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主题活动   >   师德与学风建设   >   正文

吉大校友黄莉:与良渚遗址的不解之缘

发布日期:2020-04-01     作者:吉林大学报记者 宏韬      编辑:饶明月     点击:

2002年9月,18岁的黄莉从东南沿海的福建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了北国春城,就读于吉林大学考古系博物馆学专业。在这里,她开启了4年的大学生活,学习着未曾接触过的关于考古、博物馆的各种专业知识。每当回忆起在大学的经历,黄莉总是心潮澎湃,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4年所学专业知识,对我后来到良渚工作,参与博物馆陈列、良渚申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母校老师们教会了我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直的处事原则,开放的学习心态,踏实的研究方式。在母校的种种经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6年8月的一个傍晚,黄莉提着自己的行李走进了良渚文化博物馆,至此她与良渚遗址结下不解之缘。转眼间14个春秋韶华已过,如今的黄莉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文物管理干部、杭州良渚遗址管理所(以下简称遗址所)所长。这个身材清瘦、短发齐耳、话说清晰利落、处事干练坦诚的江南女子,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青春守望着这片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深入基层一线

切实维护遗址安全

从进入遗址所工作的第一天起,黄莉就时刻牢记“遗址安全是底线”这句考古学老前辈的教诲,埋头一线,深入基层,一心做好42平方公里良渚遗址保护区的日常保护管理,切实维护遗址安全。在同事们眼中,黄莉经常是这样一副火急火燎的样子。“什么?那个高地是遗址啊!你马上让他停下来!”黄莉一边说一边往外走,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良渚遗址保护区内的官庄遗址。这一片500亩的土地是当地村民周某承包的,这天,周某叫来挖掘机准备开个水沟,平整土地,打算今后用来种植苗木。黄莉急忙赶到事发现场,一边和单位同事了解情况,一边跳下田埂走进正在挖的沟渠中细细查看。“你看,这个刚挖的沟里已经出土了良渚时期的陶片了,这个遗址地下文化层很浅,你若是种植果树肯定要破坏遗址。你也是本地人,遗址保护更需要本地人的支持啊。”黄莉对周某耐心地劝说。一次又一次地说服教育,一遍又一遍地做着周某的思想工作,最后黄莉终于凭借着自己的耐心与诚意,成功说服周某放弃种植苗木,同意在这块承包地上种植对遗址保护无破坏的水稻。奔走在基层一线的黄莉就是凭着这样一股韧性与执着,靠着自己的苦口婆心,逐渐变成了遗址保护区内各个村庄里村民眼中的“老熟人”。附近几个村的村干部们在保护区内哪怕就是要挖一个几平方米的水闸,也会事先电话告诉她一声,主动提出考古勘探的要求。保护区内越来越多的村民也慢慢地实现了思想的转变,从一开始的抵触和不理解,到认识到良渚遗址保护的重要性,自觉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树立起遗址保护靠大家的意识。十多年来,随着岗位的转换,黄莉不停地适应新角色,学习新知识,担负新职责,她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巡查遗址保护区的每一处角落,妥善地处理好遗址区内各类建设事宜,同时,探索建立起可操作性的工作流程和台帐制度,牵头制定了《良渚遗址保护区日常巡查记录表》《农户建房一户一档表》等制式表格,使得遗址保护工作更加规范,日常巡查资料完整有序。同时,她还结合工作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文物保护补偿机制研究——以良渚遗址为例》获第五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及2015年“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由她独立编撰的《余杭文物志·良渚文化篇》《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与探索》也获得业界同行们的肯定。

敢于担当作为

破解遗址保护难题

在遗址管理所,大家都知道黄莉是个多面手,尤其是工作起来从不推脱,始终无私无畏地坚守着遗址保护原则。2017年9月14日,天正下着瓢泼大雨,黄莉得知良渚遗址保护区内村民李某家因房屋破旧雨天经常出现漏水情况,准备在原址重建新的房屋。得知这一情况,黄莉冒雨找到李某家中,主动告知李某遗址保护区内房屋建设报批的流程,详细解释遗址保护和房屋再建的相关政策,最后李某全家一致同意采取了旧屋修缮的方案。

日常工作中,黄莉总是主动宣传遗址保护和建房的注意事项,宁可自己多跑,让农户少跑、甚至不跑,做好老百姓与文物保护的“桥梁”。在良渚遗址保护与农户建房、项目建设产生矛盾时,她严守遗址保护原则,耐心解释、积极沟通、努力获取理解,面对不符合遗址保护相关规定的违章建设等矛盾问题,她也总是迎难而上,不躲、不绕、不拖,坚持依法办事,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坚决联合执法拆除,有效遏制了保护区内违章建设的苗头。

黄莉同时主动钻研起文物保护相关法律知识,不断向专家学者请教,深入村民中广泛听取意见,积极探索文物保护补偿机制,对《良渚遗址文物保护补偿办法》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作为主要成员编制了《良渚遗址农村私人住房外迁鼓励补偿办法(试行)》。

无私奉献

助力良渚申遗成功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良渚古城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回遗址管理所时,黄莉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因为这是整个良渚遗址保护团队多年坚守与奋斗的结晶。

2018年是良渚遗址申遗的关键年,黄莉主要负责良渚古城遗址现场展示项目。让参观者更易看懂“地下气象万千、地上黄土一片”的良渚遗址,是黄莉对遗址公园策展布展的工作信念。带着这样的工作目标,她深入参与到遗址公园建设,与设计人员反复讨论,精心修改版面和解说文字,确保表达准确又通俗易懂,顺利完成了申遗区的标识系统、场馆建设、考古现场展示等项目建设。负责考评申遗工作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莉玛·胡贾认为,良渚古城遗址的展示遵循了最小干预和可逆性原则,是一种非常恰如其分的展示方式。

“明天开始住你家行不?”在专家莉玛·胡贾考察评估期间,黄莉需要每天上午听录音报信息,下午整理收集补充资料,晚上走资料审核程序,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入申遗迎检工作,她早早地找了家住良渚的同事家寄宿。

2018年9月24日,中秋佳节,黄莉仍然在办公室加班至深夜,整理着考评专家所需的各类补充材料,直到专家带着将近10个GB,包含了文字、照片、视频的补充资料上了返程飞机,她才拿着行李回到家中。

在申遗过程中,她还完成了汇观山遗址环境整治、反山遗址监控系统提升改造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参与遗产监测项目前期建设、“四有”档案提升完善、申遗文本和管理规划修改、申遗档案建设等重要工作。围绕良渚申遗这一核心任务,她无私无我地奉献着辛勤和汗水。

14年的遗址保护工作,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她曾连续4年年度考核优秀;连续3年获评先锋党员;获得浙江省、杭州市两级文物执法监察工作成绩显著个人、杭州地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优秀宣传信息员和文物法制研究先进个人、余杭区优秀团干、杭州市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先进个人、“最美余杭人”、“助力良渚遗址申遗立功竞赛”优秀个人、余杭区社科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16年至2018年,她还被选派至良渚街道谢村担任第一书记,在立足实际了解村情的基础上,从抓班子、带队伍入手,借助党建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探讨新农村转型,谋划发展出路,凝聚发展合力。

当记者提出,请她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提点人生建议时,她动情地说道:“时光荏苒,2006年从母校毕业后到良渚工作已经14年,我先后从事了讲解宣传、文物整理、库房建设、陈列展览、遗产展示、遗址保护等工作,从良渚博物院建设到参与良渚申遗,自己内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应该保持一个开放积极的心态,不断地学习提升,这样才能不停地自我成长”。

(消息来源 / 吉林大学报记者 宏韬)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tywmoQpQI76raM7lgiEIQ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