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主题活动   >   三全育人   >   正文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美学学科与文化美育建设研讨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0-11-25     作者: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网站      编辑:姜迎     点击: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11月21日,由吉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和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美学学科与文化美育建设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举行。会议以线上和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藏大学、《求是》杂志社和吉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二十几位专家学者隔空相望,共聚一堂,就“美学学科与文化美育建设”、“审美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美学的历史文化转向”、“美育和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美学回归感性学内涵”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吉林大学美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开幕式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李龙教授主持,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孙长智,吉林大学副校长蔡立东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利天为大会致辞。

孙长智副厅长向吉林大学美学学科点正式设立表示祝贺,他指出,在美学学科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立脚点,坚持理论创新是不竭动力,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是强大的生命力,坚持服务重大需求是时代使命,坚持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平台、学术交流的五位一体是学科建设的基本路径。孙长智副厅长表示,将会大力支持吉林大学美学学科的建设,希望吉林大学的美学学科能够立足美育实践,主动参与到当前学校美育工作改革中来。积极参与政策咨询、改革指导、师资培训、平台与载体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学校美育工作做出贡献。

蔡立东副校长指出,吉林大学美学学科博士点的设立恰逢其时,适应了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大有可为。他认为,美学研究除了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还应该考虑到美学学科在今天正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应该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美学学科建设作为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田毅鹏教授结合自身学术成长经历,谈了自己对美学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强调了发展美学学科对于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孙利天教授在大会主题发言中围绕我们如何看待当下文化民主化和美学教育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孙利天指出,美学始终面对时代美学经验,对时代精神的总体性变化做出总结的任务。文化民主化意味着文化美育的基本理念已经由等级化的社会角色的理解,转变为平等主义的教化理念,因而美育的立足点就是在共通的美学体验中实现所有人的相互教化以及自我教化。关于美学教育的内容,孙利天教授提出化育共通的人类情感乃是当今最高理念。这种类情感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它可以依靠特定艺术形式提高各个阶层的共通感。尤其是在当下逆全球化的形势下,通过艺术的教化形成平和、优美、同情的人类情感来通往全体的自由。

研讨会第一场发言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曲红梅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董学文教授围绕“美育、化育是培养现代人的重要力量”为主题,以现代美育学科面临的三个问题为切入点,即目前“美育研究理论不够深入”,“美育方向目标不够明确”和“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指出作为了事业的、“立德树人”的美育学科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吉林大学的将来的美学学科的发展,特别是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学科和美育学科研究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张法从两个方面给吉林大学美学学科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一方面从宏观角度来讲,如何从审美体验的角度建立人类的共通情感。另一方面,从如何基于地域资源或者地域特点以及学校资源发展美学学科,同时促进哲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浙江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编》王杰以“审美教育的当代问题及批评家任务——重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题做了发言。他认为,为应对新时代社会审美关系的变化,要特别强调艺术批评和审美教育对于美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王杰教授指出,面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冲突和审美冲突,“建立充满爱意、信任和同理心的基础上的艺术表达,才能具有唤醒人心和改变世界的力量”。因此,“具有爱心和伦理价值的情感结构和艺术表达,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当代意义的审美教育,才能对实现审美解放起到决定性作用”。

东北师范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吉林省美学学会会长王确教授,用其宽宏的理论背景,以“回归感性,从感性学初衷到美学兴起——美学如何成为自己第一感性学”为题对美学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当代美学研究应该“回归感性学的初衷”,应该让美学还乡,美学应该学科独立,具有自己的知识品格和学科尊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徐碧辉围绕“什么是审美教育”的主题,从“作为形式美感的审美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审美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审美教育”和“作为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四方面对审美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深刻剖析。

研讨会第二场发言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王福生教授主持。

山东大学生态文明与生态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学院副院长程相占,围绕“生态审美教育”展开讨论,从生态关怀、审美破坏、生态审美观、生态审美偏好、生态审美的要点等几个方面,为生态审美教育研究开拓了新思路。

吉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康学伟教授,围绕“研究中国美学理论必须从周易开始”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他认为儒家经典《周易》是中国美学理论的基石和滥觞,《周易》创建了天地万物生长变化和生命协调统一的和谐之美,他结合乾卦、坤卦和夬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西藏大学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金永兵教授认为当前学界存在的问题是对美育的内涵说不清楚,对审美的内涵说不清楚,应该建设一种不同于传统范式的新美学,这种新美学要突出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现代美学的内在关系的研究,突出美学与当代社会生活实践之间的共振关系的研究,在当前的历史契机中要有对新的社会理想的审美化的理解,突出对当代艺术实践与审美感知的研究,反思康德式的美学观念在今天的可能性,适应新公民建设的需求,突出审美教育的核心功能,让审美教育能做到可教可学,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来考量审美教育的可能性。

《求是》杂志社编审、求是网副总编马建辉围绕“倡导为人生的美育”,强调美育的关键在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因而审美教育要回归人生本位,突显三个基本观念:主导人生的立心观念,以审美之我反观人生;节制人生的立德观念;创造人生的立行观念,通过感动、体验、创造审美的人生。他还思考了在一个大数据的媒体时代如何重建对“人”的碎片化、虚拟化的理解,使美育成为化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力量。

大连理工大学韩振江教授从西方古典美学中对于人的解读出发,分析了美育思想的发展历史。东北师范大学李新副教授围绕“艺术经验论”这一议题,通过对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经验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系统阐释,为构建中国艺术的理论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吉林大学杨晓副教授作了从审美角度出发理解生命世界观的精彩发言。吉林大学梁玉水副教授针对当代美育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找到新的理论突破口。

闭幕式由吉林大学学位办公室副主任孙曙光主持。孙曙光对本次大会做了充分的总结,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的师生表示感谢。他表示,本次会议必将提高国内学术界对美学学科建设的关注,对吉林大学的美学学科建设将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

作为哲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吉林大学美学博士点自2020年6月获批设立,2022年将正式开始招生,这是美学博士点设立之后第一场重要学术活动。本次会议的召开,表明美学学科建设已经正式开始启动。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