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八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大学莎士比亚戏剧大赛团体亚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湖南赛区)特等奖……在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荣誉室内,一块块奖牌、一座座奖杯摆得琳琅满目。说起毕业生中的精英,院长汤敬安更是如数家珍: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荻,原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韩景泉,著名学者、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彭学明,传媒新秀、上海英翼传媒创始人余慧……本科办学37年来,学院已为社会各界培养各类人才5000余名。
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位于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张家界市,学院组建于2003年,其前身外语系创办于1972年。1979年招收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获批成为湖南省首批中小学教师学科培训基地;2016年经湖南省学位办批准获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建院以来,学院确立了“依托行业背景,凸显语言能力,融汇中西文化,培养多元人才”的办院理念,以“厚德笃行,学贯中西”为院训,采用“外语+第二外语”的复语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外语+职业”的外语人才职业导向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院之路。
一个中心 把思想政治教育挺在前面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党委书记游俊为学院的发展作出明确指示,切实发挥党建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把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由此,外国语学院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挺在前面的指导思想。
为将立德树人抓细抓实,学院编写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手册》作为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讲座、班会和学生自学的形式将其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此外,学院创新了教育载体,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开办“五老德育”大讲堂,邀请学校德高望重的老干部郭远征、老教授向成国,老战士——中国远征军老兵滕周权老先生等作讲座。通过开展“校友之声”交流会等活动,让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树立了自立自强自信意识。
学院积极推进党建、专业教学、科研和学团四个板块的共融共建,着力实行抓党员教师和学生党支部的“先锋”工程。学院党委积极运用新媒体,以微信公众号“外苑广角”为载体,开展线上线下微信互动的思想宣传和党建引领,带领师生洞悉学科前沿,关注校园热点,聚焦学院大事,剖析新闻事实。以“引领方向,报道事实,回应关切,服务师生”为宗旨,努力引领师生践行吉大人“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核心价值追求。
在党员教师工作中,学院在加强师德教育的同时,实施了先锋工程,组织党员教师去红色根据地重温入党誓词,创新教工党支部上党课方式等,让党员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学生支部组织开展“两学一做”知识竞赛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建特色活动,教、学结合。2016年,学生党支部参加了国家教育部门举办的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工作案例和风采展示活动。
两个联动 把促进地方发展落到实处
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作为传统人文学科专业,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坚持把“立足地方、服务发展”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结合张家界国际旅游城市的宝贵资源,积极推行“两个联动”,在服务地方文化、教育、旅游,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学院发展与区域发展联动,主动与张家界市、区对接,不断加强院地合作和院企合作。学院根据自身特点,主动将专业建设融入学校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特色专业群,不断提升服务驻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力和水平;通过组建外国语学院语言服务中心,引导师生开展各类公益语言服务事业;与张家界地质博物馆、天门山景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合作意向备忘录,深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市教育部门等教育机构联合推进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自2011年以来累计培训中小学英语在职教师1000余人。
坚持学院发展与城市建设联动。围绕张家界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国际推介需要,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积极为张家界市提供外宣和国际交流平台,实现学院发展与城市建设联动。诸如,通过举办民族地区日语学科建设论坛等业内高规格的学术会议,加大对张家界的城市宣传;学院通过举办张家界市高校联盟“金凤凰”英语演讲比赛,邀请相关高校共同参与,活跃国际旅游城市英语学习氛围,提升市民的英语水平;通过参与国际赛事宣传推介张家界,提升城市国际影响等。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改革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政企协同育人、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加快学院教育国际化。同时,搭建国际教育领域务实合作、教师学生友好往来平台,打造一批中外人文交流品牌项目,推动大学联盟建设,推进友好城市、友好学校教育深度合作,实现高校办学与地方发展、国际交流三方共赢。
三个协同 把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学院专业建设的龙头工作。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采用“外语+第二外语”的复语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外语+职业”复合型的人才职业导向模式,以服务教育强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对接外语教育、语言服务等具体行业为目标,逐步构建了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外语创新创业人才“政产学研”协同的培养模式。
学院搭建了校内、校外、国际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校内协同是指与校区其他专业搭建协同培养平台,推行“外语+”辅修双学位。校外协同是指校(高校)—政(行政部门或行业协会)—企(一线企业);校(高校)—政(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机构)—校(中小学校)、打通职前与职后、线上线下分段式培养等模式改革。国际协同是指以外院为纽带,协同校区各院,联合国际名校办学,打通海外实习及就业通道。
如今,学院已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韩国亚洲大学、日本亚细亚语言学校、中日文化艺术专门学校以及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甲申同文翻译有限公司、深圳空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开展了长期的校校、校企深度人才培养合作,每年选派100余名学生赴这些高校和企业开展研修、短期交换、留学、带薪实习等项目。
英语专业作为学院办学历史早、时间久的老牌专业,坚持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英语专业人才,如今已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具体体现在:平民特色,走“向基层、重实务、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途径,拓宽就业前景;“语言”特色,坚持英语专业的语言本位理念,加大对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培养;民族文化特色,立足湘西,辐射全省,明确提出英语专业教学要生活化、知识化、本土化的理念,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地方教育事业。
四个结合 把文化育人成效融入管理
学院文化凝聚着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引领全院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文化强国、文化立校的战略背景下,在联系学院的白晋湘校长的亲自指导下,外国语学院既立足丰厚的育人文化基础,又紧扣创新创业时代脉搏,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不断创新育人理念,着力打造出了“四位一体”的文化育人体系。
文化理念引领与学生成长相结合。学院凝练“厚德笃行,学贯中西”为院训,构筑师生精神家园。推行“书香外院”构建理念,以其丰富的内涵融入到全院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求学修身精神。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学习相结合。学院启动了“读经典•关时政•构书香人生”常规建设项目,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邀请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专业水平。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职场一线相结合。学院实行“创业培训、创业比赛、创业实践、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管理教育全过程。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开展创业讲座,选派学生外出开展跨境电商创业培训,让广大学生与职场对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养成相结合。学院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广大学生的时政、理论教育,开展“读党报•阅党刊”日常理论学习,开展“关时政•知天下”党员时政沙龙活动,鼓励学生党员走出校园,心系国家,勇于担当。
学院“文化育人”工作成效显著。秦怡、李淑贞两位同学获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校“一校一书”阅读推广活动优秀“读书心得奖”;张益文同学获2016年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2016年下半年,10余名同学在省级、国家级别各类学科竞赛中斩获一二等奖;2016年,学院2015级翻译2班团支部被评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学院被评为吉首大学“书香学院”、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入党积极分子党建知识竞赛先进单位等。展望未来,在校院两级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学院一定能勇攀高峰,再创辉煌!(李洪雄)
原文网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5/25/content_479260.htm?div=-1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