中重构历史记忆,强化历史认知。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延安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时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延安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精神谱系的场域象征之一,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的精神源泉。
中国共产党借助一系列革命圣地、革命旧址和红色遗迹,构建出以精神谱系为主线,以空间纪念为依托,以历史时间为串联,以历史事件为载体的历史记忆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革命圣地,从西柏坡到井冈山,从遵义到南湖……一系列的考察脉络和讲话,既在时空场域中构建起属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独特历史记忆,同时也帮助厘清了我们党“何以自信”的源泉和根基。中国共产党人何以自信,是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开放到科学发展,从小康蓝图到民族复兴等一系列历史实践活动中塑造起来的自信,更是英雄的中华儿女赋予我们党的自信。
建构科学叙事内容明确“因何自信”
“因何自信”需要从理论来源、实践成就和实践经验中去寻找答案,通过科学的叙事内容建构,我们党明确了构筑信心信念的底层逻辑,通过理论叙事、使命叙事、成就叙事、意义叙事、经验叙事等,建构出一整套科学的叙事内容,回答了我们党“因何自信”的问题。
理论叙事诠释历史自信的理论来源。我们党的理论叙事,就是在中国大地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书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赓续与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亦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也证明了我们党历史自信的理论来源的真理性、科学性和现实性。我们党的理论叙事,也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叙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证明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理论叙事的基础上,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文本,从百年奋斗的历史使命、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十条经验”等角度,分别进行使命叙事、成就叙事、意义叙事和经验叙事,使“因何自信”的要素更完备、更具体、更科学,这一系列叙事内容的表达,有效诠释了我们因何对百年历史的奋斗成就和奋斗精神能够自信。
转化叙事效能探赜“自信为何”
“自信为何”需要回答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目标指向,回顾历史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在于展望未来。叙事内容的建构搭建底层逻辑,叙事效能的转化构筑行动逻辑和目标逻辑。我们党通过回顾历史,建构科学叙事内容解决了“因何自信”的问题;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通过展望未来,转化叙事效能,解决“自信为何”的问题。
借助叙事效能的转化探赜“自信为何”,主要表现为依靠党的领导增进叙事效果,建立奋斗目标明确叙事指向,擘画实践蓝图转化叙事内容,回答清楚“自信为何”的原则、目标和道路问题,以此提升叙事建构的有效性、方向性和功能性转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原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践蓝图。通过对原则、目标和道路的明确叙事,增进了我们党“自信为何”的叙事转化效能,实现了话语表达和叙事功能的统一。
以共同体记忆与情感叙事策略彰显“自信何以坚定”
“自信何以坚定”,是对历史自信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的追问。搞清楚历史自信何以坚定,有助于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地掌握历史主动,迸发出更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中华民族作为情感共同体,对历史进程中的苦难与辉煌、挫折与奋起具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记忆。我们党建构的共同体记忆,就是关于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的记忆和现代化道路艰难探索史的记忆。同时,这些记忆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要素,包含国家富强之情、民族独立之情、人民幸福之情、政党自信之情等等。我们党通过还原真实情境、讲好情感故事、营造情感氛围等叙事策略,将情感要素贯穿其中,构建出具有牢固情感纽带和深层次命运情感联系的共同体记忆。基于此,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等话语表述能够产生情感认同,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等判断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自信何以坚定,是来源于对民族、国家和个人前途命运的光明前景的信念和信心,是超越时空的精神延续和传承。
[ 责编:赵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