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视点>>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吉首大学是一所很有前途的大学

时间:2017-02-28 作者:翁凯  点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应急管理项目“中国扶贫开发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下设的子课题“中国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的评估与优化——基于‘人业地’协调发展的视角”由我校党委书记游俊教授、副校长冷志明教授以及商学院副院长丁建军博士共同参与完成。作为负责协调各个子课题组的项目总负责人,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教授对“武陵山片区扶贫与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吉首大学作为湘西地区最知名的、水平最高的一所大学,在武陵山片区的扶贫与发展当中做了很多工作。协同创新中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每年发布的蓝皮书、片区发展报告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孙教授回忆说:“武陵山片区是我国作为这个片区扶贫比较典型的一个区域,我记得当年在我们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纲要中提出11个片区的时候,片区开发的启动仪式就是在武陵山片区召开的。”他认为,武陵山片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交通和其他的一些基本公共服务上较4、5年前都有了很大改进,特别是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在武陵山片区得到了切实的落实。


    针对协同创新中心下一步的发展,孙久文教授给出了宝贵的建议。“我觉得一个就是巩固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像发展报告也好,蓝皮书也好,它都要一年一年连续做下去,这个东西其实是难度很大的。因为你就做一年实际上很容易,要一年一年连续的做那难度很大,大家要花费很多精力,这个是下一步还要继续坚持的。再一个就是把扶贫开发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因为现在国家对于扶贫开发这方面像课题研究各方面的资助力度很大,所以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比如说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一些重大课题,在这方面争取再能有一个突破,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心在全国扶贫开发学术领域当中的地位。”


    孙久文教授曾撰文指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多生态环境恶劣,存在人地关系紧张问题,实践证明,“绿色生态扶贫”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扶贫模式。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孙教授特别强调,不能狭义地把绿色生态扶贫理解为种草种树,把环境搞好了,以为就是绿色扶贫了。“我们在整个扶贫过程当中一方面要让精准瞄准的这些人群能够通过扶贫摆脱贫困,能够富裕起来,同时通过扶贫的工作又对生态环境有一个很大的改善,能够实现双赢的这样的一个目的,只有这样的话才能真正达到我们绿色扶贫的目标。”孙教授表示,这需要我们制定出一些新的举措或创新机制,“比如说我们通过政府来购买农民的公共服务,通过这样一些办法让他们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不是去破坏生态环境,而是一边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又能够发展生产。当然这么做的话难度很大,但是在东部的一些比较发达的一些区域他们已经有过这样的一些尝试,应该说都还取得了比较好的一些效果,这个是可以做到的。”


    中央的精准扶贫战略是要让所有的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那么2020年以后我们的扶贫工作该怎么做?“我们现在的扶贫标准其实还是很低的,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解决的是一个极端贫困的问题,并不是解决所有的贫困问题,你看实际上我们的扶贫目标‘两不愁三保障’,这是保障人们生存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那么2020年之后呢,这些问题解决之后,我们还有一个相对贫困的问题,因为毕竟还有很多人他的收入是比较低的,所以到那个时候,还会有很多的贫困、返贫困的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决,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怎么样去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包括教育、养老、卫生等等的水平,这方面应该说还是任重道远的。”孙教授介绍说,目前已经开始启动相关研究。


    采访最后,孙久文教授表示,吉首大学这些年发展得很好,中国人民大学和吉首大学也有很多的合作,“吉首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特别是吉首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是一所很有前途的大学。”(记者翁凯)

 

    (责任编辑:胡建文  新闻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关闭

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邮编:416000

Copyright 吉首大学   教QS3-200505-000069 湘ICP备 05003899号-1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