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育人典型  课程思政  志愿服务  理论园地  他山之石 
理论园地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育人典型 
 课程思政 
 志愿服务 
 理论园地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三全育人>>理论园地>>正文

 
互联网时代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新格局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0-07-18 18:17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新格局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及时代特征

1)“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理念的首次提出应该追溯到2005117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涉及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各高校要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中进一步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强调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可见,我们经常讲的“三全育人”就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简称,也就是要全体动员、全方位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育人合力。

1、全员育人

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组成“四位一体”育人机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有德育意识,立足本职工作,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相互配合,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团队。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中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学生原生家庭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全程育人

就是说学生一进入大学校门就要开始系统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大学四年始终,并且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心理的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全方位育人

是指要将思政教育的思想价值引领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充分运用各种教育载体和教学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三全育人”的时代特征

1、净化网络空间,重视网络育人

“三全育人”理念首先讲的是全员育人,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老师的教,更多地来自于自学和感悟。爆炸式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网络传送进行推广。因此,“全员育人”突破了由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育人机制,网络逐渐成为不可忽略的“一员”,并越来越占据更主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育人的作用,凸显其价值。

2、利用网络载体,创新教学方式

“三全育人”讲全程育人,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贯穿其人生始终,那么如何通过网络途径育人?这是网络时代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也是不可回避、跨越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顺应网络发展潮流,积极利用网络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不断丰富和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拉近思政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全程育人真正实现全覆盖、无缺位。

3、占领网络阵地,传播社会正能量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舆论发声的主阵地,谁先抢占了网络的主动权,谁就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三全育人”讲全方位育人,各个层面都要参与,网络空间的育人也就必然成为当前的主要发力点。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导向,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这是网络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也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征。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三全育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

1)面临的机遇

1、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的生动性和多样性,丰富了育人资源,提升了教学魅力

传统的思政教育大多是通过枯燥的理论说教和灌输等方式进行,受教育者的获得感和认可度较低,实际效果较差。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提供的音像资源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征,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广泛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传统的思政教育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可有可无的教育,不能很好地彰显其应有的价值。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便捷性,使得学生突破了学校生活的局限,真实地感知到社会这个复杂的人群关系网。在不断的困惑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正确思想的引导和正确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学生带着人生困惑主动去学习和接受教育,寻找真知,这就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思想前提。

3、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真正实现“时时处处”育人,提升了育人的实效性

互联网打破了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通过新媒体和自媒体,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育。通过一个社会热点事件、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拟或是一个短视频的形式,我们都可以传递社会正能量,达到育人的目的。真正实现了“时时处处”育人,也就是我们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拓展和延伸了高校“三全育人”的新领域。

2)面临的挑战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加大了育人难度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与之前信息匮乏时代有着鲜明对比。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介获取来自各个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其中不乏低俗的、错误的、与核心价值观相左的信息。面对大量信息的冲击,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时期的大学生很容易被洗脑或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从而偏离人生正轨。这就使得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给高校思政工作者增加了育人的难度和不可预测性。

2、网络具有的隐蔽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增加了很多未知挑战

网络信息传播具有隐蔽性,网络舆论的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人们的心理放松了道德的自我约束,致使网络犯罪、网络暴力时有发生,这就势必会对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给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和挑战。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新格局的实践路径

1)探索创新网络育人保障机制,实现全方位育人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各种舆论和思想抢占的主阵地,谁占有网络主动权,谁就拥有话语自主权。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必须将网络育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网络教育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宣传和教育,所以备受教育者们的青睐。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网络教育的弊端和问题:教育效果不能及时反馈;教育结果的真实性需要甄别;师生的情感交流形式受到限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等等。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网络育人保障体系机制,协同各方力量,以保障网络教育的效果,强化网络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

2)推进网络课程思政,形成网络育人的协同效应

网络教学要传道、授业、解惑兼顾。教育是一项伴随学生生命的工作,任何形式的育人功能都不能缺位。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推进,网络教学一时间呈现风靡之势。但这些课程大多短小精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减弱了传道解惑的育人功能。网络课堂不应该仅仅是系统知识的集合,还应该成为有情感、有温度的课堂。每门课程都应该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到网络教学中,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只有坚守教育的初心,肩负起教育的使命,兼顾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本真,才能使得网络教学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真正发挥其作用,形成网络育人的协同效应。

3)围绕教书育人规律,提升网络育人能力与素养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始终,实现全过程育人,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就需要对网络育人的主体进行有规划的培养培训,提升网络育人的能力与素养。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工作领域和知识背景的教育主体开展不同层次的培养、培训,在用好网络思政课堂主渠道的同时,其他网络教育教学主体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邮编:4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