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主题活动   >   三全育人   >   正文

吉林大学:“大课程”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

发布日期:2020-05-07     作者:吉林大学报记者 刘飒      编辑:饶明月     点击:

【文/吉林大学报记者 刘飒】“理想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是精神之‘钙’,是控制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总开关’。”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老师,春晚太难了,一个不到300人的活动就忙断我们的腿,以后有人吐槽春晚,我必须替导演说两句,人总是要有点格局,没有格局,牢骚就多。”

这是吉林大学日常课堂讨论的片断,你能想象它们是来自于《机械原理》《电气工程基础》的课堂情境吗?看似与专业课不相干的“插播”,其实,绝不是不经意的“题外”点缀,而是来自于专业课老师的精心设计。到目前为止,全校5000余门课程已通过新版课程大纲将课程思政全部纳入课程目标。将“思政”之盐溶入专业育人之“汤”,“汤”在变得更可口的同时,也能真正让学生获益,达到教书育人的真功效。

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吉林大学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

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共同服务于育人

“教师要做好引路人,课堂要洋溢正能量。”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深谙教书育人要润物无声的道理。他说,要做好课程思政的供给侧改革,专业课与思政课必须同向同行,不是“专业课”和“思政课”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充分挖掘梳理与课程知识内容相关联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物理学院张汉壮教授在给新生主讲《力学》这门课时有一个特殊要求:上课前起立,师生互敬问好。一件看似微小的事儿,张汉壮却坚持了20几年。他说:“良好的教学秩序是对学生基本礼仪的引领。”课堂上,张汉壮把教学与环境、内涵与资源高度融合,以人格魅力、超俗水平引领同学们探寻物理之美,弘扬真理之光辉。家国情怀、厚德载物的人生哲理好比是“盐”,有机融入教学后,它让同学们学习物理专业的热情、科学能力更加有“劲道”。“态度决定一切,高度决定视野。要怀揣梦想,脚踏实地,珍惜时光。”“做学问就要有耐心、决心和信心。苦,是一定要吃的,吃得了苦,才尝得到甜。”同学们说,“多年之后,张老师的这些话仍言尤在耳,终生受益。”

大道至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韩喜平与张汉壮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可谓“所见略同”。“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一个教学过程。”在这一点上,他们有着高度一致的认同。韩喜平认为,每一门专业课都承担着育人的责任,专业课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更是一种理想信念教育启迪过程。思政课不能替代专业课,二者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同向同行,共同服务于育人目的。

守好课堂主渠道为传道者明道

立德树人,铸魂是关键。全国模范教师、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滕利荣教授43载寒来暑往,坚守教学一线,践行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师者承诺。他常说,“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愿意在教书育人的旅途中享受‘生命’的乐趣!”在吉大,像滕利荣这样“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教师使命”的教师不胜枚举,他们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铸魂育人厚植于日常教学。当课程思政的号角一经吹响,校园里早已是“春色满园”,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喜欢你的学生和影响过你的老师们。”对于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卢秀泉副教授来说,这绝对不是套用格言,而是内心真实的感悟。高考时因5分之差,卢秀泉被调剂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大一时,他选修了董丁戈老师主讲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董老师富有深情的话语、生动的案例讲述点亮了我的心灯,我调整好状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大学期间激发卢秀泉专业学习热情、引导他走向专业研究之路的是主讲《机械设计》课程的谭庆昌和寇尊权两位老师。“谭老师深厚的数学功底、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高屋建瓴式的层层剖析深深打动了我;寇老师严谨敬业、踏实求真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缘分是条奇妙的线,卢秀泉毕业后留在学校任教,主讲《机械原理》课程。他说,“在关键的人生节点,是老师一句温情的话语、善意的举动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因此,当卢秀泉第一次接触“课程思政”这个字眼时,毫无违和感,欣然接受,觉得理应如此。如今,他的学生也正在从他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正能量,得到惠泽,开启梦想。

来自同学们的反馈让卢秀泉深感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与自信。而这份信心也缘于学校对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缘于立标准、建体系、通路径、抓举措四级联动营造的良好政策环境。将育人育才贯彻于课程教学课堂之中,这在学校制定的本科课堂教学大纲中早有明确要求。2019年,学校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体系,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大纲。学校还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教师教育培训各个方面,建立评价机制,以多种平台、渠道支持教师的理论积累和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教师不再硬套地“课程加思政”,而是开始主动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教好书的同时育好人。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育人圈层效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的专业必修,还是吉林大学通识教育平台上的热门课,选修人数一直在同类课程中居领先地位。“这是吉林大学的‘金课’,是我们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如何实现价值引领的核心课程。”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瑛说。

“金课”并非一夕炼成。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入选全国首批的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们的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让正确的理论、科学的知识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融入学生的心田,所有学科知识的传授都以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韩喜平是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带头人,也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他每年都要为吉大和全国高校的教师作多场讲座和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石瑛教授、钱智勇教授入选“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成员。雄厚的思政学科实力使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学校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2019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相关学科教师,编写完成12本《学科门类课程思政教育基础》系列教材,为吉林大学12个学科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这在全国也是首创。

学校先后组织的144门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立项中,6门课程被确定为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孙淑琴教授、动物科学学院陈璐副教授、化学学院苏清副教授均获得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立项。陈璐在2019年申请开设《生命奇迹》课程并获批成为卓越医学通识课程,她想通过课程推动学生在了解生命现象形成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对生命的思索与追问。一次,陈璐组织开展的科普巨匠悉达多·穆克吉教授的新书《基因传》读书会上,同学们幽默精彩的发言和深邃高远的智慧让她震撼而激动:“既有质疑的锋芒又有共鸣的快乐。”而一位学生的朋友圈更是温暖了她:“在晴朗午后手握纸质书籍窝在图书馆一角的感觉真好,这是大学应有的样子。老师谢谢您,推着我们阅读、思索和前行。”

孙淑琴也曾有感于来自同学们反馈带来的快乐。“课程结束时,让我欣喜的是,不仅掌握了课程内的相关知识,还了解到很多扩展知识。孙老师更像是一位引导者,引领我们一起摸索,不断向外扩展。”“在课堂上,当看到国家电网分布图的时候,我印象深刻。一想到以后自己要从事相关职业,不免有些激动。”

苏清把自己的感悟与教学理念紧密相连,教学课程每年都设置一个主题,从开始工作到现在连续12年已经有了12个主题:认真、律己(2005级,2007年);诚实、勤奋、交流(2006级,2008年);微笑、惜时(2007级,2009年);安全、责任(2008级,2010年);健康;自信;寻梦;好习惯;责任意识;倾听……“每一个主题都是一种自勉,也是当时上课时特别希望分享给学生的思想。”

是的,在吉林大学,师者仁心,香远益清。有无数个像张汉壮、滕利荣、卢秀泉、孙淑琴、陈璐、苏清一样平凡而伟大的师者正在以师德的光辉引领同学们扬帆起航,驶向理想。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绝对不是两个词组重新组合的华丽转身,而是一次真正课程教学改革的凤凰涅槃。在吉林大学,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形成互促互进的协同效应。如此,构建“大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形成更为强大的育人合力。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