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是我从彭学明的作品《娘》里面读懂的。最近几天,我又把彭学明的《娘》看了一遍。这部字字流着忏悔血泪的作品还是把我感动的泪流满面,我敬佩彭学明能够完全的把自己“裸露”在文字里、世人的眼里,我也钦佩“娘”在苦难遭遇中“精神不倒、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过的山”的博大胸襟。
有人说:这是一本忏悔录,作者痛彻心扉地剖析自己的所作所为,字字泣血地表达了心灵的独白与忏悔;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奋斗史,作者在遭受凌辱与打骂的环境下,仍能勃发上进,成大器。而我觉得这就是一本写娘的书,我相信,“娘”的坚忍与宽容能触动每个孩子的灵魂,我们都有一个这样的娘,却只有少许的人懂得珍惜。
不由的,我想起了我的娘,我的娘也离过婚、改过嫁,但和彭学明的娘走的路不同,作为一个农民,在失去家、土地后,我的娘选择的是背井离乡去县城打工谋生,因为娘害怕在乡亲邻里面前落魄,害怕在家乡惹来同情与怜悯。
一路走来,磕磕碰碰,我的娘独自承受着社会的鞭打,护心肝儿似的把我紧紧拽在怀里,不让一粒沙、一滴雨、一丝风击伤体弱多病的我。饥饿时,娘把菜让给我吃,自己吃着猪油拌饭;受冻时,娘让我卷着被子睡,自己挡着透风的一边;挨打时,瘦弱的娘像发怒的狮子,向世人咆哮,我当时不知道,娘究竟有多大的勇气才敢如此毫不犹豫的挡在我的面前。有时,我却埋怨娘,认为自己跟小伙伴们的争执,我可以自己解决,不需要大人在我们之间横插一脚。有时候我也埋怨娘,我学习成绩不好、不讨老师欢喜,是因为母亲的晦气、环境的孤冷。更多的时候,我埋怨娘不够好、不够讨父亲喜欢,所以才会被抛弃、顺便也不喜欢我,抛弃了我。我几乎把自己遇到的所有不满全堆积在一起,狠狠地砸向我的娘,可娘除了迁就忍让就是内疚自责,我所有的愤怒就像是弾到了棉花上,被包容接纳。渐渐地,我变了,我不再为娘日夜的咳嗽感到厌倦,不再为娘每声的叹息感到烦闷,取而代之的,是心疼、是懂事。
记忆中,娘没有买过新衣服,每次穿的都是街坊邻居送的旧衣服,而我,在读初中以后,也不曾问娘要钱买衣服了,因为我瞒着娘做一点小生意,攒了点钱,娘看我每次有衣服穿,也就不曾说什么。一直到现在,我都有存钱的习惯,似乎把钱存起来,才有安全感,才不会挨饿受冻。记忆中,娘没有买过水果,甚至连一支冰棒也不曾买,因为娘说,她不喜欢吃。其实,我都懂的,所以,我也忘记了水果或是饼干的味道,忘记了面包或是果冻的香甜。
如果说,脸是被青春抛弃的孩子,那么,娘的手是被岁月风蚀的沟壑。为了生存,娘用那双手刨过土、替人洗过便盆、刷过盘子、扫过大街,为了把我教育成人,娘的手沾满了我的泪、我的痛。
我曾辍过半年的学,不是因为成绩差,也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读书,只是我觉得,我长大了,该懂事了,没必要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毁了娘的健康,毁了娘的大半辈子,我不能这么自私。可娘最终忍受不了内心的煎熬,多次要求我读书,甚至还用自杀逼着我去完成学业,就这样,我考上了大学。有时候我在想:假如可以,摔跟头的,是我;浑身痛的,是我;忍着锥心疼还要工作的,是我。假如可以 ,读书的,是娘;玩耍的,是娘;趁着闲暇跟伙伴们玩的,是娘。假如可以 ,娘是一个婴儿,尽娘所能发泄娘的脾气;假如可以,娘是一颗花儿,尽娘所能享受无拘无束……娘啊,假如可以假如,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