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大时光∣廖宝光:学习之后的三个新认识
  •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2-11-12 14:20:53    阅读:次    字体:【
  •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连日来,我院教师认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学习过程中,对标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部署,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始终带着问题学思践悟,自觉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公安教育事业科学、历史、具体地结合起来,自觉把本职工作放在发展大局中考量、谋划、推进。

    宣传处10月19日起在校园媒体推出二十大时光专栏,刊发我院教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学习之后的三个新认识

    廖宝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闪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到了一个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党的中心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了二十大报告,我对自身的职责定位有了新认识,对以后的重点工作有了新认识,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了新认识。

    一、对自身职责定位的新认识

    从十八大召开至今,已有十年。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思政课教学主体单位,必须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历史责任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阐释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落实到“立德树人”的各项工作中去。一是增强学习研究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思政课教师,学习宣传好二十大精神是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必须深刻领会二十大精神,将党的大政方针及会议精神融入到思政课中,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强化理论武装。通过自学、集中学、培训、集体备课等形式,吃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战略,大力推动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师生;三是夯实理论指导。把握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各项工作,推进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上水平上台阶。当前要围绕“双融双育”样板支部建设、中央苏区公安史研究、忠诚廉政特色课程建设三大重点任务,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早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进江西警察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马院力量。

    二、对以后重点工作的新认识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未来前景催人奋进,思政课教师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把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使命。努力打造鲜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创新理论课,将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上,继续讲好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发展的中国故事。

    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学习上,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在实践中,坚定政治立场,筑牢思想防线,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时代在进步,青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三、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认识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认真践行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三个务必”的要求,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大原则,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十八大以来,我们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创造和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中华民族再次行进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前列。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才能确保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其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思想指明了人民教育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令人民满意的教育新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明确教育的定位、自身的定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