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林大学报研究生记者 高健欣 卞梦婷 李智颖】这个寒假,吉林大学有一群年轻的身影,在社会需要之时主动请缨,以肩膀架起爱心长虹,用双手撑起博爱天空,他们响应共青团吉林省委招募志愿者的号召,在抗击疫情一线,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贡献青春力量,他们就是参与此次战“疫”的吉大青年志愿者们。
“这位旅客请戴好口罩,脱帽通过热感测温仪”“这位旅客您从哪里来,麻烦登记一下。”这是马连君在长春站南口体温测量岗引导进站旅客测量体温、维护秩序时每天都在重复的话。马连君是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副主任医师,1月26日,他看到共青团吉林省委组建志愿者队伍的通知,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马连君熟悉防护以及消毒杀菌的专业医学知识,能用专业知识帮助往来旅客,“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能在业余时间为吉林省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为春城人民守护好家园是我的责任和义务。”马连君说。2月7日上岗后,马连君严密排查、详细了解往来人员的旅行史、接触史,做好登记备案,定期消毒,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在岗期间为5000人左右做排查。
火车站是长春市的进出门户,是防疫的关键口,马连君经常看到有些志愿者的口罩结了冰,有些志愿者的护目镜起满了雾,但不到最后一秒钟,没有任何人提前退岗。“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作为吉林省青年防疫志愿者,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马连君说。
“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动是我为社会贡献的一份青春力量”
凌晨1点,吉林省12320卫生热线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他立刻抓起面前的座机电话,从容清晰地对着电话那头说到:“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话筒对面的女士言语中透露着些许焦急,她说自己以及两个孩子从外地返回吉林省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烧、咳嗽等症状,不知该怎么办。他详细询问对方的具体信息并做好记录,安抚着女士的情绪并建议她自行居家隔离,再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进一步诊断。接线员叫单鑫泽,是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2018级的一名本科生,同时也是吉林省青年防疫志愿者中的一员。1月27日,单鑫泽通过共青团吉林省委发出的吉林省青年防疫志愿者招募通告申请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自2月4日上岗以来,他每天从下午五点工作到早上八点,15个小时要接80多个电话,认真记录并耐心解答每一个咨询者的问题,及时将整理好的信息上报。对于一些盲点问题,他在空余时间自行上网查阅相关知识,自主学习和培训。
“作为华夏儿女,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要毫不犹豫冲到第一线,奋斗在疫情防控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单鑫泽在谈到自己参加防疫志愿的初衷时说。作为夜班组的组长,单鑫泽将具体事项与各项流程牢记于心,随时关注权威信息的发布,更新疫情相关防控知识与政策。
“抗击疫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同样关键。”单鑫泽主动肩负起心理辅导员、信息记录者、知识传播者等多重身份。多次参与义务活动的他早已在心中种下了为社会作贡献的种子,此次参与防疫志愿活动,更让他感慨万千:“作为一名接线工作志愿者,我深感防疫工作的艰难与不易,这让我更加理解奋战在湖北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我要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也要将奉献与奋斗精神贯穿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砥砺前行。”
在吉林省卫健委宣传中心12320卫生防疫热线接听电话的第7天,已经接听了近70通电话的他正准备休息时,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史博日一边安抚咨询者,对其症状进行记录,一边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当遇到情绪激动的咨询者时,要耐心安抚对方情绪,并运用科学的防疫知识来解释他们提出的问题。”史博日说。史博日是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2018级的一名本科生,1月30日报名加入到共青团吉林省委组建的志愿者队伍中,成为吉林省卫健委宣传中心12320卫生防疫热线的一名话务咨询志愿者。
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史博日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连续工作七八天,每天都要向咨询者科普新冠肺炎的相关防护知识、居家隔离常识,回应投诉、举报,记录好每一通电话的具体信息,并及时上报。“虽然工作很累,但我始终用热情的态度去面对拨打热线电话前来咨询的群众,努力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史博日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志愿者的岗前培训时间较短,没有医学学习背景的史博日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他在空闲时间反复熟悉卫生防疫的相关知识,对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熟记于心。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史博日还为第二批、第三批志愿者进行培训、分享工作经验和注意事项。
每天到达吉林省卫健委宣传中心后,志愿者们都要进行三次以上体温的检测,工作时也要一直戴着口罩,忙起来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每天回家后史博日的声音已经变得沙哑,但他却坚定地说:“参加志愿者工作是我的选择,我无怨无悔。作为一名地球科学学部的学子,我会克服困难,发扬黄大年精神,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报效祖国,担起青年人的使命。”
史博日的父母也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防疫工作作着贡献,当父母得知史博日也报名参加了防疫志愿者的工作时表示非常支持,他们对史博日说:“我们从小就教育你要乐于助人、懂得奉献,在国家最需要青年人的时候,你就应该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志愿者工作使史博日感悟颇深:“我成长了很多,也有了更强的责任感。为民服务、为国效力是我们年轻人应尽的责任,我学会了怎样去报效我的祖国。”
“大家一定要按照这样的顺序穿脱隔离服,好好工作的前提是保护好自己。”在龙嘉机场防疫志愿者现场培训时,一位年轻志愿者正在耐心地教其他志愿者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隔离服的穿脱方法,这位志愿者叫刘聪,是来自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护理部的一名实习护士。
志愿者要按照程序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医用口罩、防护手套、防水靴套才能走上岗位。防护服密不透气,穿一天下来会出很多汗,而且为了避免上厕所,还要控制喝水量,刘聪每天穿7个小时的防护服,已经连续十几天了。口罩和护目镜总会在她的脸上留下很多勒痕,耳朵也被口罩磨得生疼。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刘聪每天要给六次进京航班的旅客进行登记,为几百名旅客测温检查,互相替岗才能腾出半个小时去吃午饭。“每位志愿者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我们既要安抚群众的恐慌心理,更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刘聪如此介绍自己的工作任务。在测温过程中,有些旅客穿得衣服多,体温会偏高,测温一次后可能还要复测几次,如此一来耽误了时间,个别旅客就会情绪激动,甚至有一些言语上的攻击。遇到这种情况,刘聪总是耐心地争取旅客的理解和配合,细心地讲解专业的卫生防疫知识。“一点点小委屈不算什么,对于一名旅客检查的疏忽大意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我要做的就是认认真真逐个排查,绝对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刘聪说。
培训结束后刘聪告知父母自己成为了一名防疫志愿者,她的坚持赢得了父母的支持,并约定好每天下班都要给家里报一声平安。在机场,刘聪看到吉林省支援武汉医疗队伍出发前与家人送行的场景,队伍中有些像她一样大的年轻护士,“她们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我很敬佩的人。”刘聪与送行的人一起喊着“一定要平安归来”,她转身落泪了。“那样分别的场面是我永远难以忘记的。作为一名防疫志愿者,我也感到责任重大,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我的义务和使命!”刘聪坚定地说。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吉林大学38个学院的625位吉大学子主动请缨,在各自家乡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青年志愿者们卡点值守轮班倒、尽心负责把好关、奉献爱心暖人心、积极宣传正能量……谈起参加防疫志愿者的初衷,这群平均年龄20岁上下的青年的答案是如此简单而一致:“在国家、社会最需要我们的时候,青年人应该作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众志成城就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